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娟
Flash雙源CT冠狀動脈CTA對心肌橋的診斷價值
朱紅娟
目的 評價Flash雙源CT冠狀動脈CTA對心肌橋(MB)的診斷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行Flash雙源CT冠狀動脈CTA掃描的120例MB患者的影像資料,總結MB顯示方法及影像表現。結果 120例MB中發生于左前降支及其分支主干120段,有78段MB為表淺型,42段為縱深型。肌橋長度5~75 mm。肌橋厚度1~6.5 mm。結論 Flash雙源CT冠狀動脈CTA能清楚的顯示MB形態特征及其與周圍組織的解剖關系,為臨床診斷MB提供了準確的依據。
Flash雙源CT;冠狀動脈CTA;心肌橋
1.1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行Flash雙源CT掃描的120例MB患者的影像學資料。其中男性74人,女性46人;年齡26~84歲,平均年齡(56.2±24.3)歲。臨床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悶、心前區疼痛等癥狀,部分MB患者心電圖現正常,ST段下移,T波低平、倒置。
1.2Flash雙源CT冠狀動脈成像
掃描前,禁食4~6 h,不使用降心率藥物。為了更好的顯示冠脈,在無禁忌證的情況下掃描前3 min含化硝酸甘油1.0 mg。采用Flash雙源CT機(siemens definition flash,德國)。取仰臥位,掃描范圍自氣管隆突水平下1.0 cm至心臟膈面。先行冠狀動脈鈣化積分掃描。應用對比劑智能追蹤法,對比劑選用碘海醇(350 mgI/ml),把觸發點定在主動脈根部水平,預定設為閾值100 HU,延遲2 s掃描,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掃描模式,管電壓為100~120 kV,開啟Care Dose 4D功能自動調節管電流,螺距0.18~0.35。根據被檢查的體重制定個性化的對比劑用量(45~75 ml)及注藥速度(4.5~5.5 ml/s),對比劑注射完成后以同樣速度追加40 ml生理鹽水,使對比劑快速充盈左心室、升主動脈和冠狀動脈,同時沖刷右心室。
1.3圖像處理
根據圖像質量進行心電編輯,可以選擇回顧性分析心電門控與不同期的冠狀動脈進行重建,重建層厚0.6 mm,增量0.4 mm,采用B26f中等平滑算法。應用西門子后處理軟件對圖像進行多種方式的重建,并結合不同的窗寬窗位及不同的角度來觀察每支血管的形態特點及密度特征,對每支血管的病變及與周圍結構的關系做出正確的判斷。
Flash雙源CT顯示的120例MB-MCA中,發現有130段血管存在MB,有120段發生在LAD及DA分支主干,有6段發生在LCX及OM血管分支主干,有4段發生在RCA及AM分支主干。肌橋長度5~75 mm。肌橋厚度1~6.5 mm;本組78段MB為表淺型,42段為縱深型。
冠狀動脈MB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的冠狀動脈發育異常。MCA的Flash雙源CTA表現為局部冠脈血管走在心外膜下或心肌內,在心臟的收縮期該血管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狹窄,舒張期血管管腔直徑較收縮期明顯擴張,重建期可以動態觀察MB在心動周期管腔直徑的變化,顯示MB在CAG上典型的“擠奶”現象,有利于判斷MB處壁冠狀動脈在收縮期的狹窄程度與患者臨床癥狀之間的關系[4]。
表淺型MB往往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而很多縱深型MB患者通常在青少年時期就出現心慌、胸悶、心電圖ST段壓低的表現,甚至出現急性心肌梗死、房室傳導阻滯、心力衰竭、猝死等嚴重的臨床癥狀。這些癥狀的嚴重程度與MB的長度和深度及受壓的程度等有關。Flash雙源CT冠狀動脈CTA能夠明確顯示冠狀動脈與心肌的關系、冠脈血管走入心肌的長度以及心肌包繞血管的厚度,還可以根據心動周期模擬心跳,動態觀察MCA的狹窄程度及其遠端供血情況,為臨床治療提供了可靠的依據[5]。
文獻報道,MCA近端血管內膜常有粥樣硬化斑塊形成。這可能是因為心肌橋使壁冠狀動脈在心動周期中不斷的被擠壓以及收縮期急劇血流的反復沖刷,致使血管內皮損害,血小板容易聚集,導致血栓形成,從而引起冠狀動脈痙攣,這樣使壁冠狀動脈近端長期處于高壓狀態并存在血流動力學紊亂,產生血管內膜損傷而繼發動脈硬化[6]。相關病理研究發現,心肌橋患者橋近段動脈硬化可高達86%[7]。本組86例患者中有25例心肌橋的近段出現動脈粥樣硬化變現,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狹窄,部分患者臨床上出現嚴重的心肌缺血癥狀。所以早期檢出MB,早期干預,解除MB對MCA的擠壓狀況,可減少MB近段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Flash雙源CT含有互成94°的兩套X線球管和兩套探測器,球管旋轉速度0.28 s/r,準直器寬度64×0.6 mm,時間分辨率顯著提高,覆蓋范圍達到48 cm,掃描速度可以達到45 cm/s,實現了前瞻性大螺距掃描單個心動周期成像,整個心臟掃描只需0.25 s,輻射劑量小于1 mSv,對任何人群的篩查都能得到高質量的CTA圖像,對MB做出正確的診斷,并且能夠顯示冠脈斑塊、管腔狹窄情況及心肌的密度、心臟的連接情況。對于預測MB-MCA危險性方面有巨大的優勢和潛能,是目前最為有效、準確的影像學檢查方法[8]。
總之,Flash雙源CT冠狀動脈CTA可清晰的顯示MB及MCA的存在,準確診斷MB的厚度、長度,給臨床治療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同時重建心臟收縮期和舒張期動態影像,觀察各期相管腔變化情況,更有利于MB的診斷和評估。對有癥狀的MB患者及早進行臨床干預,避免了MB嚴重事件的發生。
[1]朱繼紅,莫鴻忠,周偉清.雙源CT冠狀動脈造影在診斷心肌橋中的臨床應用[J].微創醫學,2013,8(2):216,241.
[2]張茂偉.心肌橋—壁冠狀動脈的臨床解剖學研究[D].大連:大連醫科大學,2013:42-43.
[3]孫凱,韓瑞娟.Flash雙源CT冠狀動脈成像的臨床應用[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0,8(10):777-779.
[4]錢萍艷,方向明,丁國良,等.新雙源CT低劑量Flash心臟掃描技術在低心率患者冠狀動脈成像中的應用[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2(6):863-865.
[5]劉世合.雙源CT對心肌橋-壁冠狀動脈的評價[D].濟南:山東大學,2009:23-24.
[6]熊小亞.冠狀動脈心肌橋近端粥樣硬化狹窄的影響因素[D].蘭州:蘭州大學,2015:12-14.
[7]陸英,陳燕,曹慧英.癥狀性心肌橋與冠狀動脈硬化關系探討[J].醫學綜述,2008,14(18):2875-2877.
[8]劉軍華,徐振鋒,潘志明,等.DSA與雙源CT冠狀動脈成像診斷心肌橋的效果觀察[J].黑龍江醫藥,2015,28(2):430-431.
The Diagnosis Value of Flash Dual-source CT Coronary CTA on Myocardial Bridge
ZHU Hongjuan CT Room,Kangshen Hospital of Sihong County,Suqian Jiangsu 223900,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is value of Flash dual-source CT coronary CTA on myocardial bridge.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image data of 120 cases patients with MB carried out flash dual source CT coronary artery CTA scan,to summarize MB display method and imaging findings.Results Among 120 cases MB patients,120 segments occurred in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 and its branches,78 segments were superficial,42 was in depth.The thickness of MB was 1~6.5 mm,the length of that was 5~75 mm.Conclusion Flash dual-source CT coronary CTA can clearly display MB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rrounding tissue anatomy,providing the accurate basis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MB.
Flash dual source CT,Coronary artery CTA,Myocardial bridge
R816.2
A
1674-9316(2016)20-0175-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0.111
泗洪縣康腎醫院CT室,江蘇 宿遷 223900
冠狀動脈或其分支的某個節段被淺層心肌覆蓋,走行在心肌內,覆蓋此段冠狀動脈的心肌稱為心肌橋(Myocardial bridge,MB)。近些年,文獻報道心肌橋下的冠狀動脈為壁冠狀動脈(mural coronary ar-tery,MCA),這一復合體成為心肌橋壁冠狀動脈(MBMCA),其引起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嚴重心臟事件增多[1-2],臨床迫切需要準確、客觀地判斷MCA是否引起心肌缺血,了解MB-MCA的病理生理改變。Flash雙源CT可以在不控制心率的情況下準確顯示冠脈血管與心肌的關系及不同心動周期冠脈血管管腔擴張和收縮的程度,顯著提高了對MB-MCA的檢出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