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克洪
(中國能源研究會,北京市西城區,100045)
★ 經濟管理 ★
煤炭企業轉型發展焦點問題調查
牛克洪
(中國能源研究會,北京市西城區,100045)
通過對中煤集團進出口公司、山東能源集團、山西焦煤集團、山東兗礦集團、山西潞安集團、山西晉煤集團、淮南礦業集團、淮北礦業集團、開灤礦業集團、川煤集團、黑龍江龍煤集團、山東棗礦集團、中煤礦山建設集團、榆林能源集團、濟寧礦業集團等15家煤炭企業(集團公司)的問卷調查, 給出了煤炭企業轉型發展所關注的7類信息(數據)、企業發展面臨的4方面困難、發展面臨的15類問題、未來轉型調整的12個方向。
轉型發展 煤炭企業 調查
為了更深入調查了解各煤炭企業在轉型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及需求,征求破解難題的良策,本人于2016年9月20日分別向中煤集團進出口公司、山東能源集團、山西焦煤集團、山東兗礦集團、山西潞安集團、山西晉煤集團、淮南礦業集團、淮北礦業集團、開灤礦業集團、川煤集團、黑龍江龍煤集團、山東棗礦集團、中煤礦山建設集團、榆林能源集團、濟寧礦業集團等15家煤炭企業(集團公司)發出問卷調查,就煤炭企業(集團)所關注的信息(數據)是什么、煤炭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有哪些、煤炭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煤炭企業下一步轉型調整的方向有哪些4個方面的問題進行問卷調查。現對所收到的答卷內容在基本保持原意的原則下進行歸類梳理匯輯,提供給大家參考。
煤炭企業(集團)所關注的信息歸納梳理為7個方面。
(1)關注市場煤炭價格趨勢的信息。一是關注煤炭價格的變化信息。價格一直是煤炭企業發展的最敏感神經,煤炭企業現在最關心區域煤炭銷售量,價格和秦皇島港口上船價。近期,煤炭市場與往年“跌跌不休”的境況不同,迎來了“漲、漲、漲”的市場大逆轉,讓人們著實揪心。二是關注今后一個時期煤炭價格走勢信息,以及價格反彈、回落、振蕩程度信息,價格處于一個什么樣的變化區間。三是關注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和價格走勢,如下游鋼鐵價格變化、煉焦煤進口情況等。
(2)關注國家及兄弟單位推進去產能的信息。一是關注今年以來《國務院關于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后,各煤炭企業去產能、減量化生產的信息。二是關注國家為促進煤炭行業去產能和煤炭企業脫困支持政策的信息。三是關注各大企業、各地對煤炭、鋼鐵去產能相關政策落實執行情況,以及對當前煤炭市場的影響。四是關注國務院國資委做出“涉煤涉電之外的央企一律退出煤炭行業”的決定后,企業退出情況以及外部大塊優質資源轉讓的相關信息。五是關注國家高度重視和大力推進煤炭去產能及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工作,但關鍵在于落實,地方政策措施制訂、配套補助資金保障、富余人員安置、債權債務處置、企地協調對接機制建立等如何快速有效落實。六是關注國家及各產煤省區煤炭產能置換方面的政策措施、操作方法等。
(3)關注兄弟單位深化改革的信息。一是關注企業深化改革的信息,煤炭行業內的兄弟單位爭相出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指導意見,如加快實施了組織機構、混合所有制、三項基本制度、后勤、產辦大集體等多項深化改革的調控舉措,推動企業實現更好更快發展。二是關注煤炭企業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進展信息。三是關注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稅減費、社會職能移交等相關政策信息。四是關注國家支持國有企業改革的政策信息等。
(4)關注國家對煤炭企業金融支持政策的信息。一是關注為促進煤炭行業去產能和煤炭企業脫困發展,國家出臺的對煤炭企業加大金融支持的政策框架,金融機構如何在國家的政策導向下與地方政府加強協同,制訂和實施強有力的政策措施。二是關注國家去產能及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配套補助資金保障、債權債務處置、企地協調對接機制建立的信息。三是關注資本市場的相關政策的信息。
(5)關注煤炭企業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信息。一是關注國家高度重視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工作的新政策出臺信息。二是關注各地方政策措施制訂政策的信息。三是關注兄弟企業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典型做法的信息。
(6)關注有深度市場分析報告的信息。一是關注當前煤炭市場尤其是華東市場的精準分析和研判。二是關注能源資源、合適的并購項目信息。三是關注煤炭清潔利用相關課題研究以及成果轉化的信息。
(7)關注典型案例的信息。關注煤炭企業轉型升級、改革創新、降本提效、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人員精減等方面改革、管理典型經驗案例的信息。
煤炭企業面臨的困難信息歸納梳理為以下四大方面。
(1)煤炭企業負債率高、融資困難。一是當前煤炭企業整體資產負債率高企。二是煤炭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非常突出。三是企業資金周轉困難,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現金流極度緊張。四是部分企業職工工資發放不及時,各類社保基金在省市社保經辦機構欠繳,采購資金無法保證。五是各大銀行對煤炭企業的信用評級下調、授信規模減少、貸款利率上浮,融資成本高,新增貸款和到期續貸越來越困難,貸款擔保條件越來越苛刻。六是企業持續虧損,由于經營狀況差,回款不暢,企業應收賬款增多。七是由于經營狀況差、資金鏈偏緊,企業領導忙于救火,無力謀劃長遠發展問題。
(2)政府對煤炭企業脫困轉型發展支持力度有待加強。一是煤炭需求持續疲軟,企業經營困難,亟需政府提供配套政策支持企業脫困轉型。二是管理體制機制有待理順,如某集團本質上是市屬企業,組建時出于各方面考慮,由省市共管。在干部管理方面,集團兩位主要領導(一名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另一名為黨委書記)由省政府任命、管理、考核,其他副職和子公司主要負責人由市委組織部任命、管理、考核,集團部門主要負責人、子公司副職由集團任命、市國資委備案。在年度考核方面,省國資委給集團下達年度目標,市國資委參與考核,市國資委同時給集團和四家子公司下達年度目標,考核子公司時集團參與。在收益分配方面,子公司經營收益由市財政局直接收繳,集團只是名義上控股,沒有實際收益。集團日常運行依靠銀行貸款,新項目尚在建設期。集團出現兩個“婆婆”,造成多頭管理。市國資委直接插手子公司管理考核,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集團的管控。由于涉及到多方利益,理順的難度較大。三是企業辦社會負擔較重。如某礦業集團承擔著較重的社會負擔,19家破產改制單位涉及職工3.45萬人。截至2016年8月,該集團累計為這些單位墊付各種社會職能費用40億元,占用往來資金17億元,給企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3)煤炭企業負擔重,解困進展比較緩慢。一是煤炭價格持續上漲的支撐力不足,基礎還不穩固,煤炭市場恢復理性、煤炭價格達到合理區間、煤炭企業徹底走出困境還有一個發展過程。二是部分老煤炭企業資源日趨枯竭。如某礦本區目前無壓覆塊段的大槽煤有效可采儲量逐年遞減,按目前的產能計算只可維持10年左右。村莊下壓煤2.48億t,但搬遷成本逐年遞增,2014年搬遷成本41元/t,2015年就達了58.78元/t,加之企業效益大幅度下滑,村莊搬遷已成為企業無法承受之重。三是人員包袱沉重。如某集團目前承載著在職和離退休職工9.5萬人,養活著近30萬職工家屬,有108個成規模小區,并且職工的思想普遍比較保守,寧愿在家待業,不愿外出創業,煤礦情結較重;加之經濟總量偏小,承載能力較弱,人員就地分流的空間較小。如果不能有效解決資源和人員問題,將會給企業和社會穩定帶來很大隱患。四是安全生產管理難度較大。如某集團本部礦井已進入“中老年”,采場逐步向邊遠、構造復雜、深部區域轉移,安撤更加頻繁,隱患更加突出。煤礦自然災害威脅日益嚴重,集團所屬煤礦水、火、瓦斯、煤塵、頂板“五害”并存,威脅都比較嚴重。安全生產裝備相對落后,生產效率受到限制,給安全管理增加了難度。非煤發展涉足高溫高壓、民爆、化工、發供電等多個領域,攤子大、戰線長、產業跨度大,增加了安全風險。五是化解過剩產能和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工作復雜、推進難度大。化解過剩產能和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工作都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兩大改革涉及人員安置、資產處置、地企關系等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仍有一些具體的配套政策尚未到位,操作難度大,改革效果短期內還不能完全顯現。六是企業負擔沉重。企業辦社會負擔沉重,稅費負擔依然較重,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4)煤炭企業轉型發展艱難。一是企業轉型困難且開采成本居高不下,“三下”壓煤搬遷賠償困難,員工隊伍不穩定、安全壓力大、發展后勁不足。二是多數企業對煤炭的依賴較為嚴重,80%利潤的大部分來自煤炭產業,盈利水平下降、抗風險能力較差。三是當前面臨的最主要的困難是許多企業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轉型發展的方向。四是集團公司內部產業整合難度大。不少集團公司是由多家企業整合而來,典型的“先有兒子、后有老子”,其中有的子公司都涉及煤炭生產、運銷業務,自成一體。下屬企業獨立運行,形不成合力,如按產業類型進行專業化整合,內外部阻力也很大。
煤炭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歸納梳理為十五條。
(1)融資問題愈發迫切。主要表現就是:融資難、融資貴,維持資金鏈的穩定更加迫切。
(2)僵尸企業的處置、困難企業的脫困成為新難題。僵尸企業多是做出過巨大歷史貢獻的國有老煤礦,對其處置是系統工程,牽涉面廣,既涉及礦井徹底關閉,也涉及債務處置、人員安置等核心問題,等救濟、靠補助、要貼補思想嚴重。
(3)干部人才結構性問題及激勵機制不完善。突出表現為年輕干部、女干部缺乏,轉型新興產業等專業背景的干部缺乏,梯次配備不完備,企業發展的關鍵核心人才不足,人力資本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4)老礦井生產困難問題多。一是企業開采時間長,井深巷遠,系統復雜,生產條件極為困難,且村莊壓煤比重高達90%,開采成本高。二是資源賦存條件差,煤質差,煤炭附加值低。三是歷史遺留問題多,企業承擔著生活小區的“四供一業”和醫療、離退等社會職能,經濟負擔十分沉重。四是企業稅費負擔沉重,企業上繳的稅費項目多。五是人員多,人工成本高,安全投入不足,安全壓力大。六是礦井接續、人員安置問題,轉型壓力加大。
(5)轉型發展基礎不夠牢固。雖然近幾年加快調整轉型,非煤產業發展也取得較大進步,但是對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支撐力仍然不足,特別是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比重小,轉型的層次和水平有待提高。
(6)煤炭企業競爭力不強。企業生產和運營成本相對較高,銷售的產品類型單一,也沒有競爭優勢。
(7)煤炭企業隊伍戰斗力不足。一是個別企業內部人員看不到發展希望,“錢”字迷目,缺失凝聚力和向心力,造成人浮于事。二是管理有待加強,企業文化有待提升。三是由于歷史原因,運銷方面人員較多,效率低下,薪酬結構不合理,人工成本高,不少人不上班還拿著高工資。四是人員老化嚴重,某企業多年不招收新員工,原有人員年齡偏大,其中40歲以上員工占52%,50歲以上員工占18%,文化程度不高,工作不積極主動,中層管理人員年齡基本都在45歲以上,人才青黃不接。
(8)資產負債率較高。資產狀況較差,負債率偏高,資產收益率較低。許多煤炭企業負債率達75%~85%,有的更高。
(9)資源后備儲量較少。中東部老煤炭企業資源逐漸枯竭,既使在山西和陜西榆林地區煤炭資源富集地也有部分煤炭企業后備資源不足的問題,煤炭企業可持續性壓力較大。
(10)產業結構單一,煤炭質量差。不少煤炭企業產業仍以煤為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蒙東地區煤炭企業多為竭煤,煤質差,售價低(成本150元/t,售價100元/t左右),離用戶運輸距離遠,企業虧損嚴重。
(11)企業稅費負擔沉重。企業上繳的稅費項目多。某集團公司一是增值稅較重,實際負擔約為12%,占到整體稅負的52%,是一般加工和制造業的3倍以上。二是折算率與實際差距較大。經對2009-2014年洗煤折算率測算,該集團公司的平衡點為55%~59%,遠低于目前政策規定的85%,折算率差異影響企業增加稅負。三是鐵路運費太高。目前鐵路運費依然較高,按照山西全年鐵路運量和平均運距測算,年度鐵路運費支出在100億元左右。目前600 km范圍內,公路運輸比鐵路運輸更加劃算,大有公路運輸替代鐵路運輸的趨勢。
(12)改革轉型困難。如山西煤炭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改革上主要是思想觀念和既得利益兩個方面的阻力。在轉型上主要是以往的產業和項目布局積重難返,沉淀資產量巨大,貸款較多,負擔沉重,加上煤炭市場危機,處在求生存的一個階段,加上轉型人才和項目儲備、融資渠道等的制約,轉型工作主要集中在煤炭產業瘦身和高產高效方面,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轉型與發展相對滯后。在發展混合所有制方面,要認真研究和汲取上一輪資源整合的經驗教訓。一是市場化推進原則。搞混合所有制一開始就要嚴格按照市場的辦法進行,政府不能下任務,推進度,這不利于在自愿的基礎上搞混合所有制。二是去產能工作應歷史問題歷史解決。整合礦井情況復雜,不能急于求成。在去產能過程中,政府應該發揮作用,按照市場的辦法、根據煤種特點、資源賦存、建設現狀等情況制定去產能賠償的標準以及產能置換的指標,同時兼顧各方利益訴求,出臺可操作的具體辦法,否則工作推進困難。三是搞混合所有制要慎重選擇合作伙伴。開放合作要選擇公司制運營情況比較好的企業,選擇有利于通過資本運營引來戰略投資者如產業基金等推進企業超常發展的企業;選擇思想觀念基礎較好,有利于內部管理者和職工持股推進混合所有制的企業。四是加強外派董監事隊伍建設。目前,董監事隊伍素質普遍較差,大多不熟悉公司制運作規律、缺乏高效參與公司治理的經驗,在業務上素質不全面,有的年齡偏大,存在憑經驗習慣辦事的特點。這也是目前發展混合所有制的一個短板。
(13)企業整合中歷史遺留問題難以解決。以山西省為例,一是煤炭資源整合礦井搞混合所有制出現的管理問題。2009年以來,山西省推進煤炭資源整合重組中某集團公司共計整合地方煤礦173座,整合后保留礦井69座。69座重組整合礦井中,批復井工礦井65座、露天開采礦井4座,目前生產礦井10座、正常基本建設礦井17座、停緩建礦井42座,該集團公司收購出資362.88億元,合作股東方出資143.08億元,合作股東全部為民營企業。具體問題表現在:一方面無效投資巨大,再加上目前去產能關停一批,致使大量投資和資產損失,但沒有明確的資產核銷政策;另一方面管理問題較多。二是責任利益不匹配。國有主體企業負有安全監管責任,納入考核體系,就像一塊大石頭使企業管理層感到十分沉重,付出的隱形價值太多,但股權收益是一樣的。目前去產能,部分礦井關閉退出,人員負擔和穩定責任又落在國企,其他股權擁有者則沒有壓力。三是利益訴求不一致。在礦井規劃發展建設上,雙方存在短期與長期利益想法不一樣的問題,如在安全投入、礦井標準化建設等方面意見不一致,民營股權者只想短期獲利,不想考慮礦井后續發展。四是依法決策按程序決策出現困難。工作中不少民營企業不能積極配合,有的甚至故意刁難,導致很多工作進展緩慢甚至停頓;有的甚至不參加股東會議,不少公司治理出現僵局,經營出現困局;還有的不講規矩,在經營管理上不讓出管理權限,如把持公司銷售權不放,在銷售模式上拒絕大集團統一銷售;在礦井基建投資上不按比例出資,或者不按照比例進行貸款擔保,導致融資擔保問題十分突出。五是合資與合人出現的問題。山西煤炭資源整合存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這次整合不單純的是資源的整合,還有人的整合(對方的管理層全盤保留)。由于管理基礎、發展基礎不一樣,兩種人員、兩種文化沖突比較大,為公司下一步規范治理運作和管理埋下了隱患。
(14)部分集團及子公司管控力不強。一是由于歷史和體制機制方面的原因,各子公司各自為政,集團的管控要求往往落不到實處,集團權威性難以樹立。各子公司管理效能有限,基本不參與煤礦經營管理,只負責煤炭運銷。生產技術部門基本不管基層企業生產,工程部門不管在建工程。機關作風濃厚,業務能力較差。二是沒能建立有效的集團管控模式,母公司對下屬企業管得過多過死,嚴重束縛了企業的自主發展積極性。
(15)保守的思想、求穩的心態是最大問題。部分人員尤其管理人員的想法與現實差距很大。國家鼓勵支持企業向中高端、高新技術、高附加值或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這無疑是正確的,但企業面臨資金問題、人員問題、技術以及對轉型方向、轉型產業市場等相關情況的深度了解,有很多阻力和障礙需要破解。企業存在“想往哪轉型”以及“能向哪轉型”之間游離、糾結之中。
煤炭企業下一步向那個方向進行轉型調整歸納梳理為十二個方面。
(1)把握“扭虧脫困、轉型升級、穩定發展”的工作主基調。某礦業集團戰略是,主動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和產業發展新特點,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經濟效益為中心,以提高企業綜合實力為目標,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握“扭虧脫困、轉型升級、穩定發展”的工作主基調,練內功、強管理、深度挖潛增效,促進企業集約化、內涵式發展;集中企業優勢資源,構建以煤炭產業為基礎,以煤化工、現代服務業、熱電產業為支柱的“一基三柱”產業發展格局,鞏固提高煤炭產業、做精做優煤化工產業、做大做強電力產業、做實做優現代服務業,優化產業產品結構,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深化資產整合重組和體制機制改革,強化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從產業轉型升級、經營管理模式轉變、公司治理與管控優化、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等多維度著力,推進企業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高水平的轉型發展,建成主業突出、結構合理、治理科學、實力較強的大型企業集團。
再如,某集團公司的戰略是,在去產能過程中,對其他央企煤礦進行資源整合,但仍舊是單一的煤炭生產企業。目前,主要還是煤電一體化、煤焦一體化、煤鋼一體化。主要形式是建設循環經濟園區模式。電力銷售端放開后,煤炭企業可以銷售自己的電力是一大利好,但是從安全供電考慮,還需要一個過程才能發揮作用。焦炭生產關鍵是要開發新產品,如民用綠色焦。傳統產品供大于求,產能過剩狀況短期難以改變。煤鋼一體主要是為了鎖定下游市場,保證煤炭生產正常進行。
又如,某集團公司的戰略是: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求新、穩中求突破”的主基調,明確“以煤為基、適度多元、產業協同、轉型升級”的發展定位,扎實推進資本運作、改革創新、政策創效、外部資源獲取、人員妥善安置新突破,今后將充分利用礦業公司品牌形象好、資產負債率低、融資空間大等優勢,在做好實體經濟、鞏固傳統產業的同時,加快進入資本市場,補齊發展短板,借助資本運作與實體經濟相融合的力量,推動百年礦業公司基業長青、行穩致遠。
(2)明確優化產業布局。不少集團公司提出:一是突出煤化、煤氣、煤電產業鏈競爭優勢。深化企業改革,釋放發展活力,增強內生動力。二是轉型調整的方向是步入煤化工行業,開發煤制天然氣項目。三是主攻煤電、煤焦、煤鋼方向。估計在未來10~15年還有生存的空間。電力作為能源終端形態需求還在上升,新能源替代主要在增量部分。焦炭是煉鋼的原料,不是燃料。在技術革命顛覆性突破前,不可能被替代。四是國有企業發展一方面需要產融結合,但結合的目的是推動企業轉型,而不是繼續沿著原來的道路越陷越深。五是優化布局結構應考慮產業風險,按照投資回報的規律,社會技術浪潮革命性地帶動社會升級的規律,調整投資方向,改變原有單一軌跡。
(3)明確產業轉型途徑。尋求一些未來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產業進行投資,促進企業轉型發展。
(4)明確經營轉型方向。借助科學的方法,走內涵式發展之路,提高經營管理的質量和水平,推動企業向良性發展轉軌。
(5)實行多元化結合式轉型。轉型的基本方向目前確定的是:優化煤基產業,發展新能源、醫養房結合產業、產融結合產業。
(6)制定轉型調整的策略。如某集團公司制定的轉型策是:精減人員,提高人均工效;調整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提高企業盈利能力;關閉退出一批煤礦,精干主業;推動儲配煤中心建設,打造儲配煤基地;優化主業,實現主業板塊的互補聯動;加快國企改革力度,建立適應市場競爭需求的集團管控模式;學習推廣先進管理經驗,提升企業精細管理水平。
(7)推進煤炭企業重組整合。在去產能過程中,應推進煤礦資源整合。籌劃內部產業專業化整合,旨在整合內部資源,提升專業化管理,增強整體效能。
(8)深化資產整合重組和體制機制改革,強化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從產業轉型升級、經營管理模式轉變、公司治理與管控優化、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等多維度著力,推進企業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高水平的轉型發展,把集團公司建成主業突出、結構合理、治理科學、實力較強的大型企業集團。
(9)聚焦發展以煤基精細化學品為標志的現代高端煤化工產業,致力推進煤基合成油1.0版向煤基精細化學品2.0版的轉型升級。例如,某礦業集團堅持堅持差異化、高端化、國際化定位,走出高端蠟產業、高檔潤滑油基礎油和高端潤滑油、高端特種燃料、高端無芳碳氫環保溶劑、專屬化學品五條高端產品開發路徑,致力提升低油價環境下煤基精細化學品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10)積極推進油用牡丹項目,全力培育生物健康產業。例如某礦業集團建成了國內規模最大的油用牡丹標準化育苗企業,發展油用牡丹種植深加工項目,培育綠色生物健康產業,向奉獻健康、智慧高端產品轉型,打造在全國具有規模優勢和強大競爭力的現代化油用牡丹企業。
(11)大力發展物流產業。如山東某礦業集團堅持以梁山物流公司為平臺整合集團同類企業,大力發展煤炭物流,打造現代物貿企業。
(12)結合本企業實際選擇發展戰略。如陜西某能源集團提出:在煤炭、熱電產業方面,該集團正在重點推進兩個大項目,一是建設2×100萬kW橫山煤電一體化項目發電工程,今年開工、核準,預計2018年上半年投運。二是開展1000萬t/a郭家灘煤礦項目,受政策影響,推進緩慢。子公司正在建設2×35萬kW熱電聯產項目,預計明年投運。在化工產業方面,子公司正在建設佳縣120萬t/a真空鹽項目,正在開展煤制乙二醇項目前期。煤炭運銷方面,正在與神東煤炭合作建設朱蓋塔煤炭集運項目,參與靖神鐵路項目。新能源方面,正在推進光伏發電項目。
(責任編輯 張大鵬)
Investigation on focus problems of coal enterprises transformation
Niu Kehong
(China Energy Research Society, Xicheng, Beijing 100045, China)
According to conduct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China Coal Import and Export Company, Shandong Energy Group, Shanxi Coking Coal Group, Shandong Yankuang Group, Shanxi Lu'an Group, Shanxi Jincheng Coal Group, Huainan Mining Industry Group, Huaibei Mining Group, Kailuan Group, Sichuan Coal Industry Group, Heilongjiang Longmay Mining Holding Group, Shandong Zaozhuang Coal Mining Group, China Coal Construction Group, Yulin Energy Group, Jining Mining Industry Group. The survey provided 7 types of data that coal enterprises focused in transformation, 4 aspects of difficult and 15 types of problems of coal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and 12 directions that coal enterprises need in futur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coal enterprises, survey
TD-9
A
牛克洪(1954 - ),男,山東省鄒城市人,高級經濟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煤炭企業發展戰略、核心競爭力、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精益化管理、改革改制、轉型發展、商業模式創新、大集團建設、企業管理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