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大好林業扶貧攻堅戰
文/本刊編輯部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貧困地區調研,并就扶貧開發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他強調指出: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必須增強緊迫感和主動性,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確保到2020年7000多萬貧困人口如期全部脫貧。
林區是貧困人口相對較多的地方,是扶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面,林業具有獨特的優勢。近些年來,全省林業系統自覺履行扶貧職責,取消所有面向林農的不合理收費,為林農搭建了林地測土配方平臺,為5.7萬名國有林場職工購買養老保險和新建住房,免費開展珍貴樹種進農家、林農培訓、技術推廣等活動,組建林權交易中心、林業貸款擔保公司,讓林農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熱心幫扶的溫暖。
按照中央會議精神和省委要求,省林業廳廳長鄧三龍要求全省林業部門從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高度、從老百姓是我們的親人和恩人的角度出發,思想上聚焦扶貧,精力上傾注扶貧,工作上凸顯扶貧,用務實的工作切實消除青山綠水掩蓋下的貧窮,為全省人民實現全面小康作出應有貢獻。
一是成立省林業廳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加緊對接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林業局關于扶貧開發的新部署,加緊銜接省扶貧辦、省財政等相關單位,加快制定實施幫扶的行動計劃,組織實施林業扶貧開發項目,把當前各項工作與扶貧開發融合起來,確保林業扶貧開發取得實效。二是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建立貧困村、貧困戶分類信息,堅持因人、因地、因貧困原因、因貧困類型施策,對號入座省委、省政府“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的要求,精心組織好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補償、石漠化治理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大力發展油茶、南竹、森林旅游等綠色富民產業,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林農脫貧的長效機制。三是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建立開放、多要素聚集的科學研究和科技推廣平臺,綜合運用現代林業科技成果、先進生產手段和經營管理方式,推動林業扶貧上質量、上水平、增效益。加強技術推廣和技能培訓,提高基層一線職工業務素質和貧困人口的從業素質,增強其有效就業和自主創業的能力。四是加大財政金融投入,支持一批龍頭企業、新型合作組織和大戶,鼓勵其通過各種形式參與到扶貧開發中來,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等做法,引導貧困戶以土地、勞力、資金等形式入股,實現“磁吸效益”,帶動貧困人口逐步走上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