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璐露 楊遠升 李春靜 唐慧敏 董丹 黃藝基
(廣東省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兒科,廣東 深圳 518000)
·護理管理·
品管圈在提高三歲以下住院患兒24 h尿標本留取成功率的應用
孫璐露 楊遠升 李春靜 唐慧敏 董丹 黃藝基
(廣東省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兒科,廣東 深圳 518000)
目的 探討品管圈在提高三歲以下住院患兒24 h尿標本留取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開展品管圈,選定“提高三歲以下住院患兒24 h尿標本留取成功率”為活動主題,通過對尿標本留取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留取成功率較低的原因,制訂相應的對策并實施。結果 通過品管圈活動,尿標本留取成功率由58.79%上升至92.93%,目標達成率為112%,進步率為63.17%。結論 品管圈活動可提高三歲以下住院患兒24 h尿標本留取成功率,并提升了護士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品管圈; 患兒; 尿標本; 護理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hildren patients; Urine specimen; Nursing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工作性質相同或相關聯的人員,為解決問題自發結合的一個小團體,通過運用品管的簡易統計工具,解決工作場所中的障礙問題,從而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及效率[1]。24 h尿標本是住院患者常見的檢查項目之一,可反映患者基本病情,有利于臨床醫師進行疾病診斷[2]。對于兒童而言,尤其是三歲以下患兒,由于本身好動、不配合,家長在為其留取尿標本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很難留取成功或留取合格的尿標本,從而影響了疾病的診斷及治療。為此,本科室于2014年10月-2015年4月將QCC用于提高三歲以下住院患兒24 h尿標本留取成功率,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科于2014年10-11月共199例3歲以下兒童需要留取尿標本,其中男119例,女80例。
1.2 方法
1.2.1 現狀調查 199例患兒中,共82例患兒未成功留取尿標本,其中男42例、女40例,尿標本留取成功率為58.79%。在82例留取失敗患兒中,44例由于尿袋使用不當,11例由于護理人員宣教效果欠佳,14例由于家長依從性差,11例由于尿袋未及時發放,其他原因2例。
1.2.2 成立QCC小組 本圈取名“同樂圈”,小組由1名圈長與6名圈員組成,7名成員均具備QCC理論知識及實踐經驗。圈長負責品管圈知識、技能的加強培訓,圈員分工負責品管圈的各個環節。本圈已完成“提高小兒安全型留置針安全固定率”、“提高住院患兒心電圖完成率”兩項品管圈活動,本次通過討論,確定“提高三歲以下住院患兒24 h尿標本留取成功率”為活動主題。
1.2.3 原因分析及目標設定 通過魚骨圖,從人、事、物三個方面進行原因分析,找出尿標本留取失敗原因,其中護士宣教方式單一、護士關注度不夠、集尿袋粘貼不牢、醫護配合不佳、家長依從性差等是其主要原因。根據調查結果,進行目標設定,目標值=現況值+[(1-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58.79%+[(1-58.79%)× 84.14%×95.00%) =91.73%。見圖1。

圖1 3歲以下兒童24 h尿標本留取不成功原因分析
1.2.4 對策及實施
1.2.4.1 加強護士宣教工作 完善科室集尿袋使用宣傳單及流程圖,在傳統宣教中,護士只進行口頭宣教,宣教形式過于單一,護士也并不清楚家長是否掌握了使用集尿袋的方法。因此,QCC對留取尿標本的各個環節進行重點把握,制訂規范的尿標本留取流程圖,并配合圖片,以方便家長理解。在入院醫生開立尿標本醫囑時,護士首先向家長發放留取流程圖,并向家屬解釋留取步驟。然后,向家屬模擬尿標本留取步驟,并詢問家屬有無不理解的方面,以做重點解釋。
1.2.4.2 加強護士對集尿袋使用的關注度 在以往的護理中,責任護士在首次接診時并沒有正確評估患兒是否需要集尿袋,而對于反復留取不成功者,護士未予以重視,并且責任護士未及時對反復留取不成功者進行跟蹤,檢查結果。實施QCC后,首診責任護士需正確評估患兒,三歲以下者,要予以發放集尿袋,并且責任護士每天跟蹤分管患兒的檢查結果。對留取不成功者,責任護士及時給予家長幫助,進行有效處理。
1.2.4.3 改良集尿袋 在收集尿液過程中,紙尿布會破壞集尿袋的形狀,并且存在集尿袋粘貼不牢固現象,導致患兒尿標本留取不成功。針對此問題,我科護士根據臨床經驗以及反復嘗試,發明了改良型紙尿布及改良型集尿袋,并獲得了專利。通過改良型紙尿布的使用,降低了集尿袋的形狀改變程度,而改良型集尿袋的粘貼性能提升,均提高了尿標本留取成功率。
1.2.4.4 促使醫生與護士共同進行健康教育 患兒入院相關檢查工作基本由護士進行宣教,而在護士宣教效果欠佳、家屬不配合檢查的情況下,家屬往往會去尋求醫生的解釋。但是家屬詢問醫生后,醫生一般未及時予以正面指導。因此,護士與醫生進行了溝通,明確醫生在健康教育中應起指引作用。醫生在進行查房時,應督促家屬進行尿標本留取,向其說明檢查的重要性及意義。對于不配合者,醫護之間應達成一致原則,共同督促。
1.2.4.5 加強家屬健康教育,提高家屬依從性 對于不同的家屬,由于文化程度、就醫觀念、理解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導致部分家屬的依從性較差。因此,護士在進行宣教工作時,首先評估家長的文化程度,對文化程度較低、理解能力較差的家屬,盡量使用簡單、通俗的語言進行講解。對于不重視標本留取的家長,應重點進行重要性的宣教工作,即對每位家長給予個體化的宣教方式。在宣教過程中,重點強調留取的注意事項,并采用提問的方式檢測家長的理解程度。對于小部分不能理解的家屬,護士可帶其觀看正在進行尿標本留取的家屬,以便更形象的理解。
1.2.4.6 做好小兒心理護理工作 在留取尿標本過程中,部分小兒因躁動、恐懼等不良情緒導致尿標本留取失敗。小兒不良情緒的產生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小兒對醫護人員的恐懼,另一方面則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不適導致患兒煩躁。因此,在QCC實施過程中,護士在與患兒交流時,均做到面帶微笑、輕聲細語,從而拉近與患兒之間的距離,增加親切感,以獲得患兒的好感。與此同時,護士在留取尿標本時采用講故事、玩具吸引等轉移患兒的注意力,減少患兒對疾病的關注,從而提高尿標本留取成功率。
2.1 開展QCC的有形成果 在進行品管圈活動前,即在2014年10-12月期間尿標本留取成功率為58.79%。通過品管圈實施3個月后,即2015年1-3月,尿標本留取成功率為86.34%。在品管圈實施6個月后,即2015年4月,尿標本留取成功率達92.93%。目標達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改善前)×100%=(92.93-91.73)/(91.73-58.79)×100%=112%。進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92.93-91.73)/58.79×100%=63.17%。見表1。

表1 實施品管圈前后住院患兒24 h尿標本留取成功率比較
2.2 開展QCC的無形成果 在原因分析中,發現科室使用的集尿袋設計不合理,因此設計了更加合理的新型集尿袋。新型集尿袋較傳統集尿袋相比,更加簡單方便,節省了護士宣教時間,降低了費用成本,提高了留尿成功率,提升了護士、醫生及家屬的滿意度。新型集尿袋已申請專利。 通過品管圈活動后,團隊工作積極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工作成就感等得到顯著提高,護士工作效率及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3.1 QCC提高了3歲以下住院患兒24 h尿標本留取成功率 患兒尿標本留取成功與否關系到是否能及時發現患兒有尿路感染、腎臟疾病及其他遺傳代謝性疾病[3]。對于成人而言,具備一定理解能力,可自行進行操作,而對于患兒尤其是3歲以下的患兒,不具備自知能力,這時尿標本留取的成功與患兒家長的執行能力密切相關。在臨床中,患兒家長由于各種原因,如不明白留取方法、對留取流程不熟悉、沒有意識到留取的意義等,往往導致尿標本留取失敗,延誤了患兒的疾病診斷,降低了醫護人員工作效率,甚至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通過QCC對尿標本留取不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找出主要原因進行改進。通過QCC,首先規范了留取尿標本時集尿袋的使用方法,通過制作宣傳單及流程圖,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使得家屬更加容易理解。對于護理人員自身而言,首先在宣教過程中嚴格按照流程圖進行宣教,避免了傳統宣教中出現的漏說、無重點等缺陷。其次,護理人員改變了本身健康教育宣傳方式,在宣教中將口頭、模擬操作、展示圖片等方式相結合,使得患兒家屬更易接受。護理人員在宣教時,針對依從性較差的家屬給予針對性宣教,強化集尿袋使用的重要注意點,并給予模擬操作示范。且護理人員鼓勵醫生參與健康宣教中,在家屬中強化了尿標本的重要性,增加了家屬的依從性。
3.2 QCC可提高臨床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質量 在QCC中,護理人員始終體現“以患兒為中心”的護理,將留取尿標本流程化、規范化, 使得護理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在護理人員對家屬進行宣教的過程中,不斷地溝通、理解,使得家屬了解尿標本留取意義,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顯著提升。由于醫生參與健康教育,醫護之間、醫患之間的溝通得到加強,使得科室工作更加有效的完成。在QCC活動過程中,圈員進行協商、討論,交流彼此意見與看法,圈員對相關理論知識、護理操作更加熟悉、規范,并且圈員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到顯著提升,有利于圈員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及時發現問題,不斷思考,找出改進方法。在本研究中,護理人員發現傳統集尿袋的設計不合理,因此共同設計新型集尿袋,并獲得專利。QCC在實施的過程中,鼓勵圈員積極主動發言,大膽表明自身想法,在良好的溝通氣氛中,加強了護理人員之間的聯系,加強了團隊協作能力,增加了科室的凝聚力。
綜上所述,QCC活動提高了3歲以下住院患兒24 h尿標本留取成功率,規范化了尿標本留取流程,增加了護患之間信任度,提高了患兒家屬對醫院的滿意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應用QCC的過程中,應結合科室實際情況、護士本身執行能力進行,使QCC的實施可執行化、合理化。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應加強護士QCC 理論知識的學習,培養護士勤于思考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質量。
[1]劉庭芳,劉勇.中國醫院品管圈操作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2.
[2] 傅偉霞,涂文婷.24 h尿標本留取錯誤原因分析與對策.福建醫藥雜志,2008,30(1):162-163.
[3] 許文娟,王士平.尿常規檢驗及意義[J].中國衛生產業,2012,6(23):186.
2013-2014年度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專項基金(編號:國衛辦醫函[2013] 544號)
孫璐露(1979-),女,吉林,碩士,副主任護師,從事兒科護理工作
R471,R720.5
C
10.16821/j.cnki.hsjx.2016.15.006
20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