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傅家楨
信用修復和異議處理
王超 傅家楨
日前,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lián)合激勵和失信聯(lián)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這是國家層面第一次出臺信用聯(lián)合獎懲的規(guī)范性文件?!兑庖姟吩凇皹嫿ㄊ匦怕?lián)合激勵和失信聯(lián)合懲戒協(xié)同機制”中,對建立健全“信用修復機制”和“信用信息異議機制”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要求??梢?,信用修復和異議處理都是信用聯(lián)合獎懲機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必要補充。
2015年,杭州聯(lián)合南京、寧波、無錫開展了信用修復機制的研究,對信用修復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流程進行了分析。研究報告認為,信用修復是指信用主體按照既定規(guī)則、制度和流程,通過一系列活動維護和改善自身信用狀況的過程。它包括了信用信息修復和信用行為修復兩個方面。其中,信用信息修復是指信用主體通過信息更正、信息補全和信息標識等方式,提升信用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達到維護和改善自身信用狀況的過程;信用行為修復是指信用主體通過改正失信行為、獲得被侵害對象諒解、做出信用承諾等方式贏得社會信賴、被用戶接納,達到維護和改善自身信用狀況的過程。從上述概念來看,信用修復和異議處理在程序上有一定的協(xié)同性,但也存在著明顯的獨立性。厘清信用修復和異議處理的關系,對于更好地開展信用聯(lián)合獎懲工作,保障信用主體權益,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信用修復和異議處理作用的一致性。信用修復權和信用信息異議權,都是信用主體的合法權益,都需要尊重和保護。建立信用修復機制和異議處理機制,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手段,是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推動獎懲聯(lián)動的有效補充。異議處理能夠有助于消除主體因信用信息不實而造成的信用污點,從而恢復其正常的信用等級水平,解除信用聯(lián)合懲戒的限制。信用修復針對的是造成信用主體信用狀況降低的信用信息或信用行為,其核心是對不良信用的重塑,減輕失信行為帶來的不良社會影響,弘揚社會正能量。
信用修復和異議處理要素的雷同性。無論是信用修復還是異議處理,其基本要素都包括了明確的參與主體、規(guī)范的制度體系、暢通的實施渠道和完善的監(jiān)管體系。兩者也都有一些相類似的特點:一是都具有目的性。信用修復的目的是為了提升信用主體的信用狀況,針對的是造成信用主體信用狀況降低的信用信息或信用行為。異議處理的目的則是為了更正錯誤信息或補全缺失信息。二是都具有組織性。兩者都必需遵循統(tǒng)一的原則,具有一套明確的流程和操作方式。三是都具有持續(xù)性。信用修復和異議處理的結果都將在一段時間內(nèi)持續(xù)有效,并長期發(fā)揮作用。
信用修復和異議處理立意的差異性。信用修復的立意范疇相比異議處理更為寬泛,信用修復一方面是通過信用信息的更正、補全和標識等方式,提升信用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達到維護和改善自身信用狀況的過程;另一方面是通過信用行為的修復,給信用主體以重塑信用形象,重獲社會信任的機會。異議處理則更多圍繞著信用信息本身的爭議,核實其是否存在謬誤,確保信用聯(lián)合獎懲的基礎真實可靠,消除因信用信息錯誤而導致的不應有懲戒。因此,從目的上看,信用信息修復與異議處理的立意有著一定的趨同性,但信用行為修復的立意則具有重塑性。因而《意見》針對信用修復機制,強調要建立有利于自我糾錯、主動自新的社會鼓勵和關愛機制,支持有失信行為的個人通過社會公益服務等方式來修復信用。
信用修復和異議處理程序的相關性。從人類的思維邏輯來看,人們在查看自己的信用記錄或信用報告時,首先關注信息是否準確,其次才會去留意哪些已被記錄的失信行為可以進行修復。雖然信用行為修復與異議處理客觀上存在著辯證的獨立性,但是異議處理與信用信息修復在流程上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先后關系。一方面,當異議處理結果表明信用信息無誤,信用主體的確存在不良信用記錄的,信用主體可自愿決定是否對可修復的失信行為進行信用修復;另一方面,當信用主體承認本人的失信行為確實發(fā)生的,也可省去異議處理的相關環(huán)節(jié),直接按照規(guī)范化的信用修復工作流程,采取信用修復措施。據(jù)此,也可認為信用修復和異議處理在某種層面上存在著較強的獨立性。
綜上所述,信用修復和異議處理有關聯(lián)、有差異、有獨立,但具體到工作落實層面,可以將狹義的信用信息修復理解為異議處理的推動力和落腳點,而廣義的信用修復與異議處理表現(xiàn)出更多的獨立性。
作者:王超,杭州市信息中心信用事業(yè)部副主任;傅家楨,杭州市經(jīng)濟信息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