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艷
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在結核性腦膜炎治療中的治療效果分析
宋慶艷
目的 分析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在結核性腦膜炎治療中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結核性腦膜炎患者60例,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乙胺丁醇治療,觀察組采用吡嗪酰胺治療。結果 兩組結核性腦膜炎患者死亡率,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副作用發生率13.33%高于對照組患者副作用發生率3.33%(P<0.05)。結論 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在結核性腦膜炎治療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在臨床上根據患者適應證選用。
乙胺丁醇;結核性腦膜炎;吡嗪酰胺
作者單位:佳木斯腫瘤結核醫院肺內結核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0
結核性腦膜炎是臨床上較為嚴重且多發疾病,病死率約45%,大部分患者具有后遺癥,臨床常采用鏈霉素和氨水楊酸進行治療,但由于分枝桿菌易產生耐藥性,導致鏈霉素和氨水楊酸治療效果不顯著,近年來,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新近合成物出現,對抑制患者結核桿菌有良好效果[1-2]。因此,本院選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將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分為兩組,分別采用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進行治療,具體內容見下文。
1.1基線資料
選取我院結核性腦膜炎患者60例,收治時間2010年1月~2016年1月,將結核性腦膜炎患者隨機分組方式,其中30例為觀察組,30例為對照組,25例來自住院部,35例來自門診部。
觀察組:1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齡20~30歲,平均年齡(25.01±0.31)歲。
對照組:17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齡21~30歲,平均年齡為(26.33±0.27)歲。
觀察組、對照組兩組結核性腦膜炎患者的性別和年齡各項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結核性腦膜炎患者采用乙胺丁醇治療,每日15 mg/kg,同時加用10 mg/ kg異煙肼、15 mg/ kg鏈霉素。
觀察組結核性腦膜炎患者采用吡嗪酰胺治療,每日3次,每次500 mg,另外加用450 mg利福平、300 mg異煙肼、400 mg左氧氟沙星。
觀察組、對照組兩組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同時治療50 d后,詳細記錄治療后臨床療效。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結核性腦膜炎患者治療后死亡率。
對比兩組結核性腦膜炎患者治療后副作用發生率。
1.4統計學處理
本文使用SPSS 19.0軟件,對兩組結核性腦膜炎患者治療后死亡率、副作用發生率進行統計處理,死亡率、副作用發生率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兩組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副作用發生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對比死亡率
觀察組治療后治愈20例、死亡10例,死亡率為33.33%。
對照組治療后治愈19例、死亡11例,死亡率為36.67%。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死亡率33.33%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死亡率36.67%,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對比藥物副作用
對照組結核性腦膜炎患者治療后發生永久性偏癱的有1例,副作用發生率為3.33%。
觀察組結核性腦膜炎患者治療后發生永久性偏癱的有4例,副作用發生率為13.33%。
觀察組患者副作用發生率13.33%高于對照組患者副作用發生率3.33%,P<0.05。
據相關研究顯示,近年來,結核性腦膜炎患者發病率不斷上升,常見的臨床表現為腦膜刺激癥狀、顱內壓增高、腦神經損害、腦實質損害等,若未對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及時進行治療,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3]。
吡嗪酰胺為臨床上常見的抗結核藥物,在酸性環境中殺菌作用較強,為治療結核性腦膜炎患者的重要抗結核藥物,對非繁殖期結核菌具有殺滅和抗菌作用。吡嗪酰胺通過影響患者體內核苷酸與脫氧核糖核酸合成,從而抑制患者體內結核桿菌生長,而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對結核性腦膜炎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其中郭曉紅[4]的實驗,對照組和我院同樣采用乙胺丁醇治療,觀察組采用吡嗪酰胺治療,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死亡率為32%、副作用發生率為12.00%,對照組患者治療后死亡率為38%、副作用發生率為2.00%。其結果與我院結果大致相同,所以由此證明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治療效果均顯著,但是采用吡嗪酰胺治療后副作用較多。同時郭曉紅在實驗中有35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死亡,而本院只有21例患者死亡,其可能與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個人體質密切相關[4-5]。
經研究表明,觀察組、對照組兩組結核性腦膜炎患者采用不同的藥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死亡率33.33%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死亡率36.67%,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副作用發生率13.33%高于對照組患者副作用發生率3.33%(P<0.05)。
綜上所述,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在結核性腦膜炎治療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藥物副作用較小,在治療過程中,應對患者的適應證進行分析,從而選擇較為符合的治療方式。
[1] 王婷,趙雁林,劉家云,等. 結核性腦膜炎臨床分離株基因型和耐藥表型的特征分析[J]. 中國防癆雜志,2013,35(9):660-667.
[2] 郭銳,孫長宇. 腦脊液置換聯合鞘內注射治療結核性腦膜炎臨床療效評價[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20):89-90.
[3] 漆偉男,許鵬,王思思. 莫西沙星聯合抗結核藥物治療結核性腦膜炎42例臨床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4):82-83.
[4] 郭曉紅. 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在結核性腦膜炎治療中的效果對比分析[J]. 工企醫刊,2013,26(4):300-301.
[5] 楊曉云. 自擬益神醒腦開竅方聯合化療治療結核性腦膜炎36例臨床觀察[J]. 中醫藥導報,2013,19(5):56-57.
Analysis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Pyrazinamide and Ethambutol in Treatment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SONG QingyanDepart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Jiamusi TB Division Within the Tumor Hospital,Jiamusi Heilongjiang 15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yrazinamide and ethambutol in treatment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Methods A total of 60 in our hospital i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us meningiti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thambutol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pyrazinamide. Results The mortality rat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uberculous meningiti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side effec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3.33%,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Pyrazinamide and ethambutol hydrochlo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has good effect,on the clinical patients with indications for use.
Ethambutol,Tuberculous meningitis,Pyrazinamide
R 971
A
1674-9316(2016)12-0090-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