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露|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實驗學校初一(10)班
我讀《名人傳》
◎朱晨露|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實驗學校初一(10)班

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最憶杭州”以貝多芬的《歡樂頌》壓軸,讓我再一次回想起暑期閱讀的《名人傳》,對貝多芬又多了一份崇敬之情。他留給我們一代又一代不朽的音樂,這背后又有怎樣的艱辛困苦?
貝多芬,18世紀偉大的音樂家,他用自己的生命為人類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動人的樂章……他的童年非常的痛苦、悲慘,他的父親使用暴力迫使他學習音樂,甚至使他差一點因此而永遠厭惡藝術。17歲時,他又失去了最敬愛的母親,成為了家里的頂梁柱……
然而就在貝多芬離成功越來越近時,災難又一次降臨到他的頭上,他的聽覺越來越弱,心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忍受著痛苦,瞞著所有人繼續潛心于音樂的創作,直到再也瞞不住了,才絕望地告訴了他的兩位朋友——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
對于一個音樂家來說耳聾是一個多大的困擾呀!但貝多芬以巨大的毅力,克服了耳聾,忍受著一個個痛苦,創作出許許多多不朽的音樂作品,有些樂曲甚至還是歡樂的曲調。他對音樂創作是如此的堅定,為了音樂,他不知經受了多少折磨。音樂給了他生命,音樂給了他信仰。他用音樂表達了他的一切……
1826年11月底,他與死神作了最后的抗爭。最后,在1827年3月26日,在一場雷聲滾滾的大雨中停止了呼吸。一個陌生人替他合上了眼睛。
也許這世間的歡樂與美好,都是在痛苦與磨難中孕育的,就像大自然中美麗的蝴蝶,破繭而出的瞬間,痛徹心扉,最終展翅飛翔,成為人間精靈。誠如孟子所言:“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我不由得想起明代王陽明的“龍場悟道”故事:王陽明受盡折磨,被發配到貴州荒野之地,在“九命喪了八命”的磨難中徹悟出偉大的“心學”——知行合一、良知與使命……
我又想到了我們喜歡用的華為手機。爸爸對我說,華為公司的創始人任正非,就是在磨難中為人類創造歡樂的人。他出生于貴州,身為老大的他,從小就扛起了家里的重擔,大學畢業后辛辛苦苦找到一份工作,卻在44歲時,遭公司開除,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帶著一家人在深圳筑起棚屋,創立了華為公司。如今,公司越辦越大,已成為我國IT業的驕傲。
從貝多芬、王陽明,到任正非,他們之所以能成功,之所以能為人類留下寶貴的財富,正是因為他們不肯屈服于命運,雖歷經重重磨難,卻毫不畏懼、永不妥協,以堅強的意志,打敗挫折,他們最終戰勝了磨難,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成為讓人敬仰的人。
我想,在這些偉大的人物面前,我們所能做的不應該只是贊美與崇敬,更應該從他們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心懷夢想、堅定信念,積極向上、勇于攀登,追求美好而又燦爛的明天!
【邊邊贊】
讀人物傳記,除了要了解主人公不平凡的一生,更要汲取他們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方是讀書要義。小作者至少在字面上做到了,這是要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