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明霞
(楚雄市城市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云南 楚雄 675000)
基于城鄉統籌的縣域新農村建設規劃
閆明霞
(楚雄市城市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云南 楚雄 675000)
文章針對城鄉統籌發展的內涵進行了分析,探析城鄉統籌背景下縣域新農村建設規劃的特點與實踐,旨在為新農村建設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城鄉統籌;縣域;新農村;建設規劃
現階段,我國城鄉差距在不斷的擴大,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為了能夠解決城鄉發展差距過大的問題,我國提出了城鄉統籌發展的戰略。城鄉統籌發展戰略的核心在于由區域內高速發展的城市帶動周圍農村共同、快速發展,并且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對城鄉空間資源進行統籌,建造城鄉經濟與社會共同、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因此,基于城鄉統籌的縣域新農村建設規劃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現階段,我國城鄉統籌發展尚處于探索階段。城鄉統籌發展具有特定的內涵,是指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將農村和城市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作為統一整體進行規劃。同時對農村和城市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統一分析,并先采取相應有效的措施針對農村社會和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樣能夠有效的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目標。城鄉問題統籌處理時,應該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統籌是處理城鄉問題以及協調發展的核心,統籌城鄉發展的重點在于農村。值得注意的是,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工業對農業的支持作用,同時還應該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社會與經濟的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這樣能夠實現充分挖掘和發揮農業自身潛力的目標。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時,應該和城鎮化建設相結合,做好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工作,不斷的改進和完善體制機制與政策體系,以便于實現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目標。此外,還應該重點強調城鄉的統一規劃和建設,最終創建共同進步、相互補充、相互支持、良性互動以及地位平等的城鄉發展新格局。
2.1 縣域新農村建設規劃的類型特征。
縣域新農村建設規劃和一般以村為單位或者簡單的村莊整治存在很大的區別,它的重點是對整個縣域層面的城鄉以及整個產業統籌規劃。城鄉統籌規劃建設和城鄉一體化規劃與城鄉協調發展存在一定差別,是將城鄉一體化建設作為重要內容構成或者指導思想,并不是通過簡單的帶動和輻射作用促進農村發展,而是在于在開放以及城鄉平等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的幫助農村解決社會與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城鄉統籌規劃背景下,縣域作為新農村建設與規劃的單位,應該以城鄉統籌規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最終目標,采取各種手段幫助農村解決各種問題。縣域新農村建設和規劃的過程中應該對建設規劃內容進行調整,始終堅持城鄉互動、開放以及平等為目標,加快新農村的建設和規劃進程。
2.2 縣域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實證研究。
文章以某縣域新農村規劃建設項目為例,該區域距離周圍幾個省會城市的距離在150km以內,地理位置優越,具有非常便利的交通條件,東西向有309國道、青蘭高速公路;南北向有107國道、京廣鐵路等;區域經濟產業發眾多,包括農業、工業、第三產業,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城鄉統籌背景下,帶動了新農村建設規劃進程,具體實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擴展新農村建設內容。城鄉統籌背景下縣域新農村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新農村服務設施的建設。基于城鄉服務網絡的新農村服務設施建設應該根據農村生產服務以及農民生活的特點,創建符合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公共服務網絡。重點考慮村莊的建設規模,同時還應該考慮其在城鄉發展中發揮的作用和村莊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最終確定服務設施網絡規模以及服務設施建設數目;②對外交通設施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的本質在于城市和鄉鎮之間的互動和聯系。為了實現城鄉的協同進步和優勢互補,應該創建便利的城鄉交通網絡,為呈現之間的聯系提供便利的通道。因此在進行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應該重點對對外交通進行改進和完善,根據城鄉統籌規劃和發展狀況對對外道路進行拓寬和整治;③生態空間的建設。對于農村來說,生態空間的建設和維護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直接關系到農村自身以及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進行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應該重點對綠化走廊、自然山體、河流以及農田等生態區域進行重點建設和維護,創建城鄉生態一體的新農村,為實現城鄉的生態化、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規劃重點。城鄉統籌發展背景下,新農村規劃的重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農村建設用地的整合。通過分析我國眾多農村建設用地現狀得知,在新農村用地建設過程中存在擴大化以及強制性的影響,給農村建設用地規劃工作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現階段,我國許多農村集中居住的機會成本與直接成本都非常高,但是大部分農民都缺乏較高的生產技能,并且經濟條件不好,出現了生活與生產分離的現象。實現農村建設用地由分散向集中的轉變需要經過漫長的過程,在進行居民點建設過程中應該采用引導的方法,禁止采用傳統強制性的方式對農村用地進行強行規劃。建設環境優美的引導建設區,配備良好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能夠有效的改變農村現有的分散居住格局。此外,還應該保證新的農村用地格局能夠符合當地的設施狀況、經濟狀況、交通條件以及地形條件等;②保證推行策略的科學性與可行性。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方針為協調推進、因地制宜以及以農為本。在進行城鄉資源配置以及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應該走特色、創新以及集約路線,充分的發揮當地農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將城鎮化、工業化和新農村建設密切的聯系起來。重點打造城鎮產業群,基于此不斷的發展與壯大縣域經濟,始終堅持以全面發展為目標,以農民持續增收為核心,加強對現代農業和農村環境的建設,為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進而實現對農村的全面整治、深化改革以及建設;③正確評估與整合城鄉資源。在城鄉統籌背景下,想要加快新農村的建設進程,就需要對區域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和掌握,創建完善的評估機制對區域的資源進行綜合評價,以便于對城鄉資源進行整合之后發揮最大的價值。縣域資源主要包括以制度為核心的上層資源、人力資源、物資資源、人文資源、自然資源以及綜合資源等,縣域各資源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為了實現整個縣域的快速發展,應該綜合應用評價機制對各種資源進行評價和整合,同時還應該利用信息與流通體系和區域內部資源,獲得更加廣闊或者更大區域資源的配置權,為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在城鄉統籌背景下,新農村建設規劃應該摒棄傳統“就農村論農村”的觀念,充分、全面的了解城鄉統籌的內涵,準確把握縣域新農村建設規劃的類型特征。采取多樣化的措施加強新農村建設規劃實踐,以便于有重點、有步驟以及有計劃的實現新農村的建設。
[1]李琪.從“三下鄉”社會實踐中看黑龍江新農村建設[J].南方農機,2016,(8):14-15.
[2]蘇孝群.關于農村規劃問題的思考[J].工程建設,2008,(5):17-19.
[3]黃俊舟,趙悠,吳銀鈴.基于經濟持續發展的新農村規劃原則[J].農業經濟,2011,(3):25-27.
[4]寇建芝.當前新農村規劃中亟待解決的若干問題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2014,(23):22-23.

圖3 混料機示意圖
TU982.29
A
2096-2789(2016)12-02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