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俊萍
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下室性心律失常導管射頻消融治療的臨床研究
鄧俊萍
目的 研究在CARTO3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下導管射頻消融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納入我院于2013年1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36例,在CARTO3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下進行導管射頻消融治療。結果 36例患者中,即刻成功35例,1例失敗,1例復發,手術時間(54±24)min,X投照時間(7±4)min,無并發癥發生。結論 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療中,應用CARTO3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下的導管射頻消融治療,療效確切。
三維標測;導管射頻消融;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評價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頻發的單形性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動過速,可以發生在任何人群以及任何年齡段,大多不伴有器質性心臟病,預后良好,但是有部分患者臨床癥狀比較顯著,藥物治療效果差或不適合藥物治療[1-2]。即使患者沒有明顯的癥狀,長期發作室性心動過速或24小時室性早搏大于1萬次,也可能引起血流動力學障礙,心臟擴大,心功能不全,最后導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針對于此,本文旨在對CARTO3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下室性心律失常導管消融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及研究。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3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42.2±15.3)歲,室性早搏20例,室性心動過速16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射頻消融治療前,停止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在5個半衰期以上,停藥過程中頻發持續或陣發性的室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局麻下經右側股靜脈將電極放置在右室心尖部,經鎖骨下靜脈放置冠狀竇電極,常規行電生理檢查。采用CARTO3三維標測系統及單一專用消融導管行心室電解剖重建,當室性心動過速或室性早搏發作時,應用激動標測,同時結合起博標測進行分析判斷,找到靶點位置。大頭導管記錄的雙極電位領先體表心電圖QRS波起始20 ms以上位置進行射頻消融。經股動脈路徑對左室起源室性心動過速及室性早搏進行導管消融。在對主動脈竇起源室性心律失常進行消融治療前,行主動脈及冠狀動脈造影,對冠狀動脈主干到靶點距離進行評價。消融過程中應用溫控法及冷鹽水灌注導管消融,鹽水流速消融時17 ml/min,標測時為2 ml/min,射頻能量最強為50 W,最低為30 W,設定溫度為50℃,試放電10 S,若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終止,為有效靶點,繼續鞏固放電120~320 S。
1.3 觀察標準
(1)消融終點為導管消融完成后室性心動過速以及室性早搏即刻消失,或者靜脈點滴異丙腎上腺素及程序電刺激后未誘發;(2)導管消融完成后心電圖檢測2日,未出現室性心動過速以及室性早搏。
在研究的36例患者中,即刻成功35例,1例失敗,1例復發。失敗原因為經過電生理檢查確診,其起源位置靠近希氏束的正下方,因此當對希氏束周圍進行消融時,傳導將會推遲,消融術停止。在復發的1例患者中,心動過速發作過程中,心電圖aVF導聯呈高大R型,VI導聯呈Qs型,起博標測下,進行RVOT消融,室性心動過速消失。
對消融效果進行判定:CARTO3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下即刻消融成功35例(成功率97.22%),成功消融部位:右室流出道間隔部13例,游離壁12例;左室流出道(主動脈瓣下)3例,右冠竇3例,左冠竇2例,主動脈二尖瓣連接處1例,左后分支1例,消融失敗患者希氏束旁室性心動過速1例。手術時間(54±24)min,X投照時間(7±4)min,無并發癥發生。
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進行治療時,首先需分辨患者是否有器質性心臟病,如果患者本身為器質性心臟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則以治療原發病為主[3];而如果患者不存在器質性心臟病,為特發性室性心動過速或者是頻發室性早搏,則可以進行藥物治療或者導管消融治療。
在進行心律失常消融術前,根據心電圖特征判斷心律失常起源,術前獲取一份標準的心電圖,對于準確的判斷室性心律失常的起源很重要。標測要求患者有頻發和穩定的早搏及心動過速發作,本研究多數為自發,無需程序刺激誘發,部分患者使用異丙腎上腺素誘發。標測方法采用CARTO3三維標測系統及單一標測消融導管行電解剖重建、激動順序標測和起搏標測等,本研究標測方法是多種方法的結合。CARTO3三維標測系統將導管位置、激動時限、電壓等電生理信息與重建的心臟三維解剖結構有機結合,準確的顯示心臟結構和更精確地指導消融定位,提高了導管消融的成功率、降低了復發率和降低了X-線輻射量。對于特殊部位的室早及室性心動過速,三維標測系統的使用更為重要[4-8]。
總之,多項相關數據表明,射頻消融術是目前對室性心律失常治療的一種根治性手段。但由于個體病例起源部位的不同,解剖的復雜性及在部分病例室早及室性心動過速起源部位鄰近重要解剖結構,心臟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下室早及室性心動過速導管消融可提高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并發癥,值得臨床研究中進一步應用。
[1] 孫育民,余金波,陳明龍,等. 導管射頻消融治療置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術后室性心律失常風暴[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3,41(3):233-238.
[2] 黃穎,張琴,田曉芬,等. T波峰末間期在室性心律失常導管射頻消融中的應用價值[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8):871-872.
[3] 岳錦明,吳容展,潘華福. 70例室性心律失常導管射頻消融治療臨床分析[J]. 中國現代醫生,2012,50(20):35-36,38.[4] 王彥隆.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施行導管射頻消融術后QT離散度的變化[J]. 中外健康文摘,2013(15):133-134.
[5] 陳光毅,林佳選,季亢挺,等. 左心室流出道不同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心電圖特征及射頻消融治療[J].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16,20(2):140-144.
[6] 楊立東,袁如玉,許綱. 流出道室間隔肌壁內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心電圖特點與射頻消融[J]. 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5,21(2):121-125.
[7] 陳小鋒,戴小丫,黃曉芳,等. 心大靜脈遠端室性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的護理[J]. 心腦血管病防治,2014,14(1):84-85.
[8] 何鵬義,木胡牙提,馬依彤,等. 50例室性心律失常導管射頻消融治療臨床分析[J].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1,27(9):691-695.
Clinical Research on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Guided by Three Dimensional Mapping System
DENG Junping Internal Medicine-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People's Hospital in Linfen,Linfen Shanxi 041000,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n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under the guidance of CARTO3 3D mapping system.Methods 36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6 underwent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CARTO3 3D mapping system. Results Among the 36 patients,35 were successful,1 failed and 1 recurred. The operative time was(54±24)min,the time of X irradiation was(7±4)min,no complication occurred. Conclusion Catheter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guided by CARTO3 3D mapping system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Three dimensional mapping,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Ventricular arrhythmia,Effect evaluation
R541.7
A
1674-9316(2016)22-0022-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2.013
臨汾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山西 臨汾 0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