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級版努力實現“十三五”科技創新工作良好開局
——在2016年天津市科技工作會議上的報告

2016-02-12 01:27:43陸文龍
天津科技 2016年3期
關鍵詞:科技企業發展

陸文龍

(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天津300040)

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級版努力實現“十三五”科技創新工作良好開局
——在2016年天津市科技工作會議上的報告

陸文龍

(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天津300040)

對天津市“十二五”期間科技工作取得的成就進行總結,分析了“十三五”科技創新形勢與思路,提出未來五年科技創新工作要牢牢把握新時期、新階段發展特征,牢牢把握我市面臨的重大戰略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工作邁上新臺階。

科技工作 轉型升級 京津冀協同 創新驅動

1 “十二五”科技工作取得顯著成就

“十二五”時期,我市科技戰線積極搶抓國家創新驅動發展、京津冀協同創新等歷史發展機遇,聚焦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實施科技小巨人支撐、京津冀協同創新和科技大項目帶動等戰略,加強科技金融助推、開放創新做強、科技平臺整合、分配要素激活、委區縣聯動、高端人才聚集,推動科技工作進入重要躍升期,R&D占GDP比重預計達到3.0%,綜合科技進步水平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2015年是我市“十二五”科技發展的收官之年,全市科技工作戰線積極搶占科技創新發展難得機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攻堅克難、勇于創新,在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眾創空間等國家和我市重點戰略落實上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圓滿完成了“十二五”科技發展各項指標。

1.1 打造“科技小巨人”城市發展名片

科技小巨人行動計劃自2010年全面實施以來,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實現了“五年任務兩年完成”,2014年又實現了“三年任務兩年完成”。截至2015年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由1.25萬家增加到7.32萬家,是2010年的5.8倍;科技小巨人企業由726家增加到3,453家,是2010年的4.7倍,任務指標實現“兩翻番”。

1.1.1 強力拉動經濟增長

5年來,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占全市企業總數的比重從9%提高到22%。截至去年前三季度,工業小巨人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高出規模以上工業7個百分點,利潤高出24個百分點,稅收高出18個百分點。為去年全市實現9.3%的增長,“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2.4%,貢獻了重要力量。

1.1.2 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我市70%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和85%的小巨人企業都集中在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小巨人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16%提高到48%。

1.1.3 增強創新創業活力

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30%以上,擁有有效專利3.4萬件,占全市企業專利擁有量的44%。實施領軍企業重大創新項目118項,認定“殺手锏”產品247項、重點新產品403項。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由2010年的927家增長到目前的2,309家。促進了我市民營經濟發展,民營企業數量占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比重達到95%,一大批民營小巨人企業正成為帶動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1.1.4 擴大就業增加收入

科技型中小企業吸納就業人數占全市就業總量的25%,從業人員年均收入超過7萬元,高出全市企業職工平均工資近30%。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僅創造了財富、帶動了就業、增加了收入,而且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新創業活力,成為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1.2 國家重點戰略先行區顯著推進

1.2.1 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

加快京津創新共同體和京津冀科技新干線建設,推動以寶坻、武清等5大創新社區為載體的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深化科技部、中科院與天津市合作,累計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863計劃、97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等5 000多項,獲得國家科技經費支持超過80億元;與中科院合作項目累計超過470項。組織百家國家級院所、百所津外高校研發機構進天津等活動,引進來津發展的國家級院所及產業化基地65家,達到114家;推動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來津建設研究院、研發基地、研究生就業實踐基地。積極落實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與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60余個海外政府機構、上百個國際知名大學等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與我國駐47個國家70個駐外機構派駐的144名科技外交官搭建起對接交流平臺,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多元化科技合作框架。

1.2.2 高水平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示范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濱海高新區充分發揮核心區示范引領作用,圍繞產業發展,大力推動政策創新與落實,啟動了“津領七條”原創政策的制定,出臺了《創新創業通票管理辦法》,探索支持創新創業新模式。全市21個分園圍繞各自的主導產業,聚集各類創新要素,打造高水平研發轉化基地,在創新體系建設、發展主導產業、產學研結合、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等方面形成了強有力的支撐。

1.2.3 加快國家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城市建設

深化科技金融建設,2014年啟動科技型中小企業股份制改造工作,當年推動63家科技型企業完成股份制改造,25家實現上市或掛牌;2015年支持154家完成股份制改造,推動32家實現上市掛牌。出臺了《關于推動我市科技金融改革創新的意見》等21項支持政策,形成較為完善的科技金融政策體系;建立了種子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3類引導基金,全面提升各類基金服務創新創業和科技企業力度,不斷推動產業基金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截至2015年三季度,全市71 19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中,4,746家企業有貸款余額,貸款余額為2,275.39億元,較2012年(有統計數據的第1年)提高了64.87%,,其中信用貸款余額446.31億元,為2012年的4倍,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得到進一步改善。

1.3 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1.3.1 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

加大人才培養和聚集力度,在津兩院院士36名;新增國家“千人計劃”人才106名,達到140名;新增天津“千人計劃”426名,達到534名。新增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9名,達到75名;新增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6名,達到37名。培育和聚集國家科技創新創業人才53名;建成國家創新人才培養基地3家。加強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實施了天津市“新型企業家培養工程”,入選人才達到584人。入選天津市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達到241人,新增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名、青年科技優秀人才40名、科技創新創業人才40名,科技部創新人才計劃人選56名。

1.3.2 原始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在微分幾何、組合數學、蛋白質組學、干細胞、光學自由曲面制造、多維復用光纖通信、互聯網環境中文言語信息處理、深海水下油氣安全輸送等基礎研究領域保持全國領先,在抗腫瘤疫苗、分布式發電微網系統、光學自由曲面制造、腫瘤預防與檢測、新型鋰電池、客機座艙空氣環境控制、轉基因和分子育種、強化蒸餾過程、組分中藥等前沿技術創新上,取得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成果。“十二五”期間獲得國家973計劃首席專家項目數和經費分別是“十一五”期間的2.36和2.30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和經費分別是“十一五”期間的2.66和3.58倍;被國際三大檢索系統收錄科技論文2.3萬篇,是2010年的1.64倍,一批科技成果在Chemical Reviews、Nature、Science等國際高端刊物上發表,我市已成為國家重要的研究開發高地和高技術的原創地。

1.3.3 技術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加快8批160項自主創新產業化重大項目、科技重大專項等項目實施,在新型膜材料、綠色化工、綠色高能電池、生物醫藥等領域取得技術突破,開發出居世界領先水平的混合動力汽車控制系統、高效中空纖維系列膜組件、新型載藥血管支架、基于28,nm工藝的移動智能手機基帶芯片、國內第1臺磁力軸承真空分子泵、埃博拉病毒疫苗、GBase 8t通用數據庫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千萬億次“天河一號”、“曙光星云”超級計算機在我市研發制造,累計獲得國家科技獎勵79項,增強了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搶占了科技創新制高點。

1.3.4 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不斷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形成高端高質高新產業結構,打造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我市高新技術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 143.23億元,是2010年的1.6倍;新增國家北辰高端裝備、濱海新區新能源等14個國家高新技術和火炬特色產業化基地,總數達到2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其中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達到1 600億元,是2010年的3.4倍;新能源產業規模達到563億元,是2010年的2.4倍;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931億元,是2010年的4.75倍。科技服務業增加值達到500億元,是2010年的1.67倍。

1.4 區域創新體系更加完善

1.4.1 眾創空間建設成效顯著

全市已認定市級眾創空間106家,覆蓋全市16個區縣、濱海新區的多個功能區和47所高校,其中20個眾創空間納入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體系和支持范圍,創意魔法空間等9個眾創空間進入國家層面并獲得國家火炬計劃立項支持。共成立了40余支眾創空間服務專員隊伍,專業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注冊成立企業463家,聚集創客5,400多名、創業團隊1,200多個。近1/4的眾創空間由城區老舊廠房、閑置商務樓宇提升改造建成,降低了創新創業門檻。李克強總理、劉延東副總理和萬鋼副主席對我市發展眾創空間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1.4.2 高水平創新服務機構建設成效顯著

建成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國家超算天津中心、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研究所、天津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軍事醫學科學院天津濱海新區科研及成果轉化基地等一批國家創新大平臺,引進聚集了一大批國家創新人才、創新團隊和高成長性企業。依托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天津市濱海新區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藥制藥工程學院,啟動建設4個產業技術研究院,探索服務產業發展新模式和新機制,打造行業發展新型高端平臺。

1.4.3 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成效顯著

加大對重點實驗室的支持力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部委級重點實驗室和市級重點實驗室分別達到12家、49家和107家,我市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開發能力進一步增強。圍繞增強技術創新和帶動能力,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市級工程中心和市級企業重點實驗室分別達到36家、196家和100家,推動技術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國家級和市級孵化器分別達到36家和146家,國家級和市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別達到6家和160家,支持和服務我市企業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加快構建市場化科技服務體系,打造“科技淘寶超市”,實現我市1 000多家科技服務機構與7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網上進行對接。啟動科技成果庫上線,全方位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包括中央駐津院所、大學和市屬科研機構在內的服務機構80家、750臺(套)50萬元以上大型科學儀器面向社會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開放共享,3年來為4 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服務38 832次,服務金額達7 200余萬元。

1.5 科技支撐美麗天津建設取得新成效

1.5.1 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2013年11月我市被國家批復為全國首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范城市。3年來,分別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63輛、2 055輛和11 620輛,2015年占3年推廣總量的84.6%,累計達到13 738輛,超額完成我市向國家承諾的1.2萬輛推廣任務;出臺了新能源汽車不限行、純電動客車地方補貼、充電服務費價格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相關做法和成效獲得國務院劉延東副總理、馬凱副總理的高度評價。帶動我市整車生產企業達到10家,本地產車輛公告累計達到52項,實現客車、乘用車、專用車的類別全覆蓋,電池產業水平和規模保持國內先進水平。

1.5.2 加強科技支撐環境改善

重點圍繞生態環境建設、水安全與高效利用、資源再生與綜合利用、低碳綠色宜居、城市宜居便民等領域,實施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等一批國家與市級共性技術攻關與技術集成應用示范項目,開發了重污染天氣預警系統、區域揚塵在線監控、河道水體凈化與生態修復、化工污染場地熱脫附修復等共性關鍵技術74項,制定技術標準21項,建立工程示范點37個,推廣先進適用技術1 100項,為美麗天津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1.5.3 加強科學普及惠及民眾

以組織“科技周”、“科普微視頻大賽”、“全國科普日”、“社科普及周”等市級重點活動為依托,豐富市民的科技需求。建成87個科普基地,組織開展重點活動125場,科普講座、展覽、競賽9.7萬場,各類活動年公眾參與量達到2 287萬人次,7人獲國家級競賽獎項。啟動美麗天津科學素質提升示范工程,公民科學素質達標率提高到10%以上,形成了濃厚的尊重知識、熱愛科學的社會氛圍。

1.6 轉作風促服務上水平

1.6.1 科技幫扶困難村發展

圍繞我市生豬、奶牛、蔬菜等十大農業重點產業,遴選了8名產業首席科技特派員、34名骨干科技特派員和569名科技特派員,組建42個科技幫扶團隊,采取包村包戶的方式,為500個困難村有技術需求的3.6萬家農戶解決技術問題。在53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新品種、新技術200項,培訓農民1.42萬人,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1.6.2 加強服務支持企業發展

一是5年來篩選出1 000多家小巨人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科委班子成員每人聯系100多家企業,在政策、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幫扶。二是舉辦科技服務日和科技金融大講堂等科技服務活動269場,服務各類創新人員16 400多人次。選派883名企業科技特派員,為企業提供“殺手锏”產品開發、制定發展戰略等服務,建立服務企業發展的長效機制。三是加大科技政策宣講力度,開展了70余場政策宣講活動,惠及6 000多人次,并編輯印刷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政策、企業研發費用稅前扣除政策、高新技術企業政策等解讀手冊6 000余冊,企業了解政策、運用政策、享受政策的效果充分顯現。

1.6.3 優化環境支持創新創業發展

一是優化政策環境,制定并出臺了《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級版的若干意見》等31個推動創新創業的政策性文件和實施細則,在激勵創業、工商登記、載體建設、金融服務、資源共享、企業扶持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走在了全國前列。二是加大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落實力度,歸集的企業研發費用合計323.3億元,為企業研發提供支持。三是加大科技宣傳力度,圍繞科技小巨人、大眾創新創業等重點工作和活動,累計在中央和市屬重點媒體上刊(播)發新聞稿件1 570余篇,其中頭版頭條158篇,專版專題72個,中央媒體100余篇。四是成功舉辦發展中國家第3次院士大會、國際生物經濟大會、融洽會——國際科技融資洽談會、創新創業大賽等重大活動,提升了我市國際影響力。其中2015年我市創新創業大賽共有參賽項目2 230項,是2014年的3倍多,位居全國第2位;晉級項目數是2014年的4倍多,位列全國第2,創歷屆大賽最好排名紀錄。

2 經驗總結

過去的5年,是我市科技工作實現支撐發展、引領發展和跨越發展的5年。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得益于各部門、各區縣大力支持和協同推進;得益于各企業、大學和科研院所以及廣大科技人員勇攀高峰、銳意創新。總體來看,這5年全市科技創新形成了“領導重視、上下聯動、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2.1 市領導高度重視創新發展戰略布局

科技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加強大科技、大發展的謀劃。一是重視國家戰略的布局。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眾創空間發展等作為全市重點戰略,興國書記等市領導就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多次批示和聽取匯報,并親自帶領各有關部門和各區縣主要負責同志前往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江蘇蘇南、武漢東湖考察,直接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獲批建設。麗萍常委、樹山副市長等市領導深入調研、現場推動眾創空間建設,支持大眾創新創業;帶隊赴京津高校和院所,召開百家高校進天津、百家院所進天津、百家中關村企業單位進天津等活動,加快高端資源的引進聚集,推動京津冀高端資源流動和聚集。二是親歷親為推動科技小巨人戰略的實施。興國書記、東峰副書記、麗萍常委、樹山副市長等市領導親自帶隊、調研和組織座談會,組織開展了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工作“互看互查互學”、科技小巨人企業“互看互學”、民營科技企業座談會、“科技專列”學習考察等系列活動,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邁上新臺階。此外,市人大對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法等進行專題調研和執法檢查,市政協組織雙周座談會專題聽取科技創新工作匯報,提出指導意見和政策建議,推動相關政策的落實。總體來看,市委、市政府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擺在了全市發展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科技工作的重視,為全市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2 各部門形成協同創新合力

圍繞全市創新驅動發展,各部門協同推進,形成了科技發展的強大合力。一是協同推動重點工作落實。圍繞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市委組織部組織全市5 400名處級干部幫扶企業發展。圍繞新能源汽車示范和應用,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交通運輸委、市公交集團等部門大力推動,圓滿完成了各項指標。圍繞幫扶困難村發展,在市委組織部、市農委支持下,將科技幫扶的村莊擴大到全市500個困難村。市財政局、市國稅局、地稅局等部門積極落實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財稅和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政策,為企業解決了實際問題。二是協同推動政策制定。市委統戰部組織有關民主黨派與科委建立聯系點制度,為科技工作建言獻策。圍繞破解融資難題,與市財政局聯合出臺《信用貸款風險補償金實施細則》,在全市率先啟動了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貸款風險補償金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協同營造創新創業良好環境。市委宣傳部大力支持創新宣傳,組織協調主流媒體,營造了全社會鼓勵創新創業的良好輿論氛圍。與市商務委合作加大外向型企業發展。市教委支持建設了51家眾創空間和13個高校成果轉化中心,加快創新創業和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市知識產權局大力推動專利消零等行動,促進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與市科協合作推動科學普及工作。團市委、市工商聯、市婦聯、市總工會配合市科委開展創新創業大賽,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市金融局、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銀監局、證監局、上市辦等金融主管部門支持科技金融結合,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股改、上市掛牌發展。市統計局支持科技統計工作,及時提供個性化的統計數據。全市形成多部門協同、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工作的良好局面。

2.3 各區縣聚焦創新發展工作

各區縣高度重視并積極主動抓科技創新,多數區縣與市科委建立了委區會商制度,共同推動相關重點工作,實現了3個聚焦:一是科技資源聚焦。委區(縣)開展聯合科技招商,共同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各區縣落戶發展;東麗區、武清區與中科院、首都高校院所等開展深入合作,國家級院所和基地引進成效顯著;靜海區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等合作建設健康產業園;西青區加快聚集“千人計劃”人選、創新創業人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等人才團隊,人才引進成效顯著。二是載體建設聚焦。各區縣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創新載體、機構發展,服務區縣創新創業。濱海新區、寶坻區等區縣與中關村合作建設創新社區;南開區充分利用高校、小巨人企業聚集的優勢,加快科技南開發展。三是創新氛圍聚焦。與濱海新區政府聯合舉辦兩屆全市創新創業大賽。2015年大賽期間,各區縣參與舉辦13個獨立分賽和7個行業領域決賽,如泰達創業大賽、空港經濟區創新創業大賽等,這些都充分展現了資源聚集、多方合力的生動局面。

3 “十三五”科技創新形勢與思路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市委十屆八次全會對“十三五”時期發展思路目標和重點任務進行了全面部署,未來5年科技創新工作要牢牢把握新時期、新階段發展特征,牢牢把握我市面臨的重大戰略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工作邁上新臺階。

3.1 “十三五”時期我市面臨的新形勢

“十三五”時期,是加快實現中央對天津定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央和市委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際愈加激烈的競爭對我市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市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1 準確把握國際科技發展新形勢,增強創新發展的使命感

科技創新愈加成為世界各國的競爭焦點,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各國紛紛發布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創新戰略,力圖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全球主要發達國家掀起了“制造業回歸”的浪潮,戰略中心重新轉向實體經濟。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全球科技呈現多元開放、多點突破、交叉匯聚的態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我們要充分把握國際科技創新發展脈搏,重點部署一批重大專項和工程,開發一批戰略前沿技術,大力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與服務鏈的融合發展,結合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打造一批創新型產業集群,構筑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為我市構建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提供支撐。3.1.2 準確把握國內發展新常態,增強創新發展的責任感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已成為我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黨中央國務院對科技創新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視,習總書記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李克強總理要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黨中央在新時期確立的新的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遵循。全國區域協同發展的格局日漸清晰,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新的區域發展模式。我們要站在時代前沿,牢固樹立創新是第一動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發展理念,大力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促進科技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合理分配和流動;依靠創新打造我市經濟發展新引擎,構建我市競爭新優勢,開辟經濟發展新空間,加快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

3.1.3 牢牢把握天津發展新機遇,增強創新發展的緊迫感

“十三五”時期,黨中央對天津進一步加快發展寄予了厚望,是天津實現第1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落實中央對天津“一基地三區”定位、推動美麗天津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的關鍵時期。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京津冀協同發展、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五大國家戰略疊加,機遇千載難逢,發展潛力巨大。天津科技創新發展明顯提速,科技型小巨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加強,高端創新要素不斷集聚,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創新驅動正逐漸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為天津轉型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在新的形勢下,天津的創新發展工作要站在更高的高度,牢牢把握住天津面臨的難得發展機遇,進一步聚集高端資源,深入推進經濟與科技緊密結合,建設更加富有活力的區域創新生態體系,切實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促進科技創新發展邁上新臺階。

3.2 “十三五”科技創新的總體考慮

根據“十三五”經濟社會形勢和需求,未來5年科技工作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引領轉型、支撐產業、開放協同、雙創突破”的總體要求,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大力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中心,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動力,以科技小巨人升級版為核心,加快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努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為美麗天津建設,實現“一基地三區”定位,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在總體要求上,一是堅持把“引領轉型”作為根本任務。以增強科技小巨人升級版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技發展的戰略基點,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粗放發展向低碳集約轉變,盡快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二是堅持把“支撐產業”作為戰略重點。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和服務鏈,著力推動高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加快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加快建設先進制造研發基地。三是堅持把開放創新作為重要路徑。要把國際化開放創新、京津冀協同創新作為重要路徑,拓寬創新資源吸納渠道,促進各類資源加快向我市聚集,以科技大開放促進科技大發展。四是堅持把“雙創突破”作為關鍵環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制約創新發展的障礙和藩籬,構筑雙創空間,營造公開透明、公平競爭、開放有序的創新生態,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

在發展目標上,要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級版,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總量達到10萬家,科技小巨人企業達到5,000家,提供經濟發展新動能,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00家,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達到200家,取得一批有重大影響的科技成果,產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建成200個眾創空間,釋放創新發展活力;全面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聚集200家國家級科研院所、海內外高水平研發機構、分支機構及產業化基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高水平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社會R&D支出占GDP的比重達到3.5%,科技綜合進步水平繼續保持全國前列,努力把天津打造成為經濟活力更強、發展動力更足、創新生態更優、發展水平更高的創新創業之都、全國產業創新中心和國際創新型城市。

在任務部署上,未來5年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將圍繞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牢牢把握當前我市創新發展面臨的新機遇,從以下5方面加強布局:

一是牢牢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加快京津創新共同體建設,聚集一批國家級院所、知名企業和創新大平臺,深化大院大所與企業的創新合作,加快高端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打造先進制造研發基地。

二是牢牢把握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機遇,打造富有活力的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搭建集創新研發、孵化轉化和產業化“三位一體”的載體和集眾籌基金、眾創空間、眾包服務“三位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各分園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建成具有重要引領和示范作用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園區,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

三是牢牢把握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機遇,探索雙自聯動的機制,構筑企業走出去的高端服務平臺,加強企業融資租賃、走出去和海內外重組并購,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走出去提供寬闊的渠道和平臺。

四是牢牢把握“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廣泛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加快高端人才、技術、研發總部等向我市聚集,共建一批聯合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產業聯盟,推動科技資源在更大范圍內互動共享。

五是牢牢把握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戰略機遇,充分發揮濱海新區高端企業、人才、創新大平臺等資源聚集的優勢,形成一批集研發平臺、服務機構、領軍企業等于一體的新型創新園區和重點產業集群。

4 2016年工作部署

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和科技小巨人升級版的開局之年,是加快落實創新驅動發展、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和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戰略的關鍵一年。我們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動科技小巨人升級版實施,著力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著力加強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著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和市場化的科技服務體系,著力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著力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新活力,著力聚集國內外高端科技資源,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8萬家,科技小巨人企業達到3,80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 800家,力爭達到3,000家;設立并購引導基金,并購國內外企業50家,實現掛牌上市企業達到180家;建設眾創空間20家,聚集國家級科研院所、海內外高水平研發機構及產業化基地20家,支持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海外研發機構等100家;全社會R&D支出占GDP的比重達到3.1%,科技綜合進步水平繼續保持全國前列,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再上新水平。重點任務包括:

4.1 實施科技小巨人升級版

按照《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級版的若干意見》等要求,著力推動能力升級、規模升級和服務升級,實施領軍企業培育、科技小巨人“小升高”、高端人才引進培養、科技小巨人企業“小壯大”等10個工程,完善各類服務和支持體系,聚集各類資源,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總量達到8萬家;加大科技小巨人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力度,科技小巨人企業達到3,80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力爭達到3,000家;支持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市場開拓、融資及人才培養能力,支持企業開展商業模式創新,認定和培育科技領軍企業100家。

4.2 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

通過政策聚焦、資源聚集和開放創新,實現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一區二十一園”建設的3個升級。一是實施園區創新體系升級,建成市級以上研發機構達到100家,建成眾創空間力爭達到50家,建設10家跨園區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快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建設,推動各類創新主體互動、合作和創新發展。二是高端產業集群發展升級,促進創新鏈、資金鏈、服務鏈和產業鏈4鏈融合,圍繞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700家、領軍企業超過30家,分別占到全市的50%以上,打造一批明星品牌,形成高端產業集群良性發展態勢。三是實現開放創新升級,充分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制度效應、載體效應和品牌效應,打造一批高端創新平臺,引進聚集各類高端人才400名,并購國內外企業15家,引進聚集一批高端創新平臺、研發總部、國家大院大所,形成高端資源加快聚集的良好態勢。

4.3 加強京津冀協同創新

加強創新共同體建設,積極推動五大創新社區發展,啟動建設3個創新社區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在人才、技術、科技園區等合作方面取得新突破。拓寬京津冀協同創新渠道,繼續舉辦百家科研院所走進天津等各類大型會議和活動,聚集國家級科研院所、海內外高水平研發機構及產業化基地20家。進一步深化部市、院市等合作,加強與中關村的合作,促進中關村科技資源、創新要素、服務體系向天津聚集。探索三地開展聯合研發機制,在平臺共建、資源共享、人才流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4.4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加快《天津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修訂工作,健全激勵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制度,完善成果處置、收益分配制度和科研評價體系,強化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主體地位,激勵科研機構與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啟動《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立法調研,充分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制度、資源、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在核心區建設、管理體制、規劃建設、產業發展、科技金融等方面開展立法調研,為促進和保障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提供法制保障。加強科技計劃管理創新,修訂《天津市科技計劃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與國家科技計劃對接,完善和規范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制度,全力做好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的制度建設、科研信用體系和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4.5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推進眾創空間示范工程建設,新建20個眾創空間,推進眾創空間財政補助資金等政策落地;充分發揮好眾創空間對創新資源的聚集效應和帶動效應,提升市場化專業化服務水平;圍繞各區縣和園區特色產業發展,聚集創新創業人才、創業導師和服務團隊;組織好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進一步濃厚創新創業氛圍,激發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熱情。

4.6 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

以國際科技前沿、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戰略高技術研究為重點,加大面向科技前沿的自由探索和技術開發,取得一批重大科學研究成果,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的制高點。圍繞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領域,啟動實施一批重大專項和示范工程,開發出一批國內領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發展前景的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促進先進適用技術轉化應用。

4.7 強化科技金融結合

完成科技企業股改150家,推動企業上市掛牌60家,海內外并購50家。創新科技金融產品,設立政策性擔保資金、海內外并購基金、推動投貸聯動,引導企業利用各類債務工具融資;充分發揮眾創空間種子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引導資金、創業投資引導資金等引導資金作用,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進一步提升科技金融專營機構服務水平,完善區縣科技金融對接平臺功能,加強全市科技金融培訓力度,持續做好“金橋之友”科技金融大講堂等系列培訓活動,構建多層次、多渠道投融資服務保障體系。

4.8 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

深化實施互聯網跨界融合、智能機器人、大數據、新藥創制等科技專項和示范工程,支持開發國內領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發展前景的“殺手锏”產品100項,支持開發重點新產品100項,提升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應用,鼓勵制造業延伸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及商業模式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圍繞我市重點產業領域,引進、聚集和培育一批產業龍頭企業和上下游創新企業,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

4.9 推動新能源汽車推廣和應用

細化推廣目標和基礎設施建設目標,進一步加快公共領域的推廣進度,做好“十三五”推廣規劃;落實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資金,提高消費者車輛購置性價比,保持市場的穩定發展;繼續優化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完善政策體系,確保國家要求的落地,重點突破充電樁進小區、進單位和進停車場等瓶頸問題,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創新商業模式,大力推動乘用車分時租賃、物流車整車租賃等新的推廣方式;建立覆蓋全市的三級新能源汽車運行監控管理平臺,保障新能源汽車安全運營;加強技術攻關,重點突破新一代電池技術,提高車輛整體性能;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增強我市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加強領導小組辦公室自身能力建設,組建專門的管理機構和專業化支撐機構,配備專職人員,進一步增強工作前瞻性和系統性,加大統籌和協調力度。

4.10 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繼續加強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等高端創新平臺建設,引進和聚集各類人才、技術、成果來我市轉化和產業化。對接《中國制造2025》和我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支持建設企業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和海外研發機構等研發機構、平臺100家。支持“科淘網”等科技服務電商平臺發展,形成“互聯網+科技服務”的新型科技服務模式,促進大型科研儀器、科技金融、科技信息等資源的開放共享。強化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間的有機對接與合作,支持大學、科研院所以及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服務。實施企業創新券制度,支持企業向服務機構購買與其科技創新創業活動直接相關的研發設計、檢驗檢測、成果轉化、科技咨詢等服務,盤活科技資源,降低創新成本,激發創新活力。

4.11 深入開展科技幫扶工作

大力發展農業科技型企業,促進一二三產融合,延長產業鏈條,帶動農戶融入產業鏈,重點支持支持農產品加工流通、電子商務等,增加農戶產業鏈增值收益。推動特派員創新創業,促進產學研合作,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促進農業增效。科技幫扶特派員達到700人,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基地達到60個,示范新品種、新技術300項,拍攝并播發先進實用技術視頻100部,組織培訓、觀摩、對接200場次,培訓農民2萬人,進村入戶技術指導1萬人次,使困難村農戶收入持續增加,提升農業競爭力。

4.12 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繼續抓好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培養計劃。重點對接市人才領導小組部署的“千人計劃”、“特支計劃”等各類人才計劃,組織和開展我市科技領軍人才學術交流活動,啟迪創新思維、促進知識創新,提升我市科技領軍人才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對接國家科技部的科技創新人才計劃等,使我市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進入國家隊。深化新型企業家培養工程,建立更加有效、規范的企業家培養制度,遴選150名新型企業家,進一步推動新型企業家隊伍建設。

4.13 深化國際科技合作

深入落實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天津市成果轉化交易市場”和“科技外交官服務平臺”的功能,大力引進聚集海外研發機構、高端技術轉移機構、創新創業團隊以及高水平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支持企業出海并購,設立1億元并購引導基金,提供法律、金融和風險管理等相關服務,并購國內外企業50家。啟動“一帶一路”專項,重點支持科技型小巨人企業、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與沿線國家創新主體開展各類創新合作,共建聯合研究中心、實驗室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科技資源向我市聚集。

4.14 支撐美麗天津建設

加強社會發展領域共性技術開發利用,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的集成應用和科技成果的轉化,提高城市現代化水平。加強美麗天津科技示范工程的實施,加強成熟適用技術在民生領域的推廣應用。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抓好科技周、重點科普日活動、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示范校建設,支持科普軟件、科普圖書和科普裝備的創作及推廣,促進科普基地對全市市民的免費開放,組織科普微視頻大賽、科普講解員大賽、優秀科普圖書評選等活動,與電臺等媒體策劃專題活動進一步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質。

4.15 強化黨建保障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強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機關建設,聚焦工作重點,確保政令暢通;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權力,維護中央、市委權威。狠抓作風建設,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堅決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回潮,嚴格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紀檢監督責任,加強干部教育和監督管理,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打造忠誠忠實、干凈干事、擔當擔責的干部隊伍。確保安全生產,落實單位主體責任,提高人防、物防和技防水平,實現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實現零容忍。■

Implementing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Building Upgraded Versions of Young Technology Giants to Strive to Realize a Solid Start for the Scientific Innovation Work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A Report at Tianj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ference in 2016

LU Wenlong
(Tianjin Municip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Tianjin 300040,Chin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gained in Tianjin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eriod were summed up.The situation and thought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 were analyzed.In the end,it proposes that to carry out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work in the next five years,development features of both the new period and the new stage should b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and major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for the city be firmly grasped to deeply implement the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ush the innovation work to a new lev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Beijing-Tianjin-Hebei collaboration;innovation-driven

N99

:A

:1006-8945(2016)03-0001-09

2016-02-02

猜你喜歡
科技企業發展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科技助我來看云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科技在線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科技在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成人亚洲视频|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亚洲高清无码精品|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91在线丝袜|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视频| 国产黄色爱视频| 国产白浆视频| 亚洲自拍另类| 欧美黄网在线|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五月婷婷伊人网|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999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亚洲婷婷丁香| 91娇喘视频| 99ri国产在线| 欧美啪啪网|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日韩av手机在线| 欧美激情首页|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日本精品影院|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九色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在线网站18禁|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 日韩视频福利| 五月天在线网站| 国内精品小视频福利网址|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 色噜噜久久| 亚洲无限乱码一二三四区|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 亚洲婷婷丁香|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狂喷潮在线观看2345| 国产色偷丝袜婷婷无码麻豆制服|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黄色高清| 婷婷六月综合网|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自在线播放| 欧美v在线| 美臀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无码在线激情片|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8090成人午夜精品| 亚洲天堂首页|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