趙德付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模式創新分析
趙德付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自實施以來,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基本上得到了全面的推廣,使得農村整體的醫療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這種合作醫療制度系統比較復雜,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還需要進行不斷的改進,尤其是根據不同地區的發展狀況以及文化環境上的不同,應該對其管理模式進行不斷的創新,制定符合自身具體條件的執行方案,加強管理監督,這樣才能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發揮更大的成效,更好的為廣大農民群眾服務,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持續前進。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模式;創新
1.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面對的難點分析
一方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存在保障水平低的難題。政府對其投入有限,再加上農民的實際收入不高以及醫療需求的迅速增加,使這些方面產生了很大的不平衡與差距,減少農民看病的繳費金額,降低醫療費用以及“保大病”等實施目標在一部分地區實現起來有較大的難度,在一些地區實行的合作醫療其封頂線不高,只有1 000~2 000元,在農民生大病時并不能滿足其在醫療方面的需求[2]。另一方面,管理成本比較高。在地方衛生部門進行主管的新型合作醫療工作中,其中管理費用的應用通常占總經費的10%以上,使相關資源成為了部門管理人員消耗的費用,阻礙了這部分經費實際作用的發揮[3]。
1.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存在的誤區
一方面,在對合作醫療的定位上存在誤區,原有的農村合作醫療的定位在基本的醫療制度基礎,而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也進行基本醫療的定位就是一個誤區[4]。現階段,農民最需要的就是疫病預防以及大額醫療等方面的保障,其中存在的小額基本醫療需求由于保險成本高,則不能很好的通過合作醫療中的相關制度去進行保障與滿足。另一方面,存在財政補貼使用上的誤區,中央財政提供的補助能夠對落后地區的醫療工作提供保障,而在實際的工作中,一部分地區將爭取這些資金當做了自己的主要任務,忽視了資金所發揮的真正的保障及鼓勵作用,而且這是以農民真正獲得這部分補助為基礎的,但是這筆費用并不能由農民自主支配。此外,還有合作醫療的管理方面的誤區[5]。不應將新型合作醫療看作是原有的合作醫療的一種簡單的恢復,而是需要與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相結合,一些地區利用政府提供的醫療資金去建設已無優勢的鄉鎮衛生院,還有的在制度設計上存在缺陷,這些都是管理過程中存在的誤區。
2.1轉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的目標與性質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與傳統的合作醫療相比,在性質上發生了很大改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的,農民自愿參加,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6]。從其具體的概念中就可以得出,政府需要在其中擔負起主要的籌資責任,使得農民抵抗大病風險的能力得到增強,并且讓農民具備的互助共濟水平得到切實的提升,這也是新農合制度的一大發展。當前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仍屬于“互助共濟制度”,沒有實現到“社會保險制度”的轉變,從國外一些醫療保障的管理模式中和我國現有的幾種醫療保障模式來看,只是依靠這種互助共濟的模式,合作醫療的長久發展是難以實現的。雖然在一定的時期之內這種制度的實施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但具體的成效不足,再加上現階段經濟體制的革新以及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這種制度模式最終將被淘汰。而社會保險制度這種保障模式,則屬于一種新生的制度,與當前的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比較適合。
所以說,新農合的性質應首先實現向社會保險制度的性質進行轉變,然后再對新農合的保障目標進行相應的轉變,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進步,籌資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農民所產生的基本醫療方面的需求可以得到更好的滿足,當農民出現醫療需要時,就可以走出原有的只分擔“大病”風險的局限,使合作醫療制度能夠在更大的范圍內去進行風險的分散,將一些常見病、傳染病等都可以加入到醫療保障制度之中,使得農村醫療保障具備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2.2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需要循序漸進,制度本身處于一個不斷探索與自我完善的過程中,在管理模式、業務流程、組織機構上有所變化是必然的[7-8]。另外,信息化建設的實施需要管理者對管理目標從無到有、逐漸清晰的過程進行較好的適應,在其建設及應用的過程中也需要進行磨合,實現管理者、管理、技術之間關系的和諧發展。此外,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信息化管理的前進,在信息化建設中應該注重其管理的縱向發展。在發展中,首先,應該建設成立全省范圍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系統的聯網平臺,達到信息的跨區域交換;其次,對其管理業務程序進行調整,實現信息管理系統及業務流程的共同優化發展;再次,農村衛生信息系統的不斷完善,既可以實現衛生資源的共享以及信息的充分利用,還可以為政府的衛生決策提供相應的管理參考;最后,社區衛生服務部門的信息化建設增強了,才會促進報銷機制的聯網建設,簡化農民的報銷流程。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屬于一項復雜的制度體系,需要一個長期的實施過程,需要對其實際管理模式進行不斷的創新,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模式才能更好的為農民服務,為農民造福。讓農村地區的基礎衛生建設得到一定的發展,解決存在的缺醫少藥的問題,這也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行的一部分重要內容,相關財政部門還應該積極的提供經費支持,確保合作醫療的日常工作得到順利的開展。
[1] 趙方靚. 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模式創新研究[D]. 湘潭:湘潭大學,2012.
[2] 李小花.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體制創新研究[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3] 楊惠芳. 浙北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模式研究[D]. 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04.
[4] 李美玉.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檔案管理分析[J]. 科技創新導報,2015(29):221-222.
[5] 李芳凡. 社會管理創新視野下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完善[J]. 農業經濟,2012(5):32-34.
[6] 胡敏.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政策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學,2014.
[7] 代濤,朱坤,張小娟. 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運行效果分析[J]. 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3,6(6):1-8.
[8] 孫淑云. 社會保險理念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完善[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5(2):65-70.
Innov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ZHAO Defu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Management Office of Tongshan District, Xuzhou Jiangsu 221000,China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care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since implementation,and has got a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basically in the vast rural areas,the rural overall med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but the system of cooperative medical care system is complex,it need to be constantly improved in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process,and the management mode need to be innovated especially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different regions and different cultural environment,implementation plan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specific conditions need to be developed,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need to be strengthened,so as to make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play a more effective,better services for the broad masses of peasants,and to advance the pace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care,Management mode,Innovation
R197
A
1674-9316(2016)21-0017-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1.011
徐州市銅山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江蘇 徐州221000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就是新農合,它由政府組織并提供支持,農民自愿參加,這一制度在全國范圍推行以來,是對原有的醫療合作模式的替代,農民能夠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不再“害怕”生病,有了更為強大的醫療保障支持,為農民的就醫減輕了經濟負擔,在這一制度的發展中,需要將目光放長遠,針對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進行及時的調整完善,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找到更加優質的管理模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