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庚
最近兩年,一分鐘診所在美國突然躥紅,患有常見病的病人不用預約家庭醫生,在午餐時間就可以去超市看病、取藥,而且可用醫療保險報銷。早在2000年時,一分鐘診所在明尼蘇達州就顯露了雛形。但是在當時,一分鐘診所只能付現金,醫療保險也不可用。現在,不光是藥品零售業大腕CVS,沃爾瑪、Walgreen、Kroger、Target和Rite Aid也紛紛開展了這種便利診所業務,但側重略有不同。
沃爾瑪更傾向于定位自己為家庭醫生,除了診治常見病,主要提供慢性病管理服務,每位病人每次就診需40美元,而沃爾瑪的員工則只需支付4美元;CVS和Walgreen都是按病種收費, 進行實驗室檢查、購買藥品、注射疫苗則需要支付其他費用。在一分鐘診所,主要由一位執業護士或醫生助理首診,如果初步判定是一分鐘診所可以治療的疾病,病人立刻就可以進行抽血等化驗以便確診,確診后即可開藥。
當診所內沒有醫生,或遇到診所處理不了的問題,執業護士或醫生助理會推薦病人去急診部門就診。
一分鐘診所的優點是:和動輒等待數周、節假日休息的家庭醫生相比,一分鐘診所不但速度快,不需要預約,而且價格透明,特別適于不嚴重但不能拖的常見病以及不需要醫生診斷即可完成的疫苗注射等。相較于見一次醫生就要150~300美元,保險公司也樂意支付一分鐘診所收取的診療費用。
一分鐘診所的缺點是:對于病人來說,診所內的設施過于簡陋,一些診所甚至連病床都沒有;有時,一分鐘診所的診療記錄不會送到醫生辦公室,這可能導致無法預計的藥物的相互作用、重復開藥等;看病流程非常程式化,并沒有臨床的感覺。
美國的普通居民總體來說非常歡迎一分鐘診所,但是美國醫師協會強烈反對它的存在,因為診所中的醫生均為助理醫師或執業護士,美國醫師協會認為他們不能給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療。雖然一分鐘診所的執業護士、醫生助理在理論上有醫生監督,但醫生的數量非常少,約一個地區僅一個,有時候并不能提供切實的診療服務。
(摘自《祝您健康》2015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