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亮珍 陳惠豐 陳 星
病區延續康復護理模式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
蘇亮珍 陳惠豐 陳 星
目的 評價病區延續康復護理模式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2月,對照組145例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實驗組135例患者接受改進后延續康復護理,分別在入院時、中期、出院前進行護理評估和康復指導。結果 卒中后90日,實驗組FMA、ADL、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實驗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實驗組并發癥率、后遺癥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病區延續康復護理模式可增進卒中患者的康復效果。
腦卒中;延續康復護理;護理模式
我國腦卒中年發病率約為157~160/萬,年新增患者250~300萬例。我國人口老齡化仍在向深處發展,可以預計未來腦卒中發病率仍將顯著上升[1]。腦卒中死亡率已得到初步控制,但與此同時腦卒中后遺癥患者明顯增多,約70%的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礙,但僅5%的患者獲得理想的康復治療效果[2]。延伸康復護理就是指治療時間外,在病區為患者進行的康復訓練指導[3]??祻陀柧氁缶哂谐掷m性,但卒中患者在治療部停留的時間較短,遠遠無法滿足康復需要[4]。病區護士與患者接觸時間長,病區的生活內容、環境及現有條件是腦卒中患者接受康復訓練的最佳場所[5]。為此,本院結合實際情況,制定腦卒中延續康復護理模式,使康復治療真正落實到患者的生活中以鞏固康復治療效果,真正做到康復訓練與患者實際生活無縫連接,取得較好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以2015年1月~2016年2月,本院神經康復科收治的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以腦卒中為主癥;(2)出現不同程度功能障礙,需接受康復治療;(3)知情同意;(4)依從性良好,家屬支持康復。排除標準:(1)無需住院康復;(2)無康復可能,植物狀態轉院治療;(3)自主出院。共納入患者280例,其中男170例、女110例,年齡47~93歲、平均(67.5±6.0)歲。腦梗死191例、腦出血61例、蛛網膜下腔出血28例。初發174例。發作次數1~5次、平均(1.8±1.0)次。文化水平:小學及以下191例、中學及中專68例、大專及以上21例。主要陪護人員:配偶64例、子女141例、配偶與子女65例、其它10例。仍在工作46例?;顒訝顟B發作112例。據入院先后順序,其中接受常規護理患者145例納入常規組,接受改進后延續性康復護理135例納入實驗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文化水平、腦卒中類型、發作次數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組 采用常規護理,根據疾病專科護理常規進行護理??祻椭委熤饕性诳祻椭委煵窟M行。
1.2.2 實驗組 在疾病??谱o理常規基礎上,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應用病區延續康復護理模式。家庭照顧者的負面情緒會反作用于患者,對其康復和預后產生負面影響[6]。對家庭照顧者干預有助于患者康復[7],使康復治療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強化。主要內容如下:
(1)組織與培訓:①成立各項康復護理技術小組;②制定護理人員的康復護理技術培訓計劃,對全院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并考核,做到人人掌握。
(2)病區延續康復護理主要項目:①橋式訓練;②肢體的主動與被動訓練;③言語障礙護理;④體位轉移訓練;⑤坐、立位平衡能力訓練;⑥輔助器具使用指導;⑦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指導患者進食、穿脫衣物、洗漱、如廁等。⑧娛樂康復。
(3)實施流程:①康復治療團隊在患者入院24小時內進行初期評價;②由康復治療師開具康復延伸護理醫囑;③護士根據醫囑執行康復延伸護理服務,打印病房延伸護理單貼在患者床頭;④醫師和治療師積極配合護士,對技術性問題進行指導;⑤康復治療團隊在患者入院2周進行中期評價會,及時調整對康復延伸護理計劃;⑥不定期開展娛樂康復活動,讓患者體會到康復大家庭的力量,快樂康復,幫助其戰勝疾病的信心,早日回歸社會;⑦康復治療團隊在患者出院前進行末期評價,做好出院健康指導。
1.3 觀察指標患者進入康復期(轉普通病房48 h后)、腦卒中后90日,以FMA量表評價患者總體運動功能,以Bathel指數量表評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以簡易智能量表(MMSE)評價患者認知功能,以神經功能缺損(NIHSS)量表評價患者神經缺損情況。卒中后90日,評價并發癥、后遺癥發生情況,后遺癥包括偏癱、認知障礙、吞咽障礙、失語癥等,并發癥包括積墜性肺炎、壓瘡等。
1.4 統計學處理
以WPSxls數據表錄入數據,轉SPSS 18.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 (x-±s)描述統計,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數(n)或率(%)描述統計,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量表評分
實驗組出院隨訪130例、對照組出院隨訪134例。腦卒中后90日,實驗組FMA、ADL、MMSE評分各為(12.3±4.6)、(48.5±12.6)、(23.8±3.6),對照組FMA、ADL、MMSE評分各 為(10.5±5.2)、(40.3±16.2)、(22.1±4.8),實驗組FMA、ADL、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和對照組NIHSS評分各為(10.1±3.5)、(11.8±2.9),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并發癥與后遺癥發生情況
實驗組的并發癥及后遺癥發生率為6.2%、33.8%,對照組的并發癥及后遺癥發生率為14.2%、45.5%。其中后遺癥方面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如下:90日后偏癱發生率(8.5% vs.19.4%)、認知障礙發生率(10.8% vs.20.9%)、失語癥發生率(1.5% vs.7.5%)、
3.1 延續康復護理模式主要優勢
延續康復護理模式主要優勢:(1)起到了督促作用,發揮護士在康復護理中的積極性;(2)明確護士職責,小組分工提供了康復護理質量,減輕了護士學習負擔;(3)提高了護士整體工作效率,通過優化人力資源配置,以利于康復措施的落實,提高康復技術覆蓋率;(4)構建了醫護治療一體化,提高了康復護理專業化水平[8-9]。研究證實,構建新的延續性護理模式后,實驗組腦卒中患者運動、認知、神經功能恢復效果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后遺癥遺留率顯著下降,獲得了患者及其家屬好評,與絕大多數研究結果一致[6]。
3.2 延續康復護理模式注意事項
在進行延續康復護理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加強醫師、護士、治療師之間的協調,針對同一總體目標,保持密切聯系;(2)盡量在患者日常生活的實際過程中進行訓練;(3)合理安排時間,避免引起過度疲勞或不適;(4)做好解釋工作,讓患者、家庭照顧者了解延續康復護理的真正目的。
本研究顯示:通過推行病房延續康復護理,患者及家屬滿意度提高,積極性提高,康復知識增強,生活質量改善。病區延續康復護理在康復護理中是一種發展趨勢,不僅可以帶動患者積極性,還可以減輕家庭、社會的負擔,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康復學組,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委員會辦公室. 中國腦卒中康復治療指南(2011完全版)[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4):301-318.
[2] Hilari K,Northcott S,Roy P,et al.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fter stroke and aphasia:the first six months[J]. Clin rehabil,2010,24(2):181-190.
[3] 張曉婧. 影響腦卒中患者肢體康復的因素及對策[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9):4726-4727.
[4] Sierra C,Coca A,Schiffrin E L. Vascular mechanism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troke[J]. Curr HyPertens Rep,2011,13(3):200-207.
[5] 程淑玲,臧小英,趙岳. 連續護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護理中應用的質性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0):916-918.[6] 王飛,陳曉云,閆秀琴,等. 延續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康復效果的隨機對照試驗[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9):1457-1461.
[7] GrantJS,Clay OJ,Keltner NL,et al. Does caregiver well- being predict stroke survivor depressive symptoms? A mediation analysis[J].Top Stroke Rehabil,2013,20(1):44-51.
[8] 閆穎. 連續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效果探討[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8):255-256.
[9] 張秋實,張振香,林蓓蕾. 腦卒中患者連續性照護實踐研究進展[J]. 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0):2253-2255.
Application of Continu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troke
SU Liangzhen CHEN Huifeng CHEN Xing Nursing Department,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bsidiary Rehabilitation Hospital,Fuzhou Fujian 350003,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trok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14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improved rehabilitation care after receiving the treatment of 135 patients. Nursing evalu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instruction were carried out before admission,metaphase and discharge.Results The scores of FMA、ADL、MMS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cores of NIHSS was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complications and sequela were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troke.
Continu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Cerebral stroke,Nursing model痙攣發生率(20.8% vs.36.6%),實驗組在各方面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R743.3
A
1674-9316(2016)22-0226-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2.139
康復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資助經費(X2014014-協同)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護理部,福建 福州 3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