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玉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海拉爾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
烏爾遜油田低產井出液規律及間抽制度的研究
王傳玉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海拉爾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
烏爾遜油田屬于“三低”油田,其固有的油藏特點,決定了油井低產,水井低注。隨著油井產量下降,地層供液能力與抽油機井生產參數不匹配的矛盾日漸突出,一些井出現間歇出油、供液不足的現象,這部分井采取全天開采勢必造成能源的浪費,而且也影響井下抽油泵的使用壽命。采取間抽是改善這種井泵工作狀況和降低油田能耗的有效措施。針對烏爾遜油田低產井參數不匹配的矛盾,開展了低產井出液規律及其合理間抽制度的研究,并按照上述方法采取措施后,提高了低滲透油田生產效益,節約了油田生產成本。
烏爾遜油田;低產;出液規律;生產制度
1.1關井時地層產液量變化規律
油井關井后,井口產液量為零,但是地層中的流體仍然向井底流動。地層流出液體全部用于增加油套環空內的沉沒度高度,由于沉沒度的增加,井底壓力逐漸增大,生產壓差減小;因此,流入井筒的流量也逐漸減小,油套環空內沉沒度高度隨時間增加的幅度也越來越小。當井筒內壓力場與地層壓力達到平衡時,地層流體停止向井筒進液。根據物質平衡原理,關井期間,井底油層的出液量與井筒內使油套環空內沉沒度上升的液量相等,且由于沉沒度與關井時間呈指數關系變化規律,對于1口井而言,油套環空的截面積是常數。因此,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關井期間地層出液量與關井時間呈指數關系,即

式中:QGt——關井某時刻自地層流入井筒的瞬時液量,m3/h;
A——油套環空截面積,m2;
ΔHt——關井某時刻沉沒度的變化值,m;
1.2開井時產液量變化規律
抽油機井開井生產階段,井口產液量由兩部分組成:自地層流入井筒的液量;抽汲過程中油套環空內排出的液量[1]。
1.2.1 開井時地層液進入井筒
油井開井時,在一定流壓下,地層流體流入井筒的流量可以用沃格爾方程來描述,由于井底流壓與油井沉沒度存在線性關系,又可以用動液面與靜液面高度關系來表示:

式中:Qt——地層流體流入井底的流量,t/d;
Qmax——井底流壓為0時的最大產量,t/d;
H——油井動液面,m;
h——油井靜液面,m;
Δt——時間差,h。
1.2.2 開井時油套環空排出液量
某一時間段內,油套環空出液量與沉沒度下降值的液量相同。為了分析油套環空出液量的變化規律,在對烏爾遜油田不同排量且供液不足的17口井的生產示功圖、動液面、產液量、系統效率等數據進行了連續監測,發現功圖飽滿度最低在17%、最高在43%,平均在27%時油井出現間歇性出液現象。以烏112-92井為例,通過監測連續示功圖發現,沉沒度降至22 m、示功圖由飽滿度變為36%時該井間歇性出液(圖1)。油井間歇性出液后系統效率明顯下降,供液不足前系統效率基本穩定[2](表1)。

圖1 烏112-92井示功圖和沉沒度下降曲線

表1 烏112-92井不同沉沒度下產量及系統效率測試
根據17口井的供液不足和間歇性出液臨界狀態,確定了烏爾遜油田的轉間抽及間抽制度的調整標準(表2)。可根據油井生產數據對照相應泵徑、沖程、沖速及沉沒度、有效沖程比標準進行制度優化調整。
2.1合理生產流壓
Petrobras根據油流Vogel方程和已知采液指數,從幾何學角度導出油氣水三相滲流時的IPR曲線計算公式。某一產液量qL下的流壓pwf為

qL——流壓為零時的最大產液量,m3/d;
pwf——生產流壓,MPa;
JL——采液指數,m3/(d·MPa);
qb——原始飽和壓力下的產液量,m3/d;
pb——原始飽和壓力,MPa;
qomax——流壓為零時的最大產油量,m3/d;
fw——含水率,%;
Pwfmin——油井最低允許流動壓力,MPa;
n——無因次系數。
根據推導出的油氣水三相滲流時的油井流入動態方程,及給出的合理流壓與飽和壓力和地層壓力之間的定量關系式,并結合烏33區塊的平均地層壓力 12.81 MPa,原始飽和壓力 3.84 MPa,烏115-99井含水25.0%,測試流壓3.63 MPa時產液量為1.08 m3/d;烏117-103井含水5.0%,測試流壓2.67 MPa時產液量為1.74 m3/d。計算出JL分別為0.12 m3/(d·MPa)和0.17 m3/(d·MPa)。因此,根據公式(2)可以計算出這兩口井不同流壓下對應的產液量(表3)。

表2 烏爾遜油田不同排量井供液不足及間歇出液臨界參數

表3 烏115-99井和烏117-103井不同流壓下產量計算
為驗證合理流壓計算方法在烏爾遜油田的吻合性,開展了這兩口井量油試驗。烏115-99井流壓在2.12 MPa時產量和系統效率最高,烏117-103井流壓在2.24 MPa時產量和系統效率最高;流壓在2~3.5 MPa之間產量最大,系統效率最高(表4)。供液能力減低。
液面下降曲線主要有拋物線形和近似直線形兩種,隨著示功圖變為供液不足狀態后,持續生產的油井會出現間歇性出液現象。
結合烏112-92井量油、系統效率監測數據及開關井動液面監測數據(表5)可以看出,該井最佳啟停機時間為71.5 h和11.5 h,生產制度為關井60 h、生產8 h(圖2)。

圖2 烏112-92井開關井液面變化曲線

表4 烏115-99井和烏117-103井不同流壓下量油及測試系統效率
2.2間抽井啟停機時間
主要依據開關井液面恢復曲線并結合合理流壓來確定啟停機時間[3]。監測烏爾遜油田停機液面恢復曲線發現一個共同特征,即液面恢復不是直線型恢復,而是曲線型恢復。當液面恢復到一定值時出現拐點,恢復緩慢,這是由于生產壓差減小,地層
2.3實施效果
對低沉沒度供液不足井實施轉間抽24口井,優化調整間抽制度10口井,在保證總產量不降的同時,實現日節電2018 kWh,年累積節電32.8×104kWh(表6)。

表5 烏112-92井不同沉沒度下產量及系統效率測試

表6 2015年轉間抽及間抽制度優化井效果統計
按照每度電0.50元計算,年節電32.8×104kWh,折算電費16.4萬元;同時降低了低產井檢泵率并延長了設備使用壽命,實現年少檢泵2井次,節約檢泵費用10萬元。抽油機單井皮帶耗損量由3.5條/a減少至2條/a,年節約成本1.8萬元。上述共計節約生產成本28.2萬元。
1)通過開展低產井出液規律研究,確定了烏爾遜油田低產井轉間抽及間抽制度調整標準,有效指導了油井工作制度的優化調整。
2)通過開展油井合理生產流壓的研究,結合監測開關井動液面曲線,確定了間抽井啟停機時間,實現了生產制度最佳化。
3)采取間抽對烏爾遜油田抽油機井工作參數進行優化,提高了機采管理指標,節能降耗的同時,降低了檢泵作業費用,節約了生產成本。
[1]關寧,歐陽華章,李華.抽油機低效間抽井產液變化規律[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6,25(2):17-18.
[2]楊建華,曹新彩.提高抽油機井系統效率技術及應用[J].石油石化節能,2012,2(4):15-18.
[3]劉合,高甲善.關于抽油機井合理間抽制度的研究[J].石油鉆采工藝,2000,22(1):69-72.
book=15,ebook=18
10.3969/j.issn.2095-1493.2016.08.005
2016-03-09
(編輯 李發榮)
王傳玉,工程師,2006年畢業于長江大學石油工程學院(采油工程專業),從事油田生產技術管理工作,E-mail:h_wangchy@Petrochina.com.cn,地址:黑龍江省大慶油田海拉爾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烏作業區,0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