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聯網:科技提速能源綠色化
進入秋冬以來,我國多地霧霾頻發,已經嚴重影響到公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長期以來,由于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對能源的過度消耗,為環保工作和環境狀況帶來較大壓力,霧霾正是經濟高速發展的副產品之一。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同時,如何更加充分、健康地利用既有能源,也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之一。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提及“能源革命”,并將其與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并列為新一輪全球性“革命”。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互聯網化、協作化、智能化是世界工業發展大勢所趨,而我國能源發展也需要在這一次革命中找到立足點,抓住機遇,借助科技力量,實現綠色化、清潔化、高效化的轉型。
能源互聯網是推動我國能源革命的重要戰略支撐,對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綜合效率,推動能源市場開放和產業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能源國際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能源互聯網的應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等下發了相關文件,出臺相關政策,推動能源互聯網試點工作。今年年初,三部委聯合下發《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對能源互聯網試點和應用作出了整體部署,也明確了未來十年能源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
2016年7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在科技創新中,能源科技創新是重要一環。智能電網技術、能源互聯網和大容量儲能等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被重點提及。能源是科技發展的重要領域,因此能源科技對于整個科技領域是至關重要的。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對于未來能源格局也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會使得能源革命向前大大地推進一步。
能源互聯網在支撐能源消費、生產、體制和技術革命四個方面都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能源互聯網有助于改變能源消費模式,加速供給側新模式、新業態的出現,同時,能源互聯網將帶來眾多技術平臺,而這對于技術革命本身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然而,能源互聯網只有從戰略走向應用,從規劃走向生活,才能切實取得推動能源革命的實效。發展能源互聯網,勢必要堅持開放、大眾參與的原則,推動能源基礎設施合理開放,提升大眾參與度,加快形成以開放、共享為主要特征的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同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輔之以科學監管,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推動能源消費、供給和技術革命。
中華環境編輯部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