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云
舊文件不能成為“絆腳石”
文/譚云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宣布失效并停止執行近千件國務院文件,并強調“舊文件明明廢止了,就別再當作權力‘把著不放’”。
全面清理與現行法律法規不一致、不利于改革發展的政策文件,是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重要舉措。古人云:“世易時移,變法宜矣。”許多國務院文件是改革開放初期乃至更早時期制定的,在當時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一些文件已不適應時代要求,也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角色定位。只有及時全面清理,才能與時俱進,為改革發展注入正能量。
全面清理舊文件,“說到做到,不放空炮”,殊非易事。正如李克強總理指出,少數地方和部門“明明發了新文件,卻仍拿以前的舊文件來‘卡’人家”。這種抱殘守缺的現象,與僵化的權力思維相關聯,更與固化的利益藩籬密不可分。廢止幾份舊文件,不難;若要擺脫路徑依賴、打破利益壁壘,不易。掃除寄生其上的隱形權力和不當利益才是真正的難點和關鍵所在。
不讓舊文件變成“絆腳石”,必須縮短政令執行“時間差”。上級發布政策、下級收到文件、研究貫徹意見、細化分解任務……這是文件落實的正常流程。但廢止文件如果還那么不緊不慢,等到文件落地,“黃花菜都涼了”。近日有媒體報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明確規定6月1日起取消出版物發行員職業資格證,但北京市某政務大廳工作人員說不知道這個文件,仍要求辦事者出具發行員職業資格證。該《規定》已實行半個月了,辦事人員還不知道?類似情況,“時間差”不縮短,政策再好難落地。只有拿出馬上就辦的精神,第一時間傳達學習,第一時間貫徹落實,才能有效防止政策“空轉”。
不讓舊文件變成“絆腳石”,必須防止政策銜接“掛空擋”。政策性文件自上而下,往往構成一個體系,上級文件已經廢止,下級文件自然失效,相關文件也要清理,如果不能協調一致,就會發生沖突。如果舊文件已失效,新制度又沒建立,監管可能出現盲區,服務可能一時缺位,政策效應就不能發揮。對此,要加強政策配套銜接,完善事中事后監管,實現放權、監管、服務有機統一。
全面清理“舊文件”是一項影響深遠的系統工程,不能就文件清理文件、為清理而清理。從“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既要廢止不合時宜的舊文件,又要清理拖累改革的老做法,還要做好助力發展的新文章。只有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革煩苛之弊,施公平之策、開便利之門,才能保證文件清理取得實效,充分釋放市場活力和社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