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祥
(天津濱海職業學院 天津300456)
提升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以天津濱海職業學院為例
陳天祥
(天津濱海職業學院 天津300456)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深度融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悄然而至。論述了高等職業院校應抓住這一重大歷史重大機遇,結合國家“雙創精神”,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科技創新工作中培養創新能力,完善組織機構管理,健全制度保障體系,加強實踐,營造濃厚的校園科技創新氛圍。
校園文化建設 科技文化創新 教育中國夢
1.1 科技文化創新工作現狀
筆者所在學院從 2012年開始,開創了每年一度的學生科技(文化)作品評選活動,并以此來帶動校園科技文化創新。活動圍繞“崇尚科學、萬眾創新”的主題,由主管院長掛帥,作為學院重點工作之一。
1.2 存在的問題
目前學院的科技文化作品展已經開展了四屆,雖然每一屆不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比往年有很大的進步,但是縱觀這幾年的狀況,其中還存在諸多問題。
1.2.1 學生能力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
從近幾年的參賽作品來看,不乏能力突出的優秀學生,但從總體上看,這些學生的占比還是相對偏少。總體水平差距將直接影響科技創新活動質量的提升。
1.2.2 機制缺乏,致使考試成績與科研創新雙不管
由于現代教育已逐漸轉向大眾教育,掛不掛科成為許多學生的目標,導致許多優質生學習動力不足,缺乏鉆研和競爭意識,普遍存在科研能力較低,學生參與科技創新熱情不高等問題。
韓琳表示:“雖然‘輕食’是‘大健康’概念里‘剛需又高頻’的內容,但面臨不規范的行業生態,競爭激烈的市場,小店很難存活下去。”在“輕食”市場普遍打價格戰的同時,韓琳堅持食材標準的結果就是:這家可供堂食主做外賣的餐廳僅存活了三個多月,創業宣告失敗。
1.2.3 作品相對單一,缺乏創新性
科技作品相對單一,創新性不夠的主要原因是校企產教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不夠,企業沒能真正參與到科技創新的核心過程中來。與此同時,各系部沒有真正打破專業壁壘,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實現專業間的相互合作。
2.1 加強頂層設計,全面提升學生興趣
以提升“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為抓手,將培養學生實踐動手及科研創能力新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其貫穿于日常教育教學與學生工作的全過程。借助學院管理制度的建立,為學生搭建一個學習及科研創新的公共平臺,通過全員參與,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科研創新的興趣問題。
通過深度挖掘不難發現,目前的課堂教學,所學專業知識和生產實踐之間仍然存在著較大距離,致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較差。要深度研究通過科技創新,有效引導課堂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的問題。只有通過問題導向,有效引導學生對科研項目的鉆研,才能真正落實科技創新,實現產教融合、產學并舉。同時,通過實戰演練,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創新。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和產業形態。高職院校應有效把控“中國制造 2015”的歷史時機,結合學院未來發展方向,站在國家高度,科學合理地進行學院頂層設計,力爭實現課堂教學和科技創新合二為一。在充分利用學院現有科技資源的同時,圍繞制造業重大共性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加大校企合作,實現社會、企業、學校、學生多維互動與共贏。
2.2 有效利用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加大創新人才培養
國家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特別是創新人才的競爭。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方針,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激勵廣大學生積極投身各類創新創業實踐,學院專門建立了天津濱海職業學院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旨在培養創新人才。
在有效把控國家“雙創”精神的同時,利用學院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的有利條件,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及學生工作中,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及主體地位,引導并培養其從事科研實踐的能力。通過積極引導,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制造業人才隊伍。
2.3 引入問題導向,增強參與者主觀能動性
新常態下,對于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理解,已經變成了“成績不是不重要,但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不能一再追求學習成績優秀,而應轉為追求學習質量,最終目標則是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綜合提升,即實現教育行業的“中國夢”。
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學校要為老師及學生提供空間,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通過問題導向,調動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個性的多樣性、自由性和首創精神,甚至是愛好挑戰,這一切都是進行創新和革新的保證”。只有通過各種科技創新活動,廣大師生進行個性化、自由性的設計,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師生的潛力,最終達到自我實現;只有通過不斷的自我實現,帶給師生成就感,才能輸入新征途的動力。
2.4 打破專業及校企界限,增強科技作品的時效性
校園科技文化創新,是學院教育教學水平提升的一項綜合指標。站在學院及區域經濟發展的高度,統籌學院周邊有實力的典型企業及學院各專業的優勢項目,強強聯合,打造精品團隊,并以此帶動相關專業的科技創新綜合實力。
校企深度融合,邀請企業一線技術骨干一起參與,借助他們對當前市場的把控能力以及敏銳的前沿視角,提升學院科技項目的水平。通過企業的實際參與,發揮專業優勢和團隊整體優勢,兼顧學生后期的發展,使學院科技創新項目既體現科技專業特色,又能突出文化特色,使其有可能從單一的科研產品,最終轉變為商品。
2.5 讓創新成為生活習慣,保證與時俱進
創新的核心就是改變、提升、產生新的價值。當創新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它必然產生壓倒一切的能量,使不能變成可能。只有通過不斷創新、統籌、整合,才有可能讓物流專業的學生了解無線射頻技術,讓機電專業的學生欣賞機器搭配的美感,讓藝術專業的學生掌握逆向加工的快捷。只有讓創新成為生活習慣,與時俱進才能不再是一種目標,而是一種行動。
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活動中,存在著參與人數少,學生缺乏科技創新意識及興趣,缺乏創新型思維能力,學術氛圍不濃等問題。高職院校提升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首先要從提高學校科技創新意識入手,完善科技創新組織管理機構,健全制度保障體系,加強科技創新的實踐環節,塑造高校校園文化,營造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
[1]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Z].
[2] 李學麗. 加強研究型校園文化建設 提高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J]. 山東省團校學報,2011(2):52-54.
[3] 楊懷中,陳學清,胡仕勇. 當代大學生科技文化素質的調查分析[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162-166.
[4] 李國強. 以創新能力為目標,構建創新人才培養體系[J]. 中國高等教育,2007(10):35-37.
Ways and Methods of Improving On-Campu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ultivation: A Case Study of Tianjin Coastal Polytechnic
CHEN Tianxiang
(Tianjin Coastal Polytechnic,Tianjin 300456,China)
China’s ongoing globalization is promoting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modern manufacturing industry,which will lead to a profound industrial revolution.Anew round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is coming.The paper explores how to develop innovation capacity,optimize organization management,perfect the system of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and strengthen practical works to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of on-campu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y higher occupation colleges through grabbing the great opportunity,combining the national “Double Creation Spirit” and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ies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innov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China Dream in education
G304
A
1006-8945(2016)01-0001-02
天津濱海職業學院2015年度院級課題“科技文化作品水平提升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編號:2015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20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