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萍
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在精神科護理中的價值分析
王 萍
目的 研究精神科護理中應用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擇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精神科診治的184例患者,將其均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上述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比較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情況。結果 通過比較,觀察組患者出現不良心理狀態的發生率為15.22%,對照組為34.78%,兩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精神科患者護理過程中實施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能夠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加快患者恢復健康。
心理護理;語言溝通;精神科護理;價值分析
各個精神病醫院依然具有很多精神分裂癥患者需要長時間住院接受治療,這也是精神疾病康復中的阻礙[1]。對這類患者實施合理、科學的心理護理,能夠很好的緩解心理壓力,提升護患之間的溝通,進而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選擇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精神科診治的184例患者,對其護理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基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精神科診治的184例患者,其中110例為男性,74例為女性;年齡在23~66歲,平均為(42.3±2.6)歲;病程在1~13年,平均為(7.1±2.1)年;疾病類型:30例為精神障礙,86例為精神分裂癥,56例為心境障礙,12例為其他。將所選的患者均分為兩組,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以及疾病類型等基本信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實施常規理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上述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具體為:(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具備完善的護理水平以及良好的服務意識,用溫和及親切的態度與患者溝通交流,不可輕視或者諷刺患者[2]。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與患者溝通和交流,讓患者能夠對醫護人員產生依賴和信任。多從患者角度考慮問題,依據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消除并緩解患者的悲觀及緊張等負面情緒,提升其治療的信心[3-4]。(2)語言溝通。語言溝通是建立在護患之間彼此信任和熟悉的情況下,因而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操作時應加入一些積極的內容,進而加快患者恢復健康,提升其戰勝疾病的意志力[5]。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一定的鼓勵,多給予肯定,加強心理支持,提升面對治療的信心。在與精神病患者溝通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注意自身的語氣、態度溫柔、語調適當控制,患者癥狀緩解后,護理人員要簡單講解發病的誘因及病因,提升患者適應社會的能力。
1.3 統計學方法
通過比較,觀察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的發生率為15.22%,對照組為34.78%,兩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分別為(43.47±2.40)分、(42.19±3.39)分,對照組分別為(55.42±2.58)分、(57.24±3.13)分,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發展,護理模式也逐漸的從生物護理模式逐漸的轉向社會心理護理模式。護理人員從身心素質、道德修養方面提升,能夠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加快患者恢復健康[6]。精神病患者具有比較復雜的臨床癥狀,對外來的刺激相對敏感,病情多被情緒左右,同時患者自控能力不佳,應對其實施有效、科學的護理方法,最大限度的消除或者緩解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壓力,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對精神病患者實施護理操作中,除了為其提供溫馨的病房以外,還需要對其實施良好的語言溝通和心理護理,保證患者身心愉悅和放松,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治療效果,加快患者恢復健康。依據患者的病情特征、性格特點,實施有效的語言溝通和心理護理,不但能夠提升護理質量,同時還能夠加快患者恢復[2,7]。
本文通過比較,觀察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的發生率為15.22%,對照組為34.78%,兩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精神科患者護理過程中實施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能夠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加快患者恢復健康。
[1] 張紅. 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在精神病護理中的作用[J]. 中國衛生產業,2012,9(28):48.
[2] 徐曉馨. 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在精神病護理中的作用[J]. 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7):3036.
[3] 譚家珍. 淺談非語言溝通在護患關系中的作用[J]. 實用中醫藥雜志,2015,31(9):871.
[4] 鄧慧芳. 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6):130-131.
[5] 趙立. 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在精神病護理中的積極作用[J]. 中國衛生產業,2012,9(35):47.
[6] 趙嫣紅. 非語言溝通在獻血護理中的應用[J]. 基層醫學論壇,2010,14(3):38-39.
[7] 童俊玲. 以語言溝通為前提的心理護理對精神病患者的影響[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4):144.
[8] 關軍霞. 淺談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生活質量影響[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2):217-219.
Analysis the Valu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Psychiatric Nursing
WANG Ping Eight Treatment Area,Sixth Hospital of Changchun City,Changchun Jilin 130052,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psychiatric nursing.Methods In our hospital 184 cases from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5,the psychiatric treatment of patients,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AS,SDS. Results Through the comparison,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probability of 15.22%,the control group was 34.78%,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righ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Mental nursing a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health.
Psychological nursing,Language communication,Psychiatric nursing,Value analysis
R473
A
1674-9316(2016)19-0205-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9.138
長春市第六醫院八療區,吉林 長春 13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