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城市形象宣傳語之我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李金坤
千古江山 滿眼風光
——鎮江城市形象宣傳語之我見
◎ 李金坤

近年來,各級地方政府集中精力增強文化軟實力,精心打造城市品牌,積極提升城市形象,產生了一批精要貼切、形象鮮明的廣告語。如南京:“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蘇州:“東方水城,天堂蘇州”;揚州:“詩畫瘦西湖,人文古揚州”;常州:“開吳之地,名士之都”等宣傳語,無不言簡意賅,突出個性,彰顯精神,耐人尋味,令人向往。然而,也出現少數不雅、易產生歧義、雷人的宣傳語。如宜春市:“宜春,一個叫春的城市”,此宣傳語本身內涵根本沒能體現宜春的形象與精神。
鎮江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城市形象宣傳語征文大賽選出:“水漫金山,情系鎮江”“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鎮江游”“萬里長江鎮江游,滿眼風光北固樓”“天下第一江山”“城市山林,大江風貌”“江河交匯,濱江城市”“中國鎮江,滿眼風光”等入圍宣傳語。應該說,基本反映了鎮江的地理特征與景觀優勢,但內涵與外延不夠嚴密,未能全面而精準地概括出鎮江這方熱土特有之形象與核心之精神。收不到語言精煉、內涵包蘊、形象獨特、氣勢豪邁、視角沖擊的效果。鎮江戶外電子廣告屏上頻頻出現的“鎮江,一座美得讓您吃醋的城市”宣傳語,似乎成為目前宣傳鎮江的一個最佳城市形象推介口號。對此,市民們眾說紛紜,褒貶不一。褒者覺得,這句宣傳語別出心裁,既讓人對當地著名景點充滿向往,又讓人記住當地的特產香醋,可謂一舉兩得。貶者認為,這句宣傳語的行文路數與“宜春,一個叫春的城市”如出一轍,只是“吃醋”較“叫春”稍文雅之外,并無創新之處,有步人后塵之嫌,感到五味雜陳的尷尬與不爽。也有折衷者認為,盡管這句宣傳語褒貶不一,但并不影響它深深印在人們的腦海里,也算是一次成功的城市營銷。其實,這句宣傳語不妥之處有四:一是鎮江之“美”所指義項不明,究竟是山美、水美抑或人美?外人不知所云。二是“吃醋”一詞與宜春宣傳語中的“叫春”一樣,很容易使人想到因男女關系而引發爭風吃醋的嫉妒情緒,如此歧義,自然不雅。三是就宣傳語而言,基本上是不出現地方食品類特產的,而鎮江宣傳語夾帶“吃醋”一詞,似有兜售香醋之嫌。四是這句宣傳語不能概括鎮江形象特征與核心精神。再說,鎮江香醋雖然馳名中外,但作為同是中國四大名醋之一的山西陳醋的產地清徐縣,人家也可以這樣宣傳自己說“清徐,一座美得讓您吃醋的城市”呀。既然鎮江香醋在全國尚未占據獨一無二的崇高地位,那么,你鎮江竟敢如此“吃醋”,結果就只會給人留下酸溜溜的感覺罷了。
上乘的城市形象廣告語,它應該具備哪些主要特質與要素呢?概括而言:形象獨特,個性鮮明;內涵豐富,兼容并包;排除歧義,好記易傳;氣勢豪邁,莊重大方;語言精煉,瑯瑯上口;耐人尋味,語音繞梁。其中,最主要的是能夠準確勾畫出原生態的城市形象,深刻解讀出最根本的城市精神,生動體現城市的內在氣質和價值追求。由此鑒而衡之,筆者以為,八百余年前的愛國詞人、鎮江知府辛棄疾在北固山巔慷慨高歌的《永遇樂》與《南鄉子》偉詞雙璧中,他老人家早就為鎮江后人預留了兩句絕妙無雙的城市形象宣傳語,那就是:“千古江山”“滿眼風光”。茲就此二句宣傳語之審美價值作一淺論。


【清】周鎬《山繞甕城》
鎮江旅游資源的核心元素,就是“得江山之助”的“江山”二字。它是上蒼賜福于鎮江人民的得天獨厚的東南形勝。就周邊城市景觀而言,如果說南京是以古都取勝,蘇州是以園林取勝,揚州是以瘦西湖取勝,那么,毫無疑問,鎮江是以江山取勝。江山,是鎮江地理特征之目,是鎮江城市形象之魂,是鎮江詩情畫意之韻,也是鎮江旅游文化之標,更是鎮江人文精神之燈。故鎮江山水雄秀壯麗之獨特審美價值,自古多有稱頌。
據《北固山志》載,一千五百余年前,梁武帝蕭衍登上北固山,驚嘆于江山雄偉壯麗之景象,隨即題寫了“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這是對鎮江這座山水城市最早、最精當、最權威的評價。北宋曾彥和所纂《潤州類集·序》中則有更為深情而明晰的論述,其云:“朱方之重,非一日也。江山清絕,襟吳帶楚,芙蓉名樓,甘露表寺,幽賞麗觀,不出城市。水嬉,則焦廬、裴巖相望于西江之中;陸走,則鶴嶺、鹿泉映帶于南郊之外。秦潭慶井,則暴君戾臣之可鑒戒;謝堂許澗,則賢人端士之可想象其遠。若碑書十字,泉沸四井,則余光遺烈風動千古;青童馬跡,紫陽鶴馭,則洞天福地事隔人境”①。如此優美的山川美景與深厚的人文底蘊,極大地開闊了詩人們的藝術視野,豐富了詩人們的情感世界,激發了詩人們的創作熱情,真乃“得江山之助”者也。米芾酷愛鎮江山水,稱其為“城市山林”,所題匾額,至今仍然高懸于南山風景區門樓之上。元代著名學者俞希魯高度贊美“京口江山,為天下冠”。②陸游的《水調歌頭·多景樓》詞云:“江左占形勝,最數古徐州(又稱“南徐州”,即鎮江)。連山如畫,佳處縹緲危樓”。陳亮登上多景樓之后,對鎮江的地理形勢,則另有一番深沉感慨:“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念奴嬌·登多景樓》)又云:“京口連崗三面而大江橫陳,江旁極目千里,其勢大略如虎之出穴,而非若藏穴之虎”。突出了鎮江這塊風水寶地雄峻險要的獨特地理形勢,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所謂“一水橫陳”,即指緊臨鎮江城北而由西向東浩蕩奔流的長江,沿江向東依次有金山、北固山、焦山三山鼎立。鎮江先人極其鐘愛這沿江由西而東排列的三山,明朝即編修了《京口三山全志》,努力保存三山豐厚的文化資源。而今鳥瞰三山,則恰似一串天造地設的珍珠項鏈也。面對鎮江如此壯觀雄奇的“千古江山”(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更是情不自禁地發出了“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由衷贊嘆,將對鎮江山水風光、人文景觀的熱愛贊美之情推向了頂峰。[乾隆]《鎮江府志》亦云:“鎮江山川奇麗,甲于江左,諸名勝詩文最足相副”。③清光緒年間編修的京口三山志《北固山志》云:“三山齊名,北固中處,其間尤擅登遠之勝”。④陳毅元帥當年登上北固山,曾情不自禁地頌贊“這是一幅美極了的天然長江畫卷”。真所謂 “江山如此多嬌”“風景這邊獨好”也。
瀏覽中國城市地理風貌,城外有山者較多見,山在城中者則稀少。而鎮江則是具有“城郊南山環抱、城中山崗棋布、城北江河交匯、城東江海相通”的“千古江山”別具一格的“城市山林”景觀。可謂舉世罕見,獨領風騷。鎮江歷史上無數墨客騷人紛紛來此登山臨水,發抒性靈,爭吐珠璣,歌吟風光。據鎮江市檔案處、檔案館編印的《京江賦》收錄了南朝迄當代贊頌鎮江山水美景及人文景觀的詩文計1700余首(篇),其中歌吟鎮江山水的篇章占絕大多數。就詞而言,頗具權威性的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詞鑒賞辭典》中收錄專寫鎮江之詞有10余首。中國十大詞人中,宋代的蘇軾、辛棄疾、姜夔都為鎮江填寫了優秀的詞章。蘇軾一生親歷鎮江12次之多,留下了30余首詩詞。十大詞人之一的柳永則葬于北固山。可見鎮江“千古江山”之無窮魅力焉。
以前,人們曾以“三山六嶺七十二崗”來描述鎮江城中多山的獨特城市風貌。據統計,在鎮江市區及近郊的150平方公里范圍內,分布著大小山體60多座,面積達20多平方公里。單就城南的南山名勝風景區,便是群山起伏,連綿如畫,諸如黃鶴山、磨笄山、夾山、招隱山、九華山、回龍山、觀音山、峴山、黃山等多達20余座,面積達11平方公里左右。盡管道路建設與房地產開發而減少了一些山嶺,但現在鎮江城內還有20多座山林。就鎮江城市景觀而言,它襟山帶江,山環水繞,既有山的仁厚,又有水的靈動;既有山的雄壯,又有水的溫柔,真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名副其實的“古郡山為城,特色秀南國”的“天下第一江山”。鎮江曾以工業發展的“五子登科”(港口、能源、水利、用地、城市依托)為自豪,而今天,同樣要以文化旅游發展的“五子登科”(“四山一水”,即金山、北固山、焦山、南山與江河)而驕傲。這是上蒼賜給鎮江人民得天獨厚的一方風水寶地。

北固樓 紀東 攝
“風光”一詞之義項,約有五端:指風景;景色。李益《行舟》云:“聞道風光滿揚子,天晴共上望鄉樓”。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云:“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指繁華景象。李咸用《同友人秋日登庾樓》云:“六代風光無問處,九條煙水但凝愁”。卓爾堪《揚州踏燈辭》云:“城門十二無關鎖,如此風光是太平”。指光景,時光景物。馮夢龍《掛枝兒·五更天》云:“莫負了有限的好風光,似這等閒是閒非也”。《再生緣》卷十五云:“處此風光心本足,小千歲,偏偏一旦病沾軀”。指韻致風采。元稹《寄舊詩與薛濤因成長句》云:“詩篇調態人皆有,細膩風光我獨知”。歐陽山《苦斗》六十:“她那靈慧、矯捷、安詳的風光氣韻卻完全恢復了”。指光采,體面。馮夢龍《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云:“只是我的親事,倒作成別人去風光”。《紅樓夢》第一百十回云:“將來你成了人,也叫你母親風光風光”。
由辛棄疾“滿眼風光北固樓”觀之,其中的“風光”一詞,主要是指江山風景與韻致風采兩大涵義。詞人看到的不僅僅是眼前北固山的雄險之景,而且還領略到了鎮江全城“千古江山”的“城市山林”的無限風光之美,同時也具有追懷像“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的“天下英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孫仲謀與“斜陽草樹,尋常巷陌……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平民豪杰劉寄奴等“風光”人物之情,還當包含詞人對劉義慶《世說新語》、劉勰《文心雕龍》、蕭統《文選》文學雙璧、“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沈括《夢溪筆談》等江左風流的敬仰與推崇之意,以及不失對市井風物的喜愛與流連之懷。可以這樣說,鎮江千古江山的雄麗景觀、英雄豪杰的非凡氣概、江左風流的無比魅力、風土人情的淳樸敦厚,此四者合一的鎮江人文風貌與精神,便是辛棄疾“滿眼風光”的內涵之集,鐘情之穴,欣喜之點,豪邁之處。在詞人眼中,鎮江山水美景,志士英豪風流,市井風俗氣象,滿目皆是,觸處生春,都是最“風光”,最風流,最具魅力的。
對于鎮江之“山”的雄偉峻拔之勢與“水”的波濤洶涌之狀,詩人們多有歌吟贊嘆。葉夢得《念奴嬌》云:“云峰橫起,障吳關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盡處,秋水粘天無邊。”吳潛《水調歌頭》(焦山)云:“鐵甕古形勝,相對立焦山。長江萬里東注,曉吹卷驚濤。天際孤云來去,水際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遠岫忽明晦,好景畫難描。”李曾伯《沁園春》(丙午登多景樓和吳履齋韻)云:“天下奇觀,江浮兩山,地雄一州。對晴煙抹翠,怒濤翻雪,離離塞草,拍拍風舟。春去春來,潮生潮落,幾度斜陽人倚樓。”孫吳會《摸魚兒》(題多景樓壁):“八窗空、展覽秋影,長江流入樽俎。天圍紺碧低群岫,斜日去鴻堪數。沉別浦,但目斷、煙蕪莽蒼連平楚。”朱希真《水龍吟》(登北固山):“放船千里凌波,去略為吳山留顧。云屯水府,波隨女神,九江東注。”還有米芾《漁家傲》(金山):“浩渺一天秋水至,鯨鯢鼓鬣連山沸”。晁沖之《漁家傲》(泊北固山下):“浦口潮來沙尾漲,桅檣半落帆浮漾”等,都不愧為歌吟鎮江雄奇壯美山水之佳詞麗句,令人百讀不厭、回味無窮。
鎮江,素有“東南鎖鑰”、“江防重鎮”之稱。它是英雄輩出的一方熱土。三國孫權的天下英雄,東晉北府兵的威震四方,祖逖中流擊楫的愛國赤誠,劉裕橫掃千軍的無敵氣概,等等,可謂代有豪杰,各具風流。就宋詞觀之,其中直接歌頌“英雄”之句者不勝枚舉。如:“問人間:英雄何處”(朱希真《水龍吟·登北固山》),“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天下英雄誰敵手”(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古來多少英雄”(岳珂《祝英臺近·北固亭二首》),“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陳亮《念奴嬌·多景樓》),“江流千古英雄淚”(劉過《多景樓》),“英雄恨,贏得名存北府,寄奴今寄何所”(孫吳會《摸魚兒》(題多景樓壁)等。此外,詞中還有不少是對“孫(權)劉(裕)”合稱英雄的歌頌與追懷。如陸游《水調歌頭》(多景樓)“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等。真乃英雄氣概、力透紙背者也。“孫劉”合稱儼然已成為英雄的代名詞了。
除歌詠鎮江山水之雄麗與英雄之壯美之外,不少詩人還對這方水土的風物與市井情形,多所描述與贊嘆。如釋仲殊《憶江南》十首組詞中有不少描寫鎮江街市風情而細膩真切之佳作。黃機《夜行船》(京口南園),米芾《滿庭芳》(試賜茶詞),毛滂《感皇恩》(甘露寺待閘)等,諸如此類,無不生動逼真地描繪出鎮江風物之美好與鎮江市民和諧安逸的生活情狀,具有濃郁的詩情畫意,委實令人憧憬與向往。
江山、英雄、志士、市井之美,登高一覽,游目騁懷,真是“滿眼風光”、名不虛傳也。

“千古江山”,縱寫鎮江壯麗江山的悠久歷史事實,給人以曠遠遙深的歷史感慨。“千古”,非為實指,而是虛寫,突出時間之無比悠遠。從而也彰顯出鎮江這座有3000多年悠長史脈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底蘊。這是從時間角度來寫鎮江古老江山之美。“滿眼風光”,橫寫鎮江風景遍佳、人文俱豐的形象魅力與精神風貌。“滿眼”一詞,強調鎮江自然與人文美景無處不在的事實。這是從空間角度來寫鎮江無限風光之美。“千古江山”與“滿眼風光”,辛棄疾就憑此八字,握舉重若輕之如椽巨筆,以“千古”為經、“滿眼”為緯,時空交錯,縱橫并舉,十分精準而全面地概括出了鎮江的形象特征與人文精神,委實令人拍案叫絕而嘆為觀止!
辛棄疾怎么也沒料到,八百年以后鎮江的江山,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在鎮江人民的保護與建設下已越益煥發出其特有的光彩與魅力。坐落于長江南畔的江蘇大學,其兩幢教學樓分別以“三江樓”“三山樓”命名,形象壯麗,氣魄宏大,十分切合以江山為靈魂的鎮江景觀特征,頗受人們的喜愛。現在,沿江次第蜿蜒而東的金山、北固山、焦山已成為國家最高級別的5A級旅游風景區;城南之郊南山群落已成為國家森林公園及省級風景名勝區。更令人可喜的,啟動金山至焦山段的內江圍截工程,全面打造金山湖,水面積將是杭州西湖的1.5倍。這無疑又為“千古江山”之風貌增添了壯闊華麗的一筆,使“滿眼風光”更具醉迷游人的絕妙色彩。
從辛棄疾于北固山巔吟唱的最為著名的兩首愛國詞中取其“千古江山”、“滿眼風光”八字作為鎮江形象宣傳語,其概括鎮江地理特征個性之鮮明、提煉鎮江形象與精神之全面而準確,激越豪邁,宏觀大氣,語言簡當,對應勻稱,瑯瑯上口,涵義明確,絕無歧義,時空交錯,邏輯嚴密,委實難能可貴。無論于詞人名望觀之,抑或于精湛詞意察之,以“千古江山”“滿眼風光”八字作為鎮江形象宣傳語都是精準妥帖。這是辛棄疾賜予鎮江人民最佳、最美、最典型、最具個性的鎮江城市形象宣傳語,它與李白“煙花三月下揚州”、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正可成為我國頂尖城市形象宣傳語的“三鼎足”而百世流芳、輝映汗青!
注 釋
① 【宋】曾彥和《潤州類集·序》,見【宋】盧憲《嘉定鎮江志》,清宣統二年丹徒朱氏金陵刻本。
② 【元】俞希魯《至順鎮江志》卷十八,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715頁。
③ 【清】高龍光、張九徵.康熙乾隆鎮江府志[M].清乾隆十五(1750)刊刻本。
④ 【清】周伯義編、陳任旸訂《京口三山志(北固山志)》,光緒三十年刊本,成文出版社1974年影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