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磊
我的鄰居老王是個好廚師,他一直在一家四星級酒店當廚師長,還經常被一些私人老板聘請去當主廚。老王的妻子是公司主管,每天忙得不著家,難得的是:老王心靈手巧,做起家務來也是一把好手。不過據我觀察,老王近來不做家務,而是請了老家的一個遠房侄女來做。這個姑娘雖然勤快,但是跟老王一比,差得就不是一星半點了。我很好奇,他為什么不自己動手?老王笑著搖搖頭,說:“這樣才劃算。”
回到家細細想來,我不由得佩服老王。從表面上看,老王手腳麻利,做家務需要一個小時;侄女是新手,需要兩個小時。如果將時間也視為一種成本,那么老王做家務所花費的成本要低于侄女。如果老王追求工作效率和成本,那他就應該自己親手做家務。
但是,老王家的情況實際上是這樣的:老王當廚師時,每小時的工資是80元,而他的遠房侄女曾在一個快餐店打工,每小時的工資是10元。如果老王放棄當廚師而選擇做家務,他就會損失這80元,因此老王做家務的機會成本是80元(一小時)。如果侄女選擇做家務而不去小餐館打工,她損失的收入就是20元(兩小時)。這樣一比較,老王的損失將比侄女大。
這也是英國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的觀點。
顯而易見,老王做家務的機會成本比侄女高60元,所以侄女擁有做家務方面的相對優勢。只要他以低于80元而高于20元的價格雇傭侄女做家務,雙方就都能獲利。
引申到國與國或國與地區之間,有些行業強國的行業優勢會比他國大很多,有些則只是比他國領先幾年而已。如果強國因為每一行都具有優勢就全部由自己來生產所有商品,那么勢必忙得不亦樂乎,顧此失彼,左右為難。
(摘自《我的第一本經濟學啟蒙書》清華大學出版社 圖/千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