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布局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會議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國家一項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要求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學者稱這一戰略性的布局為“中國經濟新棋局”。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早在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指出:“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么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長江是我國當之無愧的母親河,然而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給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和嚴峻挑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全黨同志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在長江經濟帶發展問題上提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這一戰略定位正是對五大發展理念的一次繼承與發揚。
堅持“用改革創新的辦法抓長江生態保護”。長江經濟帶橫貫中國的東中西部,流域覆蓋9省2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具有多元復雜性。如何實現區域發展目標,則需要創新發展思維,在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上去創新。目前長江經濟帶沿線地區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產業結構重型化、重化工產業沿江高度密集布局、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強度高等問題,不僅存在著巨大的環境質量和風險隱患,也嚴重地制約了區域的可持續發展,而長江經濟帶產業轉型升級、經濟提質增效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創新??梢灶A見,牢固樹立創新發展觀,用改革創新的辦法抓長江生態保護,在生態環境容量上過緊日子,自覺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長江經濟帶必將迎來經濟提質增效和綠色發展的新未來。
堅持“建立統籌協調、規劃引領、市場運作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長江經濟帶作為流域經濟,涉及水、路、港、岸、產、城和生物、濕地、環境等多個方面,是一個整體,必須全面把握、統籌謀劃。同時,作為一項區域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橫跨了東、中、西三大區域,自然環境多變,發展水平懸殊,經濟帶內的區際關系及各子系統之間的耦合協調程度,決定著長江經濟帶建設的質量和水平。從世界范圍內的流域經濟實踐來看,只有統籌協調好沿岸各地區,堅持以規劃為引領,發揮好市場在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及更好地發揮好政府在全局中的作用。樹立協調、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思想認識上形成一條心,在實際行動中形成一盤棋,共同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成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既是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也為我們在今后一段時期內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全面推進之年,我們必須始終以創新為引領,走綠色之路,統籌協調發展,堅持開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力爭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取得更大成效,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創新驅動帶、協調發展帶。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