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物價局課題組
浙江公辦高校收費機制亟待完善
浙江省物價局課題組
伴隨著浙江省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校的辦學條件持續改善,辦學成本逐年提高,高校教育收費積累的矛盾加大,如收費標準總體水平偏低、收費結構不盡合理等,高校要求調整收費的呼聲越來越高。
2014年以前,浙江省執行的公辦普通高校學費收費標準,主要是根據浙江省物價局、省財政廳、省教育廳《關于調整2000年普通高等院校收費標準的通知》《關于確定1999年浙江試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招收新生收費標準的通知》等有關文件確定的。由于辦學成本逐年提高、收費分類簡單,學費總體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2014年浙江省對執行多年的高校學費政策進行了調整。
規范和調整公辦普通高校學費的基本原則是將學費標準總水平控制在年生均教育培養成本的25%以內。綜合考慮辦學成本、財政撥款情況、本省經濟發展水平、學生家長的承受能力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合理調整專業分類,適當擴大高校收費自主權。主要政策是簡化學校分類,合理調整專業分類,改革收費形成機制。
為進一步推進浙江高校學費政策調整,應從以下五方面著手:
一是加強對高教收費的宏觀調控。在制定高等教育發展規劃時,既要促進高等教育較快發展,又要保證教育發展規模適度,避免因盲目、過度擴張而導致辦學經費緊缺。完善高等教育的經費撥款方式。財政撥款機制應在高校辦學成本合理增長或者外部市場環境發生顯著變化時,及時作出響應,為高校提供必要支持。相關管理部門要加強對教育收費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進一步完善高校的成本監控體系,定期要求高校提供培養成本數據,為實施學費動態調整打下基礎。充分發揮行政管理和市場機制的作用,定期公布各高校專業的收費標準、辦學條件、畢業生就業率等信息,促使高校從規模發展轉變到注重內涵提升,不斷提高辦學質量。
二是探索學費監測動態調整機制。在財政投入同步增加的前提下,合理適度地提高學費,不僅可以保證教育質量,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因貧困而失學的學生。根據影響高校學費的一些主要因素,如政府財政補助力度、經濟發展程度、居民收入、物價指數、生均辦學成本、相關專業學科排名等,確定高校學費的調整公式,建立動態的學費監測調整機制。
三是探索建立學費差別收費制度。按照高等教育的準公共產品性質,政府有義務維持大部分人接受教育的權利,一方面要建立和發展好的大學,保證教育質量;另一方面要讓學生讀得起書,教育成本分擔應同時兼顧教育機會均等,這樣才能使得經濟、地域等基礎不同的學生獲得平等的競爭和發展機會。建議逐步探索建立學費差別收費機制,充分考慮居民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根據家庭經濟情況,制定不同層次的收費標準,以保證教育公平。
四是對現行的助學政策進行調整。近年來,浙江公辦高校按照國家規定足額提取學生助學基金。但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困難學生的比例逐年下降,實際計提的獎助基金過剩,滾存結余越來越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高校辦學資金緊張的局面。建議調整助學金計提政策,在確保獎助學金覆蓋面和資助力度不下降的前提下,適當調整助學金計提比例,或實行獎助學金總額封頂,允許學校將有限的資金用于日常教學和運行工作中。
五是繼續做好政策宣傳解釋工作。高等教育是準公共產品,政府理應分擔高等教育成本。學費是公辦高校辦學成本的適當合理補充,而長期受“公費高等教育”的思維影響,部分媒體、家長對高校的實際情況缺乏了解,對學費調整政策內涵的理解不是很充分,片面地解讀政策,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反應。這需要政府部門、高等院校在執行收費政策過程中,加大對收費政策的宣講和解讀,努力爭取公眾的支持和理解。
本文系浙江省物價局課題《公辦高校學費調整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組成員:浙江省物價局:韓亞明 舒可洪王海潮 來淼強 張郭偉 蔣明 陳敏;浙江財經大學:黃建新 施建華 周訓娥 祝紅霞 楊劍勇 楊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