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新經濟”,新動能
本刊評論員
2015年浙江GDP同比增長8%,高于全國1.1個百分點,“新經濟”對全省經濟增長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視,“新經濟”已經成為浙江經濟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
“當前我國發展正處于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這是“新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說明由“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制造2025”一路走來的“新經濟”正式成為國家戰略。所謂“新經濟”是由信息技術革命帶動的包括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等方面的經濟形態。2015年浙江GDP同比增長8%,高于全國1.1個百分點,這其中“新經濟”對全省經濟增長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視。2015年,全省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3310億元,比上年增長15.1%,比全省GDP同口徑增幅高7.1個百分點,占全省GDP的比重為7.7%。“新經濟”已經成為浙江經濟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
發展“新經濟”有利于加速釋放創新動能。“新經濟”是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為依托的經濟新形態,從當前來看,也是創新的主戰場、“雙創”的主要方向。從產品創新看,2015年浙江信息制造業新產品產值3532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的16.4%,已經成為全省工業新產品的高產區;從技術創新看,創新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第四次工業革命領域;從產業創新看,大量高新技術企業和中小微科技型企業從事“新經濟”產業,如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分享經濟等;從商業模式創新看,互聯網經濟使得商業模式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傳統經銷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發展“新經濟”有利于加快釋放新需求潛能。2015年浙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85億元,增長10.9%,這其中“新經濟”功不可沒。從消費看,一方面網絡消費規模越來越大。2015年浙江網絡零售額比上年增長49.9%。據BCG報告,預計到2020年,全球網絡購物規模將達到1.9萬億美元,42%的私人消費增長將來自于網絡消費。另一方面,隨著新消費族群的崛起,消費逐步向個性化、定制化、高端化轉變,而網絡平臺將是滿足這一消費需求的主要渠道。從出口看,2015年浙江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增長34.7%,培育外貿新業態、開拓新興市場需依賴信息技術的進一步創新。從投資看,P2P、眾籌等互聯網金融模式已是小微金融的重要部分,而在電力、電信、交通、石油、天然氣等自然壟斷行業沒有全面放開之前,“新經濟”將是民間資本的主要投資標的,也是有效投資的主要渠道。
發展“新經濟”有利于加快釋放結構優化動能。從制造業轉型升級看,根據《中國制造2025浙江行動綱要》,浙江制造要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邁進。從產業結構升級看,隨著浙江進入工業化后期,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將進一步擴大,而“新經濟”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如出行、金融、文化、養老、醫療等領域,將帶動第三產業加速擴張。從綠色經濟發展看,李克強總理早在2014年博鰲亞洲論壇上就指出“新經濟”的主要內容之一是綠色能源環保,通過發展新能源汽車、發展生態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有利于浙江加快清潔能源示范省的建設。
發展“新經濟”有利于加快構建現代化行政管理體系。信息技術的發展可以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提供新的途徑,如2014年上線的浙江政務服務網,集全省統一的政務服務互聯網門戶、行政權力(行政審批)事項庫、行政審批運行系統、集約建設的政務云基礎設施公共平臺四大功能于一體,極大提升了行政效率,倒逼行政流程再造。政府也可以憑借新的“云、網、端”技術加快解決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同時,“新經濟”的快速涌現,暴露了政府諸多領域監管空白、制度盲區等問題,同樣倒逼政府加快自身改革,加快標準的制定、流程的監管和事后的處理等體制機制創新,加速制度紅利的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