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tasinee Sayawadee,王 衛
(1泰國;2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 300193)
?
·留學生園地·
泰式按摩治療腰肌勞損的初步探討
Sutasinee Sayawadee1,王衛2
(1泰國;2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300193)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和工作方式的改變,腰肌勞損的患者明顯增多,已成為中國和泰國臨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按摩手法是緩解和治療腰肌勞損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總結了泰式按摩治療腰肌勞損的規律和特色,以期為今后泰式按摩在中國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也為其更好地走向世界創造條件。
腰肌勞損;泰式按摩;操作手法
腰肌勞損的臨床表現為長期反復發作的腰背部酸痛不適,或呈鈍性脹痛,腰部重著板緊,如負重物,時輕時重,纏綿不愈,常喜用雙手捶腰、以減輕疼痛,患者十分痛苦。在泰國臨床發病率占腰痛患者的70%[1],在中國臨床發病率占腰腿痛患者的80%,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2]。泰式按摩治療腰肌勞損可以改善微循環、解痙止痛、提高柔韌性和增加肌肉的力量。泰式按摩以印度草醫和瑜伽為基礎,這種印度草醫療法是與佛教一起流傳到泰國的。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泰國按摩,是素可泰府的國王蘭甘亨King Ramkhamhaeng的石刻,這石刻上刻寫的是用來治療的按摩服務內容。然后到拉達那哥欣府的拉瑪三世國王Third king of Chakri Dynasty,在泰國曼谷瓦特波寺的典籍中記載了關于泰式按摩的基礎,刻在石頭上并鑲入寺院的墻中。到現在,瓦特波寺已成為了按摩學校的中心[3]。后來西醫的治療方法進入了泰國而受到熱列歡迎并取得巨大發展,但泰式按摩仍保留了傳統的泰醫治療方法。泰醫學者運用按摩治療該病具有療效肯定、方法簡便、無不良反應等優點。
肌肉勞損參照Apichatlimtiyayothin的Thelecture of the thai massage therapy(Royal massage)[4]。肌肉勞損泰醫稱為LOM-PRAY-PAT-TA-KAD(Myofacial pain syndrome),是指過度使用肌肉時出現肌肉痙攣而導致局部的血流供應減少則會產生肌肉發緊,血管狹窄,肌肉局部腫痛,手下即有緊硬感的癥狀。但皮膚無發熱,如果伴有皮膚發熱的癥狀稱為LUMBONG-SAK-LOM-PRAY-PAT-TA-KAD。肌肉勞損可在全身發生,比如肌肉、肌腱、骨膜,但不可發在骨頭與骨關節。本病常在肩頸、腰背、肘、手腕、手指、腳踝發生等部位。LOM-PRAY-PAT-TA-KAD以有固定壓痛點為特點。
泰醫認為腰肌勞損屬于LOM-PRAY-PATTA-KAD范圍內之一,被稱LOM-PRAY-PAT-TAKAD腰背信號1(信號是指LOM-PRAY-PAT-TAKAD的肌肉勞損部位反應分區)。發病常因長時間的體力勞動、運動或站、坐姿勢過久引起的軟組織疲勞性損傷,而導致退行性變化,且常有外傷病史。臨床多表現為腰部酸痛,時輕時重,也可見于大腿后側酸疼麻感,膝關節無力。
泰醫對腰肌勞損診斷:1)患側下肢短于健側,2)脊柱是否有側彎,3)是否有皮膚發熱癥狀,4)是否發現腰背信號1部的壓痛點。
治療原則:通過泰醫按摩,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使得局部肌肉重新得到濡養。
泰國有兩種不同的醫學體系或傳統,分為皇家和鄉村醫學傳統[5]。皇家醫學傳統的泰式按摩(宮廷式按摩)是給國王和貴族宮廷按摩,按摩教學強調按摩者的行為要有禮儀,進行手法時只能用兩個手掌和手指點沿著一條經穴與穴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各個疾病有不同按摩治療的手法理論。鄉村的泰式按摩(傳統按摩)有傳承培養模式,是民間在家庭常用的按摩方式。為了緩解疼痛,放松肌肉,選用適當的按摩姿勢,用手和其他部位如肘、膝、足進行按摩。這只是以保健為目的,無需靠藥物治療,因此目前應用十分廣泛。
泰式按摩手法參照Associate Professor.dr.vichai auengpinitpong《The Thai massage for therapy》[1]。用泰式按摩手法來治療腰肌勞損包括4個手法,腹股溝開通風門手法、腰背部按摩基礎手法、按壓腰背部的信號手法與拉伸手法。按摩完成4個手法會達到良好效果,能實現協同效應。
2.1操作手法
2.1.1腹股溝開通風門手法首先患者仰臥位,醫者握住其足部,觀察足部的經脈是否通暢。醫者用一手掌放在患者的大腿上45°或沿著腹股溝韌帶,手指觸摸按壓股骨頭。醫者慢慢按壓感覺到血管的跳動持續20~30 s。然后輕輕按摩,緩慢放松壓力。以患者能忍受為度,詢問患者的感覺,是否感受到腳和腿或骨盆的潮熱。
2.1.2腰背部按摩基礎手法完成腹股溝開通風門手法后,實施腰背部按摩基礎手法,腰背部按摩基礎是按摩沿脊柱兩側的肌肉。按照泰醫按摩十主經脈,腰背部有兩條經脈,在旁脊柱開1~2寸(同身寸,下同)處,左邊經脈叫ITHA,右邊經脈叫PINGKARA。其具體操作過程為:患者取側臥位,醫者用一手拇指或者兩手拇指一起按壓兩邊的經脈持續按壓3遍。開始要先輕輕按壓然后再加重力度,按壓的力量要適合患者的體狀。持續按壓3~5 min。
2.1.3按壓腰背部的信號手法是強調按摩。泰醫里的指按壓信號就是指中醫里的阿是穴(疼痛點)。指按壓信號要按壓到患者覺得痛一點并保持10~20s,重復按壓3~5遍。按壓腰背部的信號手法有5個穴位,第1穴位:定位在腰部,第5腰椎棘突下旁開0.5寸。第2穴位:定位在腰部,第3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第3穴位:定位在腰部,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0.5寸。第4穴位:定位在背部,第3~4胸椎棘突下旁開0.5寸。第5穴位:在頸部,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
2.1.4拉伸手法此按摩方法常被用于拉伸背與腿部。
2.1.4.1拉伸后臀部 患者仰臥,醫者將患者髖關節彎曲90°,然后作雙向環轉搖動,醫者再把患者腿向上抬作抵抗運動,慢慢拉伸腿部,保持5~10 min,重復3遍。
2.1.4.2拉伸腰肌部患者仰臥,雙臂放于身體兩側,醫者一手固定于患者肩膀處,另一手抓在患者膝蓋同側,然后向對側旋轉,使患者軀干隨著腿部的旋力而轉動。醫者慢慢用力拉伸患者致其感到腰部發酸。
2.1.4.3拉伸腿部患者側臥,下腿彎曲,醫者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按于其腰骶部,另一手握住患側上腿踝部,然后兩手協同用力,一手將患肢向后牽拉,另一手在腰部同時推按。持續5~10 s,重復3~5次。
總的操作時間一般為1 h,但治療時間也會有長有短,這要取決于患者具體病癥的需要。
2.2按摩的禁忌各種傳染性疾病,如肺結核、艾滋病等,骨折及較嚴重的骨質疏松癥患者,發燒超過38°的人,皮膚有熱、紅、腫的皮膚病不能進行按摩。飯后要等30 min才可進行按摩。
泰式按摩是一種古老的技術療法之一。泰式按摩是一種在泰醫經絡系統指導下進行的全身按摩。泰式按摩理論中,經脈是至關重要的。泰式按摩認為在遍布全身的所有能量通道中,有10條能量通道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這10條能量通道也被稱為“十主經脈”,包括有ITHA,PINGGALA,SUMANA,KALATHAREE,SAHATSARANGSI,TAWAREE,CHANTAPUSANG,RUCHAM,SIKKHINI,SUKUMANG[6]。并且在這些通道上面附有非常重要的針壓穴位,按摩這些能量通道和穴位能緩解疼痛,治療一系列的疾病。能量通道若受到阻塞,生命能量就會流通不暢,其供給出現障礙,繼而引發疾病。通常是指醫者運用自己的雙手或者雙腳作用于病患的體表、受傷的部位、不適的所在、疼痛的地方,具體運用按、揉、拿、拉伸、扭曲、拍、踏板等形式多樣的手法[3],以提高關節活動性和靈活性,促進血液及淋巴的循環,緩解肌肉緊張和精神疲勞[5]。事實上,泰國人認為泰式按摩是一種氣血療法。因為這些手法對氣血發生作用,能提高柔韌性和力量。泰式按摩不同于中國推拿。在泰式按摩中,每次按摩基本都是一次全身按摩,這樣做保證了對病癥部位的治療是以平衡整個身體為前提的。泰式按摩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不僅減輕一些常見的癥狀如頭痛、肩頸痛、腰腿痛、關節炎等病痛之外,還能使患者全身放松,幫助患者穩定情緒,從而有利于睡眠等。泰式按摩運動姿勢繁多,但這毫不影響它給人帶來的舒適感,能促進人體身心自然的平衡感。
泰式按摩大概已有700年的歷史,它是醫學的特色療法之一。泰式按摩是一種全身按摩,以治療及預防疾病為目的,在治療疾病中運用范圍較大,不僅治療局部,也調整全身。進行按摩治療時術者將通過腹股溝開通風門手法,腰背部按摩基礎手法,按壓腰背部的信號手法及拉伸手法4個大步驟,以增強關節活動性和靈活性,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緩解肌肉緊張和精神疲勞。在腰肌勞損的治療上,泰式按摩方法有一定療效,可以有效緩解疼痛,排除不適感,恢復腰部活動的功能。以上所述雖有待進一步研究與深化,但筆者相信泰式按摩能對腰肌勞損等疾病產生獨特的治療作用以及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以幫助人們緩解病痛,提高生活質量。
[1]Associate Professor.Dr.Vichai Auengpinitpong.The Thai massage for therapy[M].Bangkok:Suviriya Sarn,2008:129,132-147.
[2]王之虹,于天源.推拿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1.
[3] Thailand Department of Developmental Medicine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General of Thai Traditional[M]. Bangkok:Thaiphom Publishing,2006:1-3.
[4]Apichat limtiyayothin.The lecture of the thai massage therapy(Royal massage).Thai massage course of workshops 800 hours version.3 institute[M].Bangkok:Thai medicine 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2004:86.
[5] Thailand Department of Developmental Medicine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Knowledge of Thai Traditional Medicine for People[M].Bangkok:War Veterans Organization of Thailand,2009:7-8.
[6]李倩,王衛.泰醫經絡與中醫經絡的比較[J].天津中醫藥,2014,33(1):247-250.
(本文編輯:馬英,于春泉)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Thai massage treatment for lumbar muscle strain
Sutasinee Sayawadee1,WANG Wei2
(1.Thailand;2.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Recently,due to the pace of life and working lifestyle were the cause of increase lumbar muscle strain patients,now lumbar muscle strain already become Thai and Chinese common disease.Massage technique is the best way to mitigation and prevention for lumbar muscle strain.Therefore this paper was summary characteristic of thai massage technique for treatment lumbar muscle strain,with a view to the future thai massage in China further lay the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also for its better to creat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world.
lumbar muscle strain;Thai massage;treatment technique
R244.1
A
1672-1519(2016)08-0500-03
10.11656/j.issn.1672-1519.2016.08.14
2016-04-28)
Sutasinee Sayawadee(1987-),女,泰國,天津中醫藥大學國際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針灸理論與臨床研究。
王衛,E-mail:wangweitc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