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國起重機行業現狀分析
就目前來講,中國的起重機產業在大型化方面的飛躍尤為突出,而微型化的趨勢更多地體現在國外的起重機品牌身上,未來起重機產品噸位有向兩極化發展的趨勢。這就要求起重機企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研發能力,爭取推出綜合多種技術于一體的“迷你”型起重機。
隨著社會的發展,用到起重機的領域越來越多,而且很多空間不支持大型起重機展開工作,所以這樣的工作環境就需要有特殊技能或構造的起重機產品的出現。未來起重機向智能化、科技化和人性化發展是必然趨勢。這一方面要求起重機企業對開發手段進行更新,還需要企業有創新意識,積極利用可利用資源,發展自己的產品。
傳統的盈利模式將受到巨大挑戰,電子商務的興起可直接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扭轉競爭格局。像專注于起重設備行業的電商平臺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實現資源優化降低成本配置,還實行按效果付費模式,無訂單不收費,有交易少收費。
據尚普咨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起重機行業預測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工程起重機行業發展快速,起重機械正處于市場高速發展期,具有較大的市場發展潛力。作為落實十二五規劃各項工作目標的關鍵一年,2014年,國家經濟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國際化建設都已進入關鍵階段,工程起重機企業開始理性分析市場,整裝待發,通過積極的技術創新,尋找最佳發展路徑。去年全年,我國起重機械行業增長態勢可觀。
低位運行盈利改善 中國農機行業表現不俗
盡管農機行業延續低位運行的態勢,但2015年規模以上農機企業的效益同比增長可觀,高于機械行業其他大行業的增速。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提供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規模以上農機企業實現利潤223億元,同比增長9.25%,高于上年2.67%的利潤增幅,也高于同期主營業務收入7.71%的增幅。
在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態勢下,農機企業效益有著不俗的業績。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農機行業利潤增幅為2.67%,2015年增幅提高了近7個百分點。農機工業12個子行業中,拖拉機等8個行業利潤呈現不錯的增長。
不僅如此,農機工業利潤增幅也高于其他機械行業的增長。2015年1~11月全國機械行業利潤增長1.18%;汽車利潤增長-2.6%;工程機械利潤增長-32.63%;內燃機利潤增長-17.34%。
在寧學貴看來,外部環境的推動作用是明顯的,但是行業堅持“強身健體”才是根本。行業能夠取得好的效益,內因是主要因素。行業升級催生蛻變、厚積薄發帶來進步。
一是高端產品比例提升。農機工業產業升級包括產品結構調整和優化。中國是世界農機第一制造大國但不是強國,其中一個弱點就是高端優質裝備不足、低端廉價產品產能過剩。近幾年行業骨干企業在加大產品研發力度的同時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拋棄過去低價格爭奪市場的經營理念,重視經營質量。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拖拉機企業2015 年1~11月小拖產量下降17.49%、中拖產量增長5.59%、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的產量增長了30%。全國2012年大中拖占總產量的20.75%,2015年大中拖所占比例提高到33.15%。2015年拖拉機骨干企業大中拖產值增幅比產量增幅高出10%。2015年小麥聯合收獲機喂入量大于6公斤/秒的產品超過50%的比例,喂入量小于3公斤/秒的產品基本退出市場,只在一些特定的區域市場有銷售。拖拉機龍頭企業一拖股份2015年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69.45%,同步器、動力換擋拖拉機等新產品的銷售增長不可忽視。
二是智能制造提高生產效率。2012年以來,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在全行業持續推動數字化制造和零部件產業升級,得到了企業的響應。三年的不斷投入,全行業裝備水平和制造能力有了明顯提升。據深圳大族激光副總經理陳燚介紹,2013年以來他們在農機行業的銷售業績年均增幅高達60%,遙遙領先在其它機械行業的增長業績。
三是農機產品市場價格穩定。由于市場需求旺盛,行業除手扶拖拉機、25馬力以下小型拖拉機、微耕機、簡易播種機等產能過剩的小農機具外,糧食烘干機、青貯飼料收獲機、精密播種機等多數農機產品銷售價格平穩不跌。國家購機補貼定額“原則上按不超過該檔產品上年平均銷售價格的30%測算”,國家補貼額度的穩定性也反映了近幾年多數農機產品市場價格的平穩性。
四是產品質量提高,服務費用降低。與先進國家相比,國產農機產品的不足還表現在可靠性不高。近幾年行業通過裝備能力和管控能力的提升,產品制造一致性有了明顯提高。雷沃重工裝配線使用故障自動預警、智能控制扳手等在線自動監測手段和在線磨合措施,極大地提高了產品裝配的一致性;谷合傳動車橋生產線配置驅動橋總成在線加載試驗臺,實現加載磨合、傳動比、差速性能、傳動效率等項目的在線檢測,使得產品質量的可控制能力大大提升。近三年農機產品用戶質量投訴和因質量問題引發的訴訟案件不斷減少。隨著農機產品質量的提高,因產品召回、零配件過量供應、三包服務人員超配等產生的費用有較大的下降。
五是經銷商服務能力提高。一方面制造企業產品故障率在下降,一方面經銷商服務能力在提升,使得銷售服務專營化、售后服務委托經銷商、零配件常態化供應成為可能和趨勢,這既提高了農機產品售后服務的質量和敏捷性,也在不斷降低售后服務費用,使制造企業獲得更多的利潤。經銷商經營能力的提升,零配件經營、機具租賃、二手農機置換等后市場的經營不僅為經銷商提供利潤,也提升了主機企業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