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惠農服務之新途 享合作發展之紅利
11月25日,在江蘇省興化市,中國合作經濟年度成就獎再次搭起榮耀舞臺,表彰2015—2016年度中國合作經濟領域的杰出代表。
這一年度,中國合作經濟事業的踐行者付出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合作經濟組織總量持續快速增長,全國登記注冊的農民合作社超過153萬家,比上年底增長了18.8%;實際入社農戶達到10090萬戶,約占農戶總數的42%。與“十二五”期間相比,合作社數量增長近3倍,農戶入社率提高近31個百分點。
經濟新常態之下,中國合作經濟組織貢獻出的這組數據,對國家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乃至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數據持續快速增長的背后,生發的是農民創新創業的活力。截至2015年底,返鄉創業的242萬名農民工共創辦農民合作社147.9萬家,遠遠多于小微企業的數量。這在我國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增強、農業資源要素驅動力逐步減弱、傳統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的當下,有利于農業實施創新驅動、轉變發展方式,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不斷培植新的增長點和動力源,有利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開新型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同發展的新局面。合作經濟組織生發出的農民創新創業活力必將為我國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做出不可忽視的貢獻。
數據持續快速增長的背后,生發的是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中央文件強調:“農民合作社是帶動農戶進入市場的基本主體,是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新型實體,是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有效載體?!倍嗄陮嵺`證明,農民合作社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中的組織帶動作用日益凸顯,已經成為聯結農戶和市場的主要橋梁和紐帶;原有農村集體經濟正在通過合作社這種組織形式進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實體化運營并不斷發展壯大;農民合作社正在引導農民廣泛參與村級民主管理、健全村級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機制,成為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重要依托。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三農”問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所在,難點所在。荊棘滿途,信念不改。中國合作經濟事業的踐行者們,正在號召和影響更多的力量,推動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助力國家開創惠農服務之新途,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