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博
能源計量管理工作
◎劉英博
一是完善能源計量政策措施,形成部門聯動監管機制。計量行政管理部門應進一步加強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環境保護廳和統計局等部門的聯系溝通,及時了解廣東省節能減排工作動態,掌握相關職能部門對質監部門的工作需求,努力將能源計量工作融入各相關部門的職能之中。
二是加強城市能源中心建設,推動平臺發展。計量行政管理部門應大力推動能源計量數據公共平臺建設。能源計量數據公共平臺應具有直報、動態統計、查詢和管理等功能,接入水泥、鋼鐵、造紙、陶瓷等重點行業的能源計量數據可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能源計量數據在線采集、實時監測、集中存儲和科學應用,并通過平臺開展電、水、天然氣、氮氣等能質的能源計量數據采集工作并建立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檔案。
三是抓好技術服務,提升企業節能水平。大力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指導工作,同時應面向用能企業開展能源計量監督管理辦法的培訓。服務涵蓋電力、石油化工、水泥、造紙、鋼鐵、有色金屬、陶瓷、建筑、電子產品、能源等行業,企業及機關事業單位提供能源計量量值傳遞和溯源、能源審計、節能監測、節能評估、節能量審核、能耗限額對標、能平衡(熱平衡、水平衡、電平衡)測試、能效檢測、節能規劃、碳排放計量等服務。為企業解決能源計量器具準確、熱平衡、水平衡、電平衡、能源效率等問題。
四是加強公共機構能源資源計量器具管理,促進公共機構節能降耗。獨立辦公的公共機構應實現能源資源的分戶計量,合署辦公的公用機構也要逐步實現能源資源分戶計量。計量行政管理部門要配合機關事務管理部門做好相關的監督考核和培訓宣傳等工作,提高公共機構能源資源計量工作水平。
五是開展能源計量標準化工作,以標準促節能。為了充分發揮生產、使用、科研、教學和監督檢驗、經銷等各方面專家及工程技術人員的作用,更好地開展廣東省能源計量檢測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加快標準的制修訂速度,提高標準質量,促進標準化事業的迅速發展。加強地方標準的制定,用以填補相關領域的空白,可為各行業能效、能耗檢測和方法評價提供可靠的技術依據,對促進節能降耗及各產業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是法律法規不夠健全,未能對企業形成硬約束。首先,企業法律意識仍淡薄,主動貫徹《節約能源法》及《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等方面不夠積極,對能源計量工作在節能減排中的基礎性、重要性認識不足,不愿將更多的人力財力投入到能源計量管理方面,導致一些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不符合國家計量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要求,有些能源計量器具老化、落后,導致計量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降低。其次,個別用能單位的能源計量、統計人員變動頻繁,業務水平參差不齊,能源統計數據準確性和可靠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證。

二是能源計量數據公共平臺缺乏政策和資金支持。部分企業不配合第三方開展開展數據采集工作,擔心能耗數據中會泄漏其經營運作等秘密,也擔心競爭對手從能耗數據中分析出企業的關鍵工藝水平、經濟成本等信息。現有的法律法規未明確不履行能源計量數據報送的法律責任,降低了法律法規的震懾力。另外,資金方面沒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在平臺開發、運行和維護上缺少持續的資金投入。
三是人才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一些能源計量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缺少系統的能源計量知識和專業化的管理經驗,對現有的法律法規、國家標準理解不到位,人員變動頻繁,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縣級技術機構人員力量單薄,工作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一是完善法律法規。由國家完善相關能源計量配套的法律法規,更好地運用《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為節能降耗服務,同時盡快建立新型能源計量儀表的計量標準、校準裝置,并完善用能產品能源效率檢測規范。
二是加大專項經費支持力度。節能主管部門應牽頭劃撥專項經費,委托有資質的社會中介組織幫扶重點用能企業,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完善企業能源計量管理制度,幫助企業制定和建立適合自身需要的能源數據采集、分析、管理的管理模式。
三是加強能源計量人才隊伍建設。定期開展能源計量管理培訓班,全面提高能源計量管理從業人員對能源計量管理工作的認識,提升業務素質,強化管理和技術能力提升,從而為能源計量管理部門監管和企業完成節能降耗目標任務提供了計量人力資源基礎保障。
四是定期調整萬家企業名單。近年來,企業基本情況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破產、關停、減產以及原有混亂的能源消費數據得到規范等,均使不少企業已經不適于繼續納入國家萬家企業名單,而一些新投運的重點耗能企業也達到了納入監管考核的范圍。因此,建議節能主管部門定期調整萬家企業名單。
五是擴大用能產品能效標識計量監督檢查范圍。為進一步提高企業重視度,規范用能產品能效標識行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建議質檢總局增大用能產品抽查的種類和批次,同時為保證提升隨機抽查工作的效率和公平性,每年適時公布更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能源效率標識的產品目錄》產品各省備案生產企業名單,以便開展工作,同時對全國生產企業起到警示和監督作用。
(作者單位:廣東省計量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