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國土資源局富陽分局 陳雙蘭 彭 捷
加快土地綜合整治 服務新農村發展
杭州市國土資源局富陽分局 陳雙蘭 彭 捷
近年來,杭州市富陽區以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為抓手,結合“三改一拆”“四邊三化”“空心村”整治、地災防治、農業綜合開發等工作,統籌兼顧,依托規劃,鼓勵鄉鎮(街道)加強建設用地集中連片復墾整治,盤活內部閑置存量土地,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實現農村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較好解決了新農村建設的土地空間和建設資金問題,有力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改善村居環境面貌。全區連續十四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2013年被評為全省“百萬”造地保障工程建設先進集體,新桐鄉孫家村墾造耕地項目榮獲浙江省“十佳”示范項目稱號。
統籌結合土地利用、村莊建設、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境、社會事業等內容,科學合理地編制土地整治規劃,注重保持農村風貌和當地特色,保留傳統的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積極元素,建設與城鎮同樣便利而風貌有別的現代農村,保證土地整治、新農村建設同步推進。在農整項目具體實施時,將農村宅基地審批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等工作相結合,引導鼓勵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提倡建設聯立式住宅和公寓式住宅,以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為載體,推進新農村的改造建設,創立了“小塢模式”“里塢示范”“湘溪樣板”等示范模式。自2011年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以來,富陽區共確定并完成規劃編制及專家評審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39個,規劃總復墾新增耕地面積6570畝,涉及23個鄉鎮(街道)164個行政村,搬遷農戶7451戶。目前,全區15個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已獲省政府批復,5個項目已在報批中,總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面積2758畝,設計搬遷農戶3000余戶,農房改建造1200多戶。
1.明確責任,強化考核
2011年成立了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副區長任組長。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過問和部置相關工作,把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列入鄉鎮(街道)年度專項工作考核內容,明確鄉鎮(街道)主要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區委區政府督查室定期對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督查,并納入政府對鄉鎮街道的專項考核,確保具體的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任務和責任落實到位。
2.完善制度,規范管理
近年來,先后制定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實施意見》《關于新增耕地補助資金的實施辦法》《富陽區土地整理工程質量標準》《富陽區土地整理項目竣工驗收辦法》《富陽區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辦法》《富陽區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實施細則》《富陽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規范土地整治管理工作的通知》《富陽區農村土地整治項目驗收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建立了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聯合踏勘立項、聯合驗收、后期管護、耕種補償、竣工審計等各項制度。同時,還出臺了《關于深入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實施意見》《關于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補充意見》《關于進一步規范土地整治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明確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提高補助標準,制定工作計劃,強化過程管理,確保工程質量,落實后續耕種。富陽區現行具體土地整治項目補助標準為,墾造耕地(耕地)5萬/畝,(水田)17萬/畝,建設用地復墾45/萬畝,“旱改水”8萬/畝。
3.專款專用,公開公平
目前,富陽區共有151個村實施了農村土地綜合整治,2011年以來累計立項21370畝,完成驗收新增耕地面積12065畝(含墾造耕地和建設用地復墾),其中建設用地復墾完成驗收新增耕地面積4000畝,已累計投入補助資金10億余元。同時,為嚴格規范資金使用,發揮資金配套效益,做到專款專用,杜絕資金挪用,嚴禁資金截留,明確項目資金必須主要用于項目工程、房屋拆遷補償、青苗賠償、安置房建設等費用,切實維護群眾的利益。特別明確了各鄉鎮(街道)在充分考慮各地實際情況下制訂各自轄區內的建筑物拆除補償政策,要求鄉鎮(街道)對拆除建筑物所有權人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拆除面積的確認進行核實,做到復墾地塊拆遷補償政策透明,實施公平、公正、公開。通過對節余資金的統籌管理使用,極大地保障了新農村建設,特別是彌補了農村住房改建造以及村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項目建設資金的不足,據統計,僅2013年度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結余資金就達2億多元。全區有很大一部分鄉鎮、村的農居點建設、村莊環境改造、基礎設施配套等項目的資金,基本來于自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結余資金,如萬區鎮新民村、彭家村,洞橋鎮查口村、石羊村,胥口鎮里塢村、新崤村,常安鎮幸福村,湖源鄉新綠村等。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涵蓋了建設用地復墾和新建設區建設兩個方面,其中新建設區建設首先保障項目區內農房安置建設。對此,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土地利用現狀和村莊建設規劃,綜合把握資源、資金和政策的整合力度,廣泛征求和尊重群眾意愿,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合理確定項目區。在引導農戶轉變傳統建房、鼓勵節約集約用地的基礎上,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統籌推進的方針,以群眾是否接受為標準,在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中,探索創新“公寓+聯排+老年公寓”的農房安置模式。既有單獨采取公寓或聯排或老年公寓的,也有采取“公寓+聯排”或“公寓+聯排+老年公寓”的,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建房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農村建房難問題。現已搬遷農戶近3800戶,完成農房改造建設2780戶,新建農居點85個,建筑面積達68萬平方米,解決了1.2萬農村人口的住房問題。同時,對建設用地復墾置換指標,做到優先保證農民建房、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建配套建設,并留足農村發展空間,確保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落實農民后續保障。
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種宣傳載體,深入淺出地宣講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相關政策,推廣介紹各地的典型做法與成功經驗,統一和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讓廣大群眾真切地感受到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帶來的新變化,進一步激發了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各相關職能部門齊抓共管,分類指導,建立健全了工作組織協調機制,做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服務和管理工作。同時,通過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管理機制和退出、流轉機制,以及農整項目“遷村并點、整村搬遷、舊村改造、城鎮社區”等四種類型,鼓勵連片拆除危房舊房,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推進土地節約利用,控制農居點人均建設用地、農村宅基地面積和農房面積,滿足農民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和享受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際需要。通過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獲取了建設用地復墾指標,實現了耕地占補平衡,從而緩解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土地供需矛盾,尤其是依托中心鎮、中心村規劃,促進了美麗鄉村各項建設施設,使村莊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為描繪“富裕陽光的富春山居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