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秋珍
腦卒中恢復期失眠癥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分析
范秋珍
目的 建立一個有效的腦卒中恢復期失眠癥患者的臨床護理路徑,并進行效果觀察和分析。方法 選取我院患者98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于觀察組中的49例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和照顧,而對照組的49例采取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和照顧。結果 觀察組失眠癥患者治愈率為95.92%。對照組失眠癥患者治愈率為87.76%。結論 腦卒中恢復期失眠癥患者應用臨床護理的方法對于患者失眠癥的治療有明顯的治愈效果。
腦卒中;失眠癥;臨床護理路徑
腦卒中患者在度過急性期后常常會存在功能障礙,失眠癥是一種最常見的殘留障礙,并且,失眠對于患者的身體恢復有不良影響。我院對2015年2月~2016年2月所接收的腦卒中恢復期失眠癥患者采用了臨床護理路徑,效果良好。
1.1 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選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所接收的腦卒中恢復期失眠癥患者98例,均滿足腦卒中恢復期診斷標準和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血管疾病的診斷標準,經過患者本人及家屬同意并自愿積極配合本次實驗調查。對于伴有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均已排除,溝通和語言表達有障礙的患者也排除。將本次參與實驗調查的98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2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9例。觀察組性別比例構成:男28例,女21例,患者年齡42~73歲,患有失眠癥的平均病程(18.9±1.0)個月。對照組性別比例構成:男30例,女19例,患者年齡46~75歲,患者患有失眠癥的平均病程(19.6±1.0)個月。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平均病程、男女性別比例及年齡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結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本次實驗中,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
觀察組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實施護理。收集參與本次實驗患者的基本資料,包括各種檢查、治療以及住院天數、護理措施等等,并參考相應的文獻資料,做出有關的臨床護理路徑規劃[1]。
具體內容如下:在展開實驗的第1 d,對醫院進行一個簡要的介紹,并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護理評估,在醫師會診之后,給予患者心理護理。第2 d,對于腦卒中恢復期患者進行失眠癥知識的講解以及患者會產生這種病癥的原因進行簡要分析和解說,并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失眠評估。第3~7 d,為了能對于患者的病情有一個更加透徹的了解,在實驗組患者中進行一個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2]。第8~14 d,對患者進行音樂療法、足浴按摩和每天定期康復鍛煉的護理的同時,根據患者的改善情況,對臨床護理路徑的規劃做一個適當的調整,使得其能夠對于患者的康復更加有效。第15~18 d,對于患者進行持續的音樂療法和足浴按摩改善他們的睡眠質量,注意調整時間的長短[3]。
1.3 療效評價標準
參考《精神疾病治療效果標準修正草案》中有關于失眠癥治療療效標準制訂了本次實驗的療效評判標準[4]:睡眠時間≥6 h為顯效,睡眠時間在3~5 h或睡眠時間與治療之前相比較有增加為有效,而睡眠時間未有增加或失眠癥并未發生明顯變化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5.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顯效的為24例,占48.98%,有效19例,占38.78%,無效6例,占12.24%,對照組的治愈率為87.76%。觀察組患者顯效的為29例,占59.18%,有效18例,占36.73%,無效2例,占4.08%,觀察組治愈率為95.92%。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腦卒中在臨床中是比較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主要的發病類型分為兩種,即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并且根據調查顯示出血性卒中的發病率相比較于缺血性卒中的發病率稍低。腦卒中患者經過治療之后的恢復期中,會出現多種并發癥,其中以偏癱和失眠癥為最常見[5]。
目前的醫療研究,對于腦卒中恢復期失眠癥產生的原因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大部分的學者和醫院專家認為有多種原因導致該病癥,例如睡眠質量、心情煩躁、壓抑、身體疼痛,服藥導致的藥物因素以及病理生理因素等等多個方面[6-8]。
總之,在腦卒中恢復期的失眠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癥狀。
[1] 崔娟.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恢復期失眠癥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浙江醫學教育,2013,12(6):36-38.
[2] 劉秀梅,劉新穎,葛彩英.社區個案管理模式的構建及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5,44(20):2395-2396.
[3] 苗艷杰.腦卒中恢復期失眠癥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9):242-243.
[4] 辛淑娟.急性腦卒中后抑郁狀態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4):33-34.
[5] 畢艷梅,孫杏云,劉鳳敏.社區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7):104-106.
[6] 李靜.中醫護理路徑對腦卒中抑郁癥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8):66-68.
[7] 羅紅光.101例腦卒中后癲癇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7):128-129.
[8] 鄭開化,李新強.血尿酸濃度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8):21-22.
Effects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Patients With Insomnia During Stroke Recovery
FAN Qiuzhe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Harbi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76,China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clinical nursing path of stroke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insomnia, and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Methods To choose our hospital patients 98 case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mong them,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49 cases using clinical nursing path for nursing care,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49 cases for routine nursing methods for car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insomnia cure rate was 95.92%. Insomnia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as 87.76%.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clinical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insomnia in the recovery stage of cerebral apoplexy has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Stroke,Insomnia,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R473.74
A
1674-9316(2016)22-0219-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2.134
哈爾濱市中醫醫院神經內科,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