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瀟
讓問責為挺規立矩撐腰
◎宇瀟
今年5月,嵊州市崇仁鎮一名村黨支部書記因未正確行使崗位職責被鎮黨委免職,成為在“兩學一做”活動期間該市被免職的第一位村主職干部,樣本意義讓人警醒,引人深思。
今年7月8日起施行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是繼去年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出臺后,黨內又一部重要“法規”。兩部條例分別給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不作為”和“亂作為”套上了“緊箍咒”。
問責須依規。依規問責就是保證問責事出有因、客觀公正。只有這樣才會讓問責者心服,令周圍人警醒。達到問責一個、警示一群、教育一片的效果。譬如,《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例舉了6類須要予以問責的情形,這6類情形就是針對“不作為”開展問責提供了根本遵循。任何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只要出現了此類情形,問責程序就會啟動。
問責須分責。黨員干部職位不同,手中權力大小就不同,問責應當分清責任,要清楚該擔何責、擔多大責。不能搞“株連九族”,也不能讓失職者“逍遙法外”。譬如,《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規定:黨組織領導班子在職責范圍內負有全面領導責任,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和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員承擔主要領導責任,參與決策和工作的班子其他成員承擔重要領導責任。由此可見,責任的劃分充分考慮了領導崗位權力分配比重,體現了權責相當的領導學原理。
問責要慎重。問責是把雙刃劍,只有用對了地方才能起到獎優罰劣的目的。當前各項改革進入“深水區”,治黨治國步入“新常態”,新矛盾新問題不斷涌現。如何將該問責的干部全部問責,同時給干事擔當的干部建立必要的“容錯機制”,防治“誤傷”積極性,這直接考驗著我們紀檢組織部門的工作能力水平。我們要以“公道正派”為衡量標準,切實讓規矩成為好干部手中的“附身符”、問題干部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作者單位:嵊州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