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英 姚娟 梁飛立
(廣西南寧市橫縣人民醫院, 廣西 南寧 530300)
·論 著·
中藥含漱聯合穴位貼敷對鼻咽癌放療后口干癥的影響研究
何艷英 姚娟 梁飛立
(廣西南寧市橫縣人民醫院, 廣西 南寧 530300)
目的 研究中藥含漱聯合穴位貼敷對鼻咽癌放療后口干癥的預防和治療效果。方法 將鼻咽癌患者7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35例和對照組35例。觀察組用中藥含漱聯合穴位貼敷,對照組應用朵貝氏溶液含漱。觀察兩種方法對鼻咽癌放療后口干癥的防治效果。結果 在放療過程中,觀察組口腔干燥程度比對照組輕;觀察組口干癥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結論 自擬中藥含漱聯合穴位貼敷對鼻咽癌放療后口干癥具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鼻咽癌; 口干癥; 中藥含漱液; 穴位貼敷; 放療; 護理
放射性唾液腺損傷是鼻咽癌放療后最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00%,使大多數患者出現放射性口干燥癥,導致患者咀嚼、吞咽、味覺、語言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1]。因此,尋找解決放射性口干癥的方法備受關注。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藥含漱聯合穴位貼敷對鼻咽癌放療后口干燥癥的防治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11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人民醫院腫瘤內科行放療的鼻咽癌患者,所有病例均經病理確診為鼻咽癌。納入標準:(1)首次直線加速器照射治療的鼻咽癌患者。(2)放療前無口干癥表現。排除標準:(1)住院時間少于7周 。(2)非首次放療患者。(3)總劑量大于7 300 cGY。納入對象共70例,按放療順序編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35例,男25例,女10例,平均年齡48歲;對照組35例,男26例,女9例,平均年齡48.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放療劑量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放射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誘導化療后給予根治性放療,且采用同步放化療。全部患者均用英國醫科達直線加速器調強放射治療,每次劑量200~220 cGY,每周5次,總量7 000~7 300 cGY。
1.2.2 含漱與貼敷方法 在放療的第1天開始,觀察組用自擬中藥水煎液含漱,對照組應用朵貝氏溶液含漱。兩組含漱方法相同,每天晨起每2 h含漱1次,每天共8次。觀察組在中藥含漱的基礎上,用同樣的中藥研成粉貼敷在合谷、魚際、照海穴位上,每天上下午各1次。含漱和貼敷療程從放療第1天開始至放療結束。
1.2.3 中藥含漱液的制作 金銀花15 g、連翹15 g、黃芩10 g、柴胡10 g、玄參10 g、絞股藍15 g、崗梅根20 g、薄荷6 g,加水500 mL,用循環煎藥包裝組合機煎煮至250 mL,過塑包裝后發送給患者。
1.3 觀察指標 每天觀察口腔黏膜有無干燥、皸裂、潰瘍及吞咽進食情況。記錄每天飲水次數及量。每周測定靜息唾液流量。
1.4 口干燥癥診斷標準[2]參照“RTOG/EORTC 晚期放射反應評分標準(1987)”,口干程度按0~4 五檔評分。0分:無口干癥狀;1 分,可疑口干,睡眠醒來時輕度口干;2分:持續輕度口干,不影響進食及講話;3 分:持續中度口干,進食或講話時需飲水;4 分:持續重度口干,口腔內燒灼感,吞咽咀嚼困難,需隨身帶水壺?!? 分診斷為口干癥。
1.5 治療效果評定[3-4]顯效:口干燥皸裂好轉或減輕,每天飲水次數減少1/2,或夜間可不飲水,唾液流量>0.25 mL/min,口干程度評分減少2分及以上;好轉:干燥皸裂好轉,飲水次數減少1/3,或夜間偶飲水,唾液流量0.1~0.25 mL/min,口干程度評分減少1分;無效:口干燥脫屑癥狀無明顯改善,唾液流量<0.1 mL/min,口干程度評分不變或增加。總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唾液收集采用方法[4]:患者于餐后2 h內禁食,不刷牙、不吸煙,以清水漱口,吐凈,平坐于椅子上,待處于安靜狀態時,上身稍前傾,先將口內原有的唾液咽下,然后開始將口內自然分泌的唾液吐于口杯中,持續5 min,計算唾液總量和流量,>0.25 mL/min為正常。
1.6 統計學方法 所得資料采用SPSS 19.0軟件包處理,等級分類數據采用非參數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接受治療1周后兩組患者口腔干燥程度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口腔干燥程度比較 例
2.2 選出觀察組和對照組口腔干燥程度評分≥3 分的患者(即口干癥患者)繼續治療6周,兩組口干癥患者治療效果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例(%)
目前,對鼻咽癌放療后的口干癥臨床常用膽堿能類藥物、細胞保護劑和唾液替代品,但由于該類藥物副作用大,且需長期用藥,費用昂貴,難于推廣應用。中醫認為,放射線屬火熱之邪, 放射線集中作用,使局部組織熱邪積聚, 郁而化火, 耗傷津液。臨床主要表現為舌干紅、苔黃少津、脈細數、口干咽痛、鼻腔干燥、進干食困難、尿黃便干等。根據這些癥候特點可將本證歸納為中醫學的“燥痹”。其發病以火熱之邪傷津耗液為主, 陰虛、氣虛為輔。根據病機特點,治療原則以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為主要大法[5]。近年來,國內學者對防治鼻咽癌放療后的口干癥作了許多嘗試,體現了中醫藥的優勢[6]。我們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接受治療1周后對照組發生口干燥癥明顯多于觀察組,對照組口干燥程度也比觀察組重,表明中藥含漱聯合穴位貼敷對鼻咽癌放療后的口干燥癥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有研究[7]報道,對鼻咽癌放療后口干燥癥患者23例予中藥酸甘化陰法治療,結果有效率為86.9%,與本文研究結果一致。表明中藥含漱聯合穴位貼敷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放療導致的涎腺損害,有效減輕口干癥狀。
本研究是根據射線對口腔損傷的特點,在傳統方劑基礎上辯證論治而擬定的以金銀花、連翹、黃芩等清熱配以玄參、崗梅根等滋陰生津的復方制劑。方中單味中藥的現代研究表明[8]: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散癰消腫,涼血利咽;黃芩清熱燥濕,瀉苦解毒,黃酮類化合物能抗氧化、促進細胞免疫,有抗腫瘤作用;柴胡和解退熱,治療口苦咽干有良好效果,柴胡以柴胡皂作用于有炎癥的唾液腺組織,有消除炎癥,恢復正常分泌功能,其多糖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玄參清熱解毒,滋陰散結、潤燥,適合治療心煩口渴,咽喉腫痛;絞股藍、崗梅根具有益氣養陰、生津、增強機體免疫力的功效;薄荷疏風散熱,清頭目利咽喉,可減輕咽喉疼痛。全方具有養陰增液濕燥、清熱抗炎、抗腫瘤、改善口腔黏膜及咽喉神經營養狀態、促進微循環、加速組織修復、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同時,用中藥研成粉進行穴位貼敷,所取的穴位合谷屬手陽明經的原穴,刺激原穴能使三焦原氣通達,發揮其維護正氣、抗御病邪的作用;魚際屬手太陽肺經,為手太陽陰經滎穴,可用于熱??;照海為足少陰經和陰蹺脈的交會穴,二條經脈循行于咽喉,刺激此穴有滋陰生津之功,增強腎臟蒸滕氣化的功能,調節唾液的正常分泌。三穴合用,既可清肺胃之熱,又使虛火得清,不致灼傷陰液,且養陰生津。三穴貼敷中藥通過經絡傳入刺激信息,調整機體內在功能,與湯劑有異曲同工的作用。
綜上所述,中藥含漱聯合穴位貼敷,依托口腔黏膜、咽部、腧穴、經絡產生雙重的治療作用,二者協同,作用持久,在防治鼻咽癌放療后的口干癥上獲得較滿意的效果。本方法具有方便、有效、無毒、無創、無痛苦、安全等特點,深受護理人員歡迎,該含漱液口感良好,患者易于接受,特別適合農村地區患者應用。為了保證治療效果,在護理方面應注意:(1)做好心理護理:鼻咽癌放療后出現口干癥狀時,會認為是病情加重而產生悲觀失望,所以,
做好心理護理至關重要。注意關心體貼患者,多接近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解釋放療后并發口干癥的發病機制及疾病過程,使患者對口干癥有正確的認識,主動堅持配合治療。(2)保持口腔清潔:及時清除牙齒間、舌下、頰部各處的食物碎屑,使口腔內各部位與含漱液充分接觸,保證含漱效果。(3)飲食指導,加強營養支持:鼻咽癌患者在放療期間常有味覺改變和咽喉干痛,以至吞咽困難,對進食和食欲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此時,要指導進易咀嚼的流質或半流質,避免酸、辛辣、過硬、過冷、過熱的刺激性食物,要根椐患者的口味調整食物色、香、味,采用燉、蒸、煮等方法,溫度適中,以保證營養的攝入。(4)護士在進行貼敷時要選準穴位的位置,操作護士攜帶穴位選定方法卡片,避免穴位位置偏離,影響效果。
[1]袁東杰,盧振民,徐志文,等.鼻咽癌放療后口干燥癥防治的研究進展[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5,29(7):674-676.
[2] 曹裕杰,蔡傳書,魏斌,等.酸甘化陰法治療鼻咽癌放療后口干癥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09,6(4):50-51.
[3] 肖敏偉,王雨,王曉東,等.中藥治療頭頸部腫瘤放療后口干癥的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雜志(原中國醫藥學報),2010,25(2):300-301.
[4] 黃宏碩.100例口腔干燥癥患者臨床表現類型與相關因素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4):439-440.
[5] 王曉萍,傅辰春,張新良,等.黃連生地方防治放射性唾液腺損傷的臨床觀察[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1,16(7):597-601.
[6] 姚暄.中醫藥防治頭頸部腫瘤放射性口干癥臨床研究進展[J].中醫藥學報,2014,42(5):104-107
[7] 曹裕杰.酸甘化陰法治療鼻咽癌放療后口干癥療效觀察[J].臨床研究,2009,6(14):50-51.
[8] 王再謨,傅周,唐章全.現代中藥臨床應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119.
Effect study for Xerostomia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fter radiotherapy by Garg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He Yanying, Yao Juan, Liang Feili
(HengCountyPeople'sHospital,Nanning,Guangxi53030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effect on xerostomia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gargle combined with plastering acupoint during radiotherapy.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NPC under radiotherap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argle combined with plastering acupoint,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ing Dobell's solution. The effects o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severity of xerostomia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mild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s Gargle combined with plastering acupoint shows good effect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n xerostomia in NPC patients during radiotherapy.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Xerostomia; Gargle; Plastering acupoint; Radiotherapy; Nursing
廣西南寧市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資金資助課題(編號:20133199)
何艷英(1962-),廣西橫縣,女,本科 ,主任護師,科教科副科長,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梁飛立,E-mail:lianfeili@163.com
R473.73,R739.63
A
10.16821/j.cnki.hsjx.2016.15.002
201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