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佳
現代投資推廣體系的“深圳模式”
雷佳
投資推廣機構作為代表國家(地區)參與增量資源國際競爭的專職機構,對促進各國、各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以及增強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世界上已建立了500多個國家級和地區級投資推廣機構,密切關注和深入研究各國、各地區投資推廣機構的發展現狀和運行規律,將有助于借鑒先進經驗并升華投資推廣內涵。文章以倫敦、香港、新加坡等地投資推廣機構發展經驗為藍本,結合深圳探索構建現代投資推廣體系的經驗與做法為實例,為推動全國各地投資推廣機構實現升級發展提供了參考路徑。
投資推廣;深圳模式;“筑巢引鳳”戰略
投資推廣(或投資促進)工作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為吸引外來投資,推動本國、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針對潛在投資者開展的一系列營銷活動。投資推廣機構或投資促進機構,是為有效開展本區域投資推廣工作而成立的投資推廣實施機構。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已建立了500多個國家級和地區級投資推廣機構,只有極少數國家尚未建立。密切關注和深入研究各國、各地區投資推廣機構運行規律,將有助于我們借鑒并深化投資推廣工作。
投資推廣機構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90年代迅速擴張。投資推廣旨在推介當地的區位優勢,將潛在優勢隨著投資者的認知轉化為現實優勢,引進投資,其核心包括形象塑造、招商引資和投資服務。隨著全球投資推廣在深度和廣度上的拓展,其重心和方法也在不斷演變。
目前,在國內外學術界和行政領域,一般認為世界投資推廣已歷經三個發展階段,正處于或即將處于第四階段。第一階段主旨是向外資開放本國或本地區市場,采取有利于市場發展的政策,減少外國直接投資流入的壁壘和障礙,提高外國投資者的待遇標準;第二階段開始向外國投資者“推銷”其區位優勢,為“所有權優勢”和“區位優勢”的結合創造機會,這一階段產生了大量的投資促進機構。1995年,“世界投資促進協會”成立;第三階段轉向“目標投資促進”,即結合自身經濟發展需要和自身的區位優勢,將目標鎖定在某個產業、某些投資國或特定的跨國公司,并通過轉移技術、增加就業和資本積累帶動本國或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正處于或即將處于的第四階段,是既關注投資促進成本,又關注投資促進效益、還注重投資促進有效性的時期。其工作重心將從較低層面——片面強調量的擴張,轉變為較高層面——量的擴張與質的提升并重。當前我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勞動力等要素成本呈較快上升趨勢,外商投資優惠措施逐步取消,傳統招商引資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當前形勢需要,迫切需要構建新型現代投資推廣體系。
(一)倫敦發展促進署
2011年,倫敦市政府將倫敦投資局、倫敦教育局及倫敦旅游局合并成全新的倫敦發展促進署(London&Partners),意在充分共享其在城市推廣方面的資源,以嶄新的姿態迎接世界經濟變局中的各項挑戰。
其主要經驗啟示:一是圍繞城市品牌開展宣傳推廣,借助2012年倫敦奧運會籌辦契機,倫敦發展促進署委托專業機構創建出一套清晰、富有個性化的城市品牌形象標識,廣泛應用于政府官網、地鐵、公交站臺等多種場合,形成了巨大的曝光度和影響力,成功將倫敦乃至英國推向了世界舞臺的中央。二是借助明星營銷,比如安排倫敦市市長鮑里斯·約翰遜訪問中國期間,通過設置市長“搭乘北京地鐵、騎行黃浦江畔、乘坐天星小輪”等體驗式營銷行為,廣泛贏取本地民眾關注,全方位展示倫敦城市的親和力。三是在美國、德國、韓國、中國、印度等9個國家設有11個海外分支機構,負責大倫敦地區投資、旅游和教育領域在全球的推廣、宣傳及促進工作,其中新興市場地區分支機構占比達36%。
(二)香港投資推廣署
成立于2000年7月的投資推廣署(Invest HK)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下屬部門。按照前署長盧偉思說法:“投資推廣署的職能類似內地的商務部。但雖是政府部門,所要做的好像是明星的全職經紀人,甚至比經紀人要做的還要多。”
其主要經驗啟示:一是業務流程清晰、分工明確,按照“全球推介、策劃計劃、籌組公司、開業、拓展業務”等五個階段劃分業務板塊。二是建立了強大的資源庫和數據庫,能及時提供有關投資香港的信息,方便投資者查詢,提升內部管理。三是建有完善的海外推廣網絡,辦事處遍布全球28個主要商業城市,其中新興市場地區占比達61%,并有專責團隊服務各重點行業的投資者,海外辦事處人員約占全署總體人員編制一半。四是依照“總部做產品、網點做市場”的分工協作關系,采取“市場把客人接回來,總部提供專業服務”的做法,各司其職,共同拓展投資。
(三)新加坡經濟發展局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于1961年成立,即在新加坡1965年建國前就已成立。當前,經發局為新加坡貿工部下屬的10個法定機構之一,既隸屬于貿工部,又相對獨立。經發局擁有自己的理事會,大多數理事會成員由新加坡私營部門高管擔任。
其主要經驗啟示:一是職能強大,負責規劃與執行新加坡經濟發展政策,擁有豐富、強大的政府資源,全面參與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園區發展支持、各類扶持基金激勵、企業引進一事一議等事項。二是組織架構上設有理事會、國際咨詢委員會,下設私人投資公司、合作機構,充分外延的組織架構對調動社會資源具有十分直接的作用。三是內設部門方面專業與綜合并重,強調產業分工、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有利于突出政策研究在為產業部門提供專業化支撐的重要性。四是服務專業高效,具備長期積累的專業能力及數據庫支撐,能夠為企業提供諸如投資方案策劃、人才聯合培養、產業研發支持等有價值的服務。
(四)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
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IE Singapore)是隸屬于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的國家法定機構,其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的貿發局。2002年,隨著新加坡海外經濟蓬勃發展,貿發局在原有拓展國際貿易關系的職責之外,加入協助本地企業到海外投資及擴展的新職責,并更名為國際企業發展局。
其主要經驗啟示:一是實施國際企業合作計劃,旨在幫助企業建立和擴展海外業務能力,主要通過了解企業發展戰略,以定制化方案方式協助企業解決業務能力建設、人力資源開發、市場準入分析等方面的需求。二是實施市場前期援助計劃,通過設立總額達1400萬美元的政府基金,向尋求專業服務的企業提供財務支持。三是全球海外中心網絡建設偏重于新興市場,其在全球五大洲設立了超過39個海外中心引導本土企業拓展國際業務,新興市場地區分支機構占比高達82%。
當前,深圳市正處于爬坡越坎、高位求進的關鍵階段,如何在各地招商引資千帆競發的新一輪激烈競爭中改革創新、轉型升級、不斷調整,構建現代投資推廣深圳模式,為深圳市再造輝煌注入強大動力,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一)新時期投資推廣理念的形成
全球視野。增量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投資推廣機構競爭的廣泛性和激烈性;海外投資推廣機構普遍在全球范圍,尤其是新興市場地區設有投資推廣網絡,目的在于第一時間發掘優質項目,建立直通渠道,走在前列。
專業導向。投資推廣工作的專業度要求,是區別其與普通政府公共服務部門的重要差異所在。海外投資推廣機構在架構設置、人員安排、管理機制等方面,無不體現了專業機構的高標準與高規范。
主動作為。投資推廣工作需要不斷挖掘目標客戶潛力,摒棄被動等待的行為習慣,展現“全職經紀人”的主動性和快速響應能力。
調動資源。在城市營銷、市場推廣、數據挖掘、投資咨詢等專業服務領域,海外投資推廣機構普遍與第三方伙伴開展緊密合作,借助市場的力量完善自身業務功能。
新時期投資推廣工作要從“全球視野、專業導向、主動作為、調動資源”等創新理念入手,注重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只手”作用,創新政府統籌引導方式,探索市場主體招商新渠道,推動招商手段從單純的政策性招商向專業型招商、服務型招商、市場型招商、環境型招商等非政策性手段轉變,進一步提升城市的產業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開放型經濟格局以及綜合營商環境,為城市經濟、科技、社會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二)“深圳模式”的主要經驗與做法
在廣泛借鑒海外投資推廣機構發展經驗基礎上,我們堅持以新時期投資推廣理念為指導思想,經過四年多的探索,結合深圳實際情況,提出了“筑巢引鳳(NEST)”戰略,即以 Network、Environment、Schemes、Talents為主要抓手,構建具有“全球網絡、優質環境、支撐體系、專業團隊”特征的現代投資推廣體系。主要經驗及做法如下:
拓展渠道打造全球網絡(Global Network)。一是建立全球投資推廣網絡。以深圳市駐北美、歐洲、日本、澳洲經貿代表處以及駐北京、上海辦事處為核心,并通過協議合作、服務互換及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在全球38個主要發達城市布局,同時與300余家海內外商協會建立廣泛聯系;以此為框架基礎,每年在全球各地組織舉辦10場以上投資推廣活動,覆蓋2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深圳與世界的交融互通推向新的高度。二是搭建創新資源直通渠道。在美國硅谷、以色列等世界一流創新創業高地搭建8條“全球創新創業直通車”,推動深圳重點園區與當地專業機構建立“一對一”資源流通渠道,實現企業、人才、項目、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互聯互通。三是積極利用網絡等招商新陣地。建設“官方網站+項目管理系統”一體化信息系統,力求實現項目信息與載體資源的網上對接及流轉跟蹤,提高“信息”到“項目”的轉化率;探索建立“手機應用+微博+微信+LinkedIn”移動互聯信息傳播體系,搭建全天候線上互動宣傳平臺,有效擴大投資推廣影響力。
強化服務打造優質環境 (Premier Environment)。一是提高政府服務針對性及含金量。建立項目評估、流轉及跟蹤機制,對重大項目提供“投資咨詢、政策解讀、戰略規劃、考察選址、注冊運營、臨時辦公、商務拓展”等全流程服務,必要時提請市領導召開重大項目協調會,集中研究解決企業投資困難;深度介入行業領軍企業高端事務活動,以聯合舉辦企業年會為契機,開展定向招商活動,吸引重大項目落戶。二是引入社會力量搭建服務對接平臺。建立全市統一的投資推廣咨詢服務平臺,推行“一站式”服務理念,引入社會機構參與管理,分流事務性投資服務工作;設立深圳市國際投資推廣聯合會,以行業協會的模式為企業、機構、社團、園區等各類主體搭建資源對接共享平臺,簡化投資鏈條、提供增值服務。三是建立營商環境評估及優化機制。聯合金融、稅務、人事、市場監督、海關等部門舉辦政策說明會,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在市場準入、通關、知識產權保護、產業支持等方面的需求;委托第三方咨詢機構根據深圳發展階段和產業特點設立營商環境評估體系,從專業視角開展評估工作,在各部門的共同參與下跟蹤反饋優化營商環境。
統籌協調打造支撐體系(Supportive Schemes)。一是健全招商工作體系。在外部機構建設方面,推動在各區(新區)建立專職投資推廣機構,全系統編制內人員突破200人,并在機構協會、重點園區等范圍內培育逾千名“兼職投資推廣專員”,人員力量持續向基層和一線延伸;在內部單元設置方面,將招商業務職責從“區域劃分”變更為“產業劃分”,提升統籌產業資源的能力,并增強其與產業主管部門平等交流合作的自主意識。二是優化軟硬件支撐體系。集結70多個產業園區組建全市投資推廣重點園區體系,儲備產業用房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米,解決重大項落戶載體問題;鼓勵園區提升智慧化服務水平,整合入駐企業共性服務需求打造“拎包式”創業環境;引導園區探索“產權換股權”、“租金換股權”等招商運營模式,將企業融資需求與園區長期回報進行有效嫁接,形成產融互動平臺。三是完善政策體系。在政策應用方面,綜合集成現有總部政策、產業政策、人才政策,最大限度為優質企業和團隊落戶深圳創造良好的起步環境;在規劃編制方面,按照“同步規劃、同步開發、同步招商”理念,針對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國際生物谷等15個重點開發區域編制專項招商規劃,優化城市產業布局。
重視智力資本打造專業團隊(Professional Talents)。一是實施精準招商策略。聚焦重點產業和關鍵領域,積極謀劃在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無人機、石墨烯、融資租賃、文化創意等領域開展產業鏈招商,為產業持續發展挖掘優質增量;緊盯世界500強及大型企業發展動向,開展“點對點招商”。二是重視前瞻性研究及實踐。聯合社會咨詢力量對招商目標國家、產業和企業進行前瞻性分析,梳理并建立“招商目標資源庫”,為一線招商提供業務指引。三是借助專家智庫提高運作能力。聯合社會智庫打造“投資推廣學院”系列專項培訓,精心設計課程內容和授課方式,邀請多名外籍、港籍專家學者及企業高管擔任師資力量,從項目評估、活動策劃、商務禮儀等方面提高招商專員綜合素質;廣泛拓展人脈資源,聘任瑞典中國貿易委員會、美國空氣化工產品公司負責人等多位政商界專家出任“投資推廣顧問”,為深圳投資推廣工作向深遠發展提供外腦支持。
“深圳模式”現代投資推廣體系創建四年多,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2012年至2014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資總額239億美元,年均增幅31.9%;2015年上半年合同利用外資79億美元,同比增長85.7%。2012年至2014年全市注冊資本超億元內資企業數合計5280家,年均增幅145%;2015年上半年注冊資本超億元內資企業數1836家,同比增長44.9%。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市投資推廣系統共挖掘投資項目7091個;其中,市投資推廣署主動挖掘項目1174個,外資項目占七成,年均增幅超過20%,同時推動落戶項目297個,預計可形成營業收入2843億元、納稅105億元、創造大專以上就業崗位近7萬個;引進了美國英特爾智能設備創新中心等58個世界500強項目、韓國SK電訊生命健康事業等64家總部企業和韓國三星通信設備研究院等205個招研引智項目。
“深圳模式”現代投資推廣體系堅持推行“全球視野、專業導向、主動作為、調動資源”等理念是新時期投資推廣機構的必由之路。但也存在諸多局限性,比如:以事業單位身份統籌同級政府部門始終存在“小馬拉大車”的困局、財務人事等體制機制的剛性約束壓縮了社會化運作的彈性空間、專項招商激勵措施的缺位降低了調度資源的靈活性、投資推廣人員培育成長后面臨企業挖角風險等等。今后,要繼續完善“深圳模式”的內涵與外延,從“體制機制創新、資源整合方式、專業能力建設、精細管理提升”等方面提出更多變革性的思路與舉措,努力踐行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偉大使命,爭取為全國各地投資推廣機構的升級發展做出更多有益探索和積極示范。
[1][美]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IGA).外國直接投資理論——投資促進篇[Z].華盛頓,2001.
[2]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投資促進:操作實務與案例集萃[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3]王習農.投資促進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12.
[4]王習農.后金融危機時代國際投資促進機構運行特點與啟示[J].經濟問題探索,2012,(9).
責任編輯:周修琦
F127
A
1673-5706(2016)02-0080-04
2015-11-19
雷佳,深圳市投資推廣署政策研究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