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蘭英
(梓潼縣水務局,四川 梓潼 622150)
?
梓潼縣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后期管護機制的探索與實踐
湯蘭英
(梓潼縣水務局,四川 梓潼 622150)
水土保持;后期管護;機制;梓潼縣
隨著水土保持工程規模的擴大,如何對已實施的水土保持工程進行科學合理的管護和利用,提高工程保存率,讓工程綜合效益長期發揮,鞏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成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課題。為建立健全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后期管護機制,梓潼縣認真總結近年來的經驗和教訓,積極探索后期管護方式,按照“誰受益、誰管護”原則,通過提高群眾參與度、明確管護職責、確定產權、明確責任,大膽嘗試發展水土保持生態產業園、吸引民間資本投入,在建立健全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后期管護機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梓潼縣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全縣總面積1 443.92 km2,總人口38.4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1.71萬人,屬于典型的丘陵農業縣。根據2013年5月的綿陽市水保普查成果,全縣有水土流失面積608.09 km2,平均土壤侵蝕模數為3 261 t/(km2·a)。水土流失不僅給梓潼縣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破壞了土地資源,導致農業生產環境惡化,生態平衡失調,水旱災害頻繁,而且影響各業生產的發展,嚴重威脅著江河下游地區的安全。全縣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敗及治理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全縣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改善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在四川省水利廳、四川省水保局的支持下,梓潼縣采取多種措施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為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水土保持工程規模的擴大,如何對已實施的水土保持工程進行科學合理的管護和利用,鞏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提高保存率,讓項目更好地發揮效益,成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課題。
為調動管護主體的積極性,梓潼縣認真總結近年來的經驗和教訓,積極探索后期管護方式,按照“誰受益、誰管護”原則,通過提高群眾參與度、明確管護職責、確定產權、明確責任,大膽嘗試發展水土保持生態產業園、吸引民間資本投入等,在建立健全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后期管護機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1 重建設,輕管護
在項目申請和工程建設過程中,地方政府及項目鄉鎮領導干部積極性高,群眾配合主動。在工程建成初期,損毀程度不嚴重,不能引起干部群眾對建后管護的重視。工程使用5年后,溝渠、塘堰、蓄水池等設施因耗損及自然等原因進入淤積損毀期,且有管護難度逐年遞增態勢,受管理體制、管理責任、管理資金、農村留守勞動力少等方面因素制約,群眾管護積極性低,嚴重影響了水保設施效益的可持續發揮。
1.2 管護主體不明確,責任劃分不清楚
項目完工移交后,由于職責不清、主體不明,水保工程成了無主設施。移交時簽訂的目標責任書、管護協議因考核難、無約束力等原因導致地方主管部門監督難。地方主管部門無力管護,當地老百姓不愿意管護,各方都不愿投入新的資金和精力,從而形成了地方政府無法管、基層組織無力管、受益農民不愿管的窘境。
對于損壞嚴重、年久失修的小型水利水保工程,鄉鎮以抗旱防汛、農業生產為由直接報告給地方政府,請求解決修復資金,導致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工作被動。
1.3 后期管護無資金保障
地方財政只是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投入了一定的配套資金,而對后期管護所需資金沒有安排;大多數行政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沒有資金積累,再加上農副產品價格較低,農民實際收入增長緩慢等,致使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后期管護無資金保障。
2.1 提高群眾參與度,調動群眾積極性
基于水土保持設施的使用者是當地群眾的客觀現實,梓潼縣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力求工程設計及布局符合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實際,以提高群眾參與建設和建后管理的積極性。為此,梓潼縣采取了以下措施:在項目規劃初期廣泛宣傳,向群眾宣傳水土保持措施類型、規劃要求,國家補助標準等,在充分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按照相關規定提出初步設計方案;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成立項目村質量監督小組,鼓勵和引導群眾參與到建設中來,確保群眾嚴把工程質量關;張榜公示,公示內容包括項目名稱、工程項目實施范圍、建設工期、質量要求、工程量及國家補助標準等,讓群眾清楚項目情況,明確監督范圍。
2.2 統一管護機制,明確管護職責
將水土保持設施管護納入縣人民政府績效考核體系中,縣人民政府向項目鄉鎮印發《梓潼縣水土保持工程管護辦法》,確保鄉鎮政府對工程管護進行統一管理。按照“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縣人民政府、主管部門、鄉鎮、村及管理責任人層層簽訂《水土保持工程管護責任書》,明確管護職責。
水土保持工程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協調、監督指導和檢查考核工作。項目鄉鎮人民政府是水土保持工程管護的責任單位,具體負責指導和落實本轄區內水土保持工程建后管護工作,對水土保持工程長久發揮效益負責;建立和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和村規民約;制止和檢舉破壞水土保持工程的行為;宣傳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規及有關文件精神。
村集體和受益群眾每年定期對溝、池、凼進行清淤處理,做好地塊內背溝和地埂的維護,對水土保持林、經濟果木林幼苗精心撫育,保證其成活和成長,真正做到管好水土保持工程,用好水土保持工程。
2.3 確定產權,明確責任
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的管理與保護必須依靠廣大群眾,只有廣大群眾的管護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才有希望做好治理成果管護工作。縣水務局結合《工程管護責任書》的簽訂,按照《四川省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確權登記頒證指導意見(試行)》明確的水保工程確權登記具體辦法,進行產權確定、證件頒發,具體做法是:將驗收合格的塘堰、排灌溝渠、蓄水池、沉沙凼等水保工程的產權整體移交給當地政府,由鄉鎮人民政府按照“誰使用、誰管護”原則組織頒發統一制定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證,進行確權管理,享有使用權的群眾逐一簽訂《工程管護責任書》,領取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使用證,讓群眾知道水利水保工程不僅可以自己使用,還歸自己或村集體所有,自己負責維修管護的蓄水池、沉沙凼是哪處,自己負責清淤的排灌溝渠是哪段。水保工程確權極大地降低了“工程分散,維護難”的風險,實現了 “建得起、管得好、長受益”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目標。
2.4 引進民間資金,實現生態與經濟共贏
水土流失治理項目遵循“民營參與,多管齊下”的原則,充分吸納民間種植專業大戶、專業合作社積極參與到水土流失治理中,大力吸引民間資金投入到生態產業中來,對直接影響農民收益的排灌溝渠、蓄水池、沉沙凼等工程的使用權,按照“誰使用、誰管護”原則,隨著土地流轉到大戶或合作社,大戶和合作社在享受治理成果的同時,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并做好水土保持措施的管護。
水土流失治理項目與專業大戶、專業合作社的結合,實現了優勢互補、經濟和生態發展雙贏的目標。水土保持項目的實施,改善了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加快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減輕了大戶及合作社發展生態農業前期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壓力,促進了規模化農業經濟產業區的發展,為大戶及合作社提供了規模化生產經營的基礎條件,而大戶及合作社的加入,讓水土保持工程管護有了可靠保障,為建設精品工程、亮點工程、示范產業區創造了條件。
水土流失治理解決了農民靠天吃飯、交通不便等困難,一大批懂技術和投資農業意愿強的務工人員在看到示范片和農業基地產生的經濟效益后,紛紛承包荒山或通過聯營項目發展林果業,實現了傳統生產模式向規模化、集約化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并帶動周邊群眾紛紛仿效,實現了以典型示范推動綜合治理發展的目標,破解了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群眾積極性低、工程后期管護無資金保障的難題。
2003年實施農發水保項目以來,縣水務局通過推行土地流轉,引進大戶承包和合作社集中經營,建立了以綿陽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為核心的“黃金梨、五星枇杷產業區”,以趙家溝小流域為重點的“核桃、黃金梨、桂花基地”,以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為核心的“豐裕農場農業產業化基地”,種植專業大戶和專業合作社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每年拿出大筆資金對經濟果木林進行精細管理,對溝渠、塘、池等工程進行清淤、維護。縣水務局對水土保持措施利用、保存情況的跟蹤調查發現,在種植專業大戶承包和專業合作社集中經營模式下,水土保持設施得到了充分利用,各種措施保存情況良好,大戶和合作社還通過自籌資金自建或者爭取其他項目資金投入等形式,不斷擴大產業區規模,新建了溝渠、塘堰等水保工程,以滿足經營需求。
在2013年實施的國家重點水土保持建設項目中,縣水務局以全縣發展萬畝蜜柚產業基地為契機,利用項目建設成功吸納梓潼縣靚綠果樹合作社和幾位有種植技術的大戶在宏仁鄉落戶,聯合打造琯溪蜜柚30hm2,紅心蜜柚10hm2,桂花、銀杏15hm2,黃金梨15hm2;縣水務局建設溝渠、蓄水池、堰塘等水利基礎設施,提供苗木,合作社與種植大戶進行栽植及后期管護。2013年靚綠果樹合作社與種植大戶還自行投入資金105萬元用于經濟果木林的后期管護,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還帶動社員和周邊群眾共同致富。
3.1 設立管護基金,提供資金保障
為了進一步做好水保工程后期管護,縣水務局應聯合農業局、國土局、財政局等部門向縣人民政府申請設立小型水利工程管護基金,地方財政應安排一定的資金,或在審計結余資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納入縣財政專戶管理,用于小型水利水保工程運行管護補貼,專款專用,為工程后期管護提供資金保障。
3.2 廣泛宣傳,全面發動,提高管護意識
為使廣大群眾更加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重視水土流失治理,縣水務局應進一步強化水土保持宣傳,提高群眾的建后管護意識,為水土流失治理項目的實施營造良好氛圍。一是搞好工程建設宣傳。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對水土保持政策、措施、工程建設情況等進行集中宣傳,及時把工程建設內容在項目區村社張榜公示。二是搞好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宣傳。在新水保法頒布紀念日、“3·22”世界水日和“12·4”憲法日,以水土保持法、梓潼縣水土保持工程管護辦法為重點宣傳內容,到項目區鄉鎮、村社進行巡回宣傳。
(責任編輯 張培虎)
S157
C
1000-0941(2016)11-0051-03
湯蘭英(1983—),女,四川岳池縣人,助理工程師,學士,從事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及管理工作。
2016-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