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維亮 張 玲
無創機械通氣對伴有意識障礙的重癥呼吸衰竭患者治療價值
薛維亮張玲
目的 探討無創機通氣對伴有意識障礙的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 將我院收治的45例伴有意識障礙的重癥呼吸衰竭患者作為調查對象,以無創機械通氣法對患者進行治療,分析比較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結果 對患者進行相應的治療后,患者神志及呼吸肌疲勞程度評價均得到了改善,與治療前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無創機械通氣對伴有意識障礙的重癥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治療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
無創機械通氣;意識障礙;重癥呼吸衰竭;治療價值
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急,體內易導致CO2潴留,使得機體出現酸中毒情況[1]。伴隨醫學技術的發展,無創機械通氣應用至意識障礙重癥呼吸衰竭疾病治療中,并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2]。在本次調查中,筆者將對無創機械通氣治療對伴有意識障礙的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現進行下述報道。
1.1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對象為我院收治的45例伴有意識障礙的重癥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為45~75歲,平均年齡為(60.3±2.1)歲。入院時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GCS評分均在7分以下。
1.2方法
指導患者取臥位,設置呼吸機的參數如下:吸氣觸發靈敏度為2 L/m in,吸氣壓為12~20 cm H2O,PEEP為3~5 cm H2O,預置頻率為15~20次/m in,吸氣時間為0.8~1.2 s,支持壓為8~16 cm H2O,吸氧濃度為30%~50%。以硅膠面膜口鼻面罩與呼吸機相連接,開始進行通氣治療。治療期間每間隔2 h左右對患者經常一次吸痰處理,并輕拍患者的后背。若患者出現脹氣,需進行胃腸道減壓。對患者的生命體征等進行觀察,對患者治療期間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
1.3觀察指標
(1)神志改善:GCS評分為3~15分,當評分在7分及以下時,提示患者存在昏迷,且評分越低昏迷程度越深。
(2)呼吸肌疲勞程度評價:參照輔助呼吸肌評分。0分:頸部肌肉無緊張感,且無周期性收縮情況的發生;1分:頸部肌肉有一定的緊張感,但無收縮情況的發生;2分:頸部肌肉有一定的收縮;3分:頸部肌肉呈中度周期性收縮;4分:頸部肌肉伴有強烈周期性收縮;5分:頸部肌肉伴有強烈收縮感。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急診科,寧夏 銀川 750003
1.3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經SPSS 18.0統計學軟件作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并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形式表示,行χ2檢驗。P<0.05,提示存在統計學差異。
2 1GCS評分改善
對患者治療前后的GCS評分進行觀察對比,在治療前患者的GCS評分為(5.4±2.1)分;治療后患者的GCS評分為(9.0±1.4)分,與治療前相比較,患者治療后的GCS評分獲得了改善,組間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輔助呼吸肌評分
治療后,患者的呼吸肌評分逐漸的下降,治療前其評分為(3.9±0.8)分,治療后其評分為(2.2±1.2)分,提示患者的呼吸肌疲勞程度得到緩解。
呼吸衰竭可使用機械通氣法進行治療。以往,對于存在意識障礙的患者主要使用有創機械通氣治療,但因存在一定的創傷性因此易誘發相應的并發癥,并可導致上機時間延長等問題[3]。而對患者進行無創正壓呼吸機進行治療則可較好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傳統的BiPAP呼吸機由于具有靈敏度高、無法監測呼吸參數等原因,在臨床上的使用逐漸受到限制[4]。尤其對于GCS評分在11分以下的患者,應用無創通氣的失敗率可能在50%。而伴隨醫學技術的發展,呼吸機的性能等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治療過程中可采用雙管路通氣,且因觸發靈敏度高等原因可以將氣道打開,肺部得以開放,改善患者的通氣情況[5]。在本次調查中,我院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采用正壓通氣,不僅可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氣道痙攣情況,同時改善了患者的血氣流比[6]。在本次治療中,我院以急救呼吸機接面罩治療重度呼吸衰竭,分析其主要存在下述優勢:通過雙管路通氣,可有效減少體內殘留的CO2含量,可以打開氣道,因靈敏的流量可以減少患者的呼吸功能,減少吸氣時間,同時可對整個過程進行監護,在屏幕上對各種曲線參數進行調整[7]。臨床上也有多項報道顯示,對意識障礙患者使用NIV,患者在短時間內意識得到改善,部分患者神志甚至可恢復[8]。由本次調查結果可知,對患者進行相應的治療后,患者神志及呼吸肌疲勞程度評價均得到了改善,與治療前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綜上,無創機械通氣對伴有意識障礙的重癥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治療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
[1] 王永花. 臨床分析無創機械通氣對伴有意識障礙的重癥呼吸衰竭患者治療價值[J]. 中國傷殘醫學,2014,22(2): 135-136.
[2] 徐麗娜,孫開宇,曹潔,等. 無創機械通氣治療伴意識障礙AE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研究[J]. 國際呼吸雜志,2013,33(21): 1631-1634.
[3] 吳月清,曹潔,鄭立文,等. 無創機械通氣對伴有意識障礙的重癥呼吸衰竭患者治療價值的探討[J].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9,28(8): 674-677.
[4] 陳云輝,鄭利先,羅巍,等.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應用無創機械通氣的治療效果[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8): 4555-4556.
[5] 陳俊東,鄭利先,羅巍,等. 無創機械通氣用于 COPD 呼吸衰竭患者治療效果觀察[J]. 山東醫藥,2015,55(14): 78-79.
[6] 任波,周麗娟,金圣茜. 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療效[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7): 1967-1968.
[7] 邢愛民. 無創機械通氣對肺源性心臟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腦鈉肽水平的影響[J].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11,23(4): 251-252.
[8] 劉繼東. 無創機械通氣治療呼吸衰竭的臨床分析[J]. 重慶醫學,2012,41(28): 2987-2989.
The Value of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With 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XUE WeiliangZHANG LingEmergency Department,People's Hospital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Yinchuan Ningxia 7500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with 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Methods 45 cases of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with conscious disturbance were treated with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ppropriate treatment for patients,patient consciousness and respiratory muscle fatigue degree evaluation have been improved obviously,and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Conclusion Non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has good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associated with 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which can be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Non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Therapeutic value
R563
A
1674-9316(2016)12-0048-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