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業 資 訊
從糧食產能戰略看化肥行業出路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3月7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們不追求糧食連續增產,但要鞏固和提升糧食產能。糧食多一點少一點是技術性問題,保障糧食安全是戰略性問題,所以技術性問題還得服從于戰略性問題。
韓長賦說,糧食問題在我們13億人的大國始終是重大的問題。我國糧食實現了歷史性 “十二連增”,應該說我們中國人吃飯的保障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糧食豐收,甚至多了一點,是好事。我們在糧食多得裝不下和糧食少了不夠吃之間選擇的話,還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韓長賦解釋,談糧食問題有三句話:第一句話是糧食多了問題少,糧食少了問題多。糧食多了,可能會增加財政負擔,但是如果糧食少了,發生供給問題,那就有可能成為社會問題。第二句話,糧食多了渠道少,糧食少了渠道多。現在糧食充裕,進入市場收購的企業就少了,老百姓存糧也少了,糧食主要是國家糧庫來收購,所以現在庫存多,主要是國家糧庫庫存多。具體來講,主要是玉米這個糧食品種庫存偏多。第三句話,從我們國家歷史上來看,還是糧食多的時候少,糧食少的時候多。所以,習近平總書記講,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糧食生產,任何時候也包括豐收之后,糧食生產問題始終不能放松。
從中長期看,韓長賦認為,我們要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未來在 “十三五”期間,會有三個明顯提高。第一是人口總量要明顯提高,特別是全面 “二孩”政策之后,有關部門測算過,未來五年要多生一千多萬人。第二是快速大規模城鎮化,城市人口會大大增加,一個城市人對于農產品的消費,是大大高于農村人的。第三是消費結構的變化,消費水平在升級。我國在人口峰值到來之前,我們的糧食需求還是剛性增長的,我們還必須始終保持糧食穩定生產。
我們已經實現了 “十二連增”,下一步,還追求十三、十四連增嗎?“十三五”期間我們不追求糧食連續增產。“十三五”時期中央的方針是非常明確的,就是一定要鞏固和提升糧食產能。為什么要產能?產能上去了,只要有需要,只要缺了,很快就能生產出來。在具體的戰略上就是兩句話:第一句話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我們要保護我們的耕地,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而且要推廣高新技術。第二句話是抓好主產區,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我們國家的糧食70%以上是主產區生產的,特別是商品糧,比例更高,所以要加強主產區的建設。另外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提高糧食生產水平和效率。
點評:韓長賦部長非常明確地闡明了我國糧食戰略問題,就是要不斷鞏固和提升糧食產能,而不是簡單地追求糧食產量多少年連增,糧食問題始終是我們這個13億人口大國的重大問題,我國在人口峰值到來之前,我們的糧食需求還是剛性增長的,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糧食生產,即使是豐收之后,糧食生產問題也始終不能放松。從國家糧食戰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化肥行業還是大有前途的,不必悲觀。去年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帶動化肥價格也大幅走低,不少化肥廠家都出現虧損,這讓有些人感到很迷茫:以前我國糧食不足,所以在大力提倡糧食生產,化肥行業也從中收益。但現在糧食多了,國家還會不會重視農業生產?糧食安全還要不要提?化肥行業還有希望嗎?韓長賦部長的明確表態,使我們明白,國家糧食安全的大政方針并沒有變,只是進行了一些技術性的調整,如不再盲目追求產量,而著眼于強調提高產能,有了產能,很快就可生產出糧食來,要藏糧于地,藏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