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杰 (大慶油田技術監督中心)
稠油井自洗流程的研究及應用
張忠杰 (大慶油田技術監督中心)
洗井是利用高溫高壓的流體溶解、沖洗黏附在閥及泵筒內的油垢,以達到清洗井筒和地層解堵的目的。現場洗井(普洗和高溫熱洗)需要由專業隊伍來完成,費用成本高,操作可行性小。如果能研究代替罐車洗井的方法,由采油工自己操作,在發現產量下降,測試泵漏或卡井前進行洗井,這樣不僅能降低挖潛費用,而且還能提高油井產量;而抽油機井的自洗就能滿足這些需要。
稠油井;外輸底水自洗;鄰井自洗;參數;實施效果
某作業區很多井均處于蒸汽吞吐末期,油井呈現高含水油稠的特點。油井下泵排水期過后,泵筒內油溫會逐漸下降[1],在泵筒內及閥與閥罩之間易形成油膜,隨著生產時間延長,油膜逐漸增厚,導致泵漏,使泵效、產液量下降。
檢泵和高溫熱洗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檢泵是指通過更換封隔器、換泵處理抽油泵在井下工作過程中,受到磨損及砂、蠟、氣、水等的腐蝕侵害,使泵的部件受到損害,甚至漏失或蠟卡、抽油桿斷脫等使油井減產或停泵等故障,以維護抽油井的正常生產。高溫熱洗就是利用高溫高壓的流體溶解、沖洗黏附在閥及泵筒內油垢的一種有效措施。但檢泵和高溫熱洗都要由專業隊伍來完成,費用成本高,為此有必要研究一種由采油工可操作的方法,從而解決這一問題。
油井由正常轉變為油稠再進一步發展到泵漏需要一個過程,因此,根據高溫熱洗的原理,結合油井現場的實際情況,在發現油井油稠、泵漏時進行自洗。
自洗可根據自洗水源的來源分為外輸底水自洗和平臺鄰井自洗[2]。
1.1外輸底水自洗
2010年為了冬季生產時保管線,節約外供摻水量,對三合一流程進行了工藝改造。在后倉與計量間之間鋪設1條管線,經過清水離心泵后與計量間內的摻水管線匯合,三合一后倉的底水即可通過計量間的摻水流程進入單井管線。由于三合一后倉水里懸浮著大量的細小砂粒及雜質,為了防止底水回摻后造成卡井和污染,采用沉砂罐,先進行沉降,后由離心泵加壓到計量間,再通井口地下摻水流程就可實現站內底水自洗。其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外輸底水自洗流程
洗井首先停止外輸泵,待三合一液位達到2/3時,啟動底水泵,三合一后倉的熱水即可通過計量間的摻水流程進入單井地下,實現三合一底水自洗。
1.2平臺鄰井自洗
對于沒有外輸底水洗井條件的油井,利用平臺井的條件,將平臺高溫高液的液量通過軟管連接倒入需要洗井的油井油套環空,實現鄰井洗井。其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平臺軟管自洗流程
以上流程工藝簡單,1位巡井工和1位計量員配合就可以完成,也是在實際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洗井方法。
2.1外輸底水自洗效果分析
以錦25-15-27井為例,分析外輸底水自洗前后效果。
2.1.1 該井生產現狀
錦25-15-27側2井是2007年9月二次側鉆投產的1口油井,生產目的層位于樓油層,采油井段800.3~865 m,12 m/5層。截至2012年6月,該井已累計完成4個周期,采油0.1726×104t,采水1.4469×104m3,注汽0.7808×104t。該井原油具有高凝固點、高含蠟量、高膠質瀝青質的特點,50℃地面脫氣原油黏度為17 296 mPa·s,該井屬于特稠油井,在生產管理上也區別于普通稠油井。
2.1.2 油井在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從錦25-15-27側2井完成的1~3周期的生產情況統計(表1)來看,平均周期產油為335 t,平均周期油汽比為0.17 t/t,生產效果很不理想。

表1 錦25-15-27側2井1~3周期生產情況統計

表2 錦25-15-27側2井1~3周期高溫熱洗統計
由表2、表3可知,該井泵漏嚴重,檢泵和洗井措施頻繁,平均檢泵周期為47 d,平均熱洗間隔為75 d。

表3 錦25-15-27側2井檢泵統計
統計前3個周期共發生檢泵4井次,其中3次因泵漏檢泵,1次因稠卡檢泵。油井的頻繁檢泵不僅增加了作業成本投入,而且也降低了油井的采油時率。
綜合以上幾點,該井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油井檢泵頻繁、生產周期短,鑒于檢泵及高溫熱洗的成本高、操作性差且需要專業隊伍操作,故采用外輸底水自洗。
2.1.3 自洗參數確定
外輸底水自洗需要確定的主要參數有自洗水量、流量、自洗泵壓及溫度和自洗周期等。
2.1.3.1自洗水量
錦25-15-27側2井具有φ178 mm套管(壁厚8.05 mm),懸掛器以下為φ127 mm套管(壁厚7.52 mm),懸掛器位于447.5 m處,生產管柱為φ89 mm油管(壁厚6.5 mm),φ25 mm抽油桿長58.8 m,φ22 mm抽油桿長454.14 m,φ19 mm抽油桿長269.07 m,泵掛782.01 m,油層平均深度為832.5 m。通過公式計算出一個熱洗循環用水量為11.4 m3。
綜合考慮原油黏度、地層漏失等因素將自洗水量確定為30 m3。
2.1.3.2 流量
現場高溫熱洗時45 m3液量需要3 h,即可計算出高溫熱洗的流速為15 m3/h,以此標準即可制定底水自洗的流量;考慮沉降及罐內液面情況,自洗的流量可達到15 m3/h。
2.1.3.3 泵壓及溫度
高溫熱洗時,罐車雖然可以進行加熱,但熱油在隨車所帶加熱爐內循環時間較短,通常油溫在60~70℃之間,泵壓在1 MPa左右;考慮到熱水黏度低于原油,攜污能力稍差,通過摻油加熱爐可加熱到70℃以上,泵壓提高到1.5 MPa,以保證自洗效果。
2.1.3.4 自洗周期
2011年底,錦25-15-27側2井處于第4周期生產,為了確定合理的自洗周期,繪制液量-電流變化曲線圖(圖3)。

圖3 錦25-15-27側2井液量-電流變化曲線
該井初期產液量保持在30 t/d,電流正常。2010年11月15日起產液量呈下降趨勢,11月28日產液量降到了10 t/d,上、下行電流分別上升到35 A和24 A,測示功圖解釋油稠、泵漏。11月29日對錦25-15-27側2井進行了自洗,洗后產液量恢復到29 t/d,電流和示功圖恢復正常。用同樣的方法進行監測,在2011年1月16日、2月17日、3月20日又進行3次自洗,同樣取得了較好效果。4次自洗間隔時間分別為42 d、47 d、32 d、30 d。目前將自洗周期確定為30 d,以后再根據生產實際情況及時作出調整。
2.1.4 實施效果評價
在確定了自洗流量、溫度、泵壓以及洗井周期等參數后,得到了最后的實施效果。該第4周期利用外輸底水自洗代替高溫熱洗4次,周期內沒有發生過檢泵作業,周期生產天數由第3周期的133 d增加到180 d(表4)。

表4 錦25-15-27側2井周期效果統計
在不考慮減少高溫熱洗用油及檢泵影響的產量,第4周期較第3周期增油330 t,增油創效為34.29×104元。
2.2同平臺鄰井自洗的實施效果分析
以錦25-18-22井為例,該井日產油4 t,5月6日上午該井發生卡井,在上提1.5 m后使該井順利起抽,但仍有犯卡跡象,根據現場情況,利用同平臺錦25-20-18側1井高溫高液的條件(日產液32 t,日產油2 t,溫度70℃),將進站部分用軟連接倒入錦25-18-22井套管進行鄰井自洗,5 h后該井恢復正常,日產液29 t,日產油3.4 t。
2011年1—9月共實施油井自洗38井次,與2010年相比減少挖潛成本3.73萬元(表5)。

表5 201中心站1—9月挖潛統計

表6 2006—2011年挖潛成本對比
經濟效益分析:2011年通過自洗代替罐車洗井38井次(其中普洗33井次,高溫熱洗5井次),扣除購買軟管費用共創效2.59萬元(表6)。
1)自洗與普洗、高溫熱洗相比具有操作方便簡單,節約成本的優點。
2)利用自洗(包括外輸底水自洗和臨井自洗)可以解決因油稠造成的初期泵漏及一定程度上的卡泵問題,可以向其他采油廠推廣。
3)在生產中做好單井計量與電流監測工作,通過不斷摸索總結,合理確定易卡井的最佳洗井周期,進而延長油井生產時間。
[1]李淑蘭,史蕊,許華明.稠油油井加熱過程中井筒溫度出現拐點現象淺析[J].特種油氣藏,2000,7(3):33-35.
[2]韓有祥.海南3斷塊洗井方式的選擇及優化[J].特種油氣藏,2010,17(B12):147-148.
book=21,ebook=24
10.3969/j.issn.2095-1493.2016.08.007
2016-05-23
(編輯 李珊梅)
張忠杰,工程師,2011年畢業于東北石油學院(石油儲運專業),從事質量、標準化管理工作,E-mail:dqzhangzhongjie@126.com,地址:黑龍江省大慶市讓胡路區西賓路552號技術監督中心,16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