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民政廳
依法規范志愿服務體制機制 積極促進公益慈善事業發展
山西省民政廳
近年來,山西堅持把志愿服務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主要途徑和載體,積極履行民政部門職責,加強多部門協作,著力在志愿服務立法創制、組織培育、網絡推廣、服務記錄、項目運行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不斷推進志愿服務向法制化、規范化、項目化發展。
一、堅持頂層設計和工作創新相結合,加強志愿服務立法創制工作。立法創制是推動志愿服務發展的長遠之計、根本之策。針對志愿服務實踐中存在的志愿者權益無保障、活動不規范、經費難落實以及部門職責不清等問題,山西積極推動志愿服務立法工作。2013年省人大批準頒布了《山西省志愿服務條例》,對志愿服務的基本內涵、活動程序、經費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的權利義務、法律責任等作了明確規定,對各部門在志愿服務中的職能進行了區分,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志愿服務政策,建立志愿服務動員系統,完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與志愿者協作的機制”。同時明確了民政部門在志愿者注冊、志愿服務記錄、志愿者評定和志愿服務信息網絡建設等方面的具體職責,有力地促進了山西省志愿服務的發展。
二、堅持組織培育與網絡建設相結合,加強志愿服務規范化建設。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是規范志愿服務活動的重要載體和服務平臺。山西將“培育發展志愿服務組織”和推廣“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作為工作重點。一是研究制定支持發展志愿服務組織的配套政策。先后出臺《關于創新社會組織登記管理的意見》和《四類社會組織直接登記管理暫行辦法》,提出對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推行“直接登記”和“備案制度”,降低志愿服務組織的登記門檻,促使一批民間“草根”組織進入了合法組織的行列。去年在中宣部、中組部、民政部等部門組織開展的志愿服務“四個一百”評選活動中,“山西文博志愿之家”“臨汾市老齡志愿公益協會”均入選“全國百名最佳志愿服務組織”。二是推廣使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去年,承接了民政部社工司委托的“志愿服務記載、查詢和證明機制”項目,為推動志愿服務記錄進行實踐探索,下發了《關于規范志愿服務記錄證明工作的實施意見》,對志愿服務記錄證明的申請、出具證明工作流程及記錄證明格式進行明確。三是抓重點人群重點領域發揮示范效應。積極與有關部門合作,鼓勵發動高校大學生、社區志愿者骨干進行志愿者注冊、開展志愿服務和記錄,帶動整體工作發展。目前,全省已發展注冊志愿者126萬多人,志愿服務組織6484個,志愿服務隊8670個,志愿服務站2716個。2014和2015年,全省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次數達677萬人次。
三、堅持品牌發展與注重實效相結合,加強志愿服務活動項目化管理。堅持品牌發展,有助于整合各方優勢和資源,提升志愿服務整體水平。山西以創優品牌為切入點,不斷強化志愿服務項目化、品牌化意識,注重提高志愿服務專業化水平。一是以推廣“菜單式”志愿服務模式為抓手,研究制定了“備菜、點菜、送菜、評菜”流程圖和“菜單式”志愿服務登記卡,在太原市先行先試。二是堅持面向城鄉社區困境老人、農村留守人員、城市流動人口、殘疾人等困難人群,以扶貧濟困、扶老助殘、便民利民服務為重點,以建立健全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兩工協作”機制為著力點,依托社會工作服務項目推動志愿服務,開發、推廣了一批志愿服務項目。在實施民政部組織的“三區”計劃、“大愛之行”等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的基礎上,還在社區老人照顧、城市流動兒童社會融入、自閉癥兒童關愛等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和下鄉扶貧工作中,鼓勵民辦社工機構發揮社工專業優勢,招募志愿者深入貧困地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目前,山西推廣的關愛留守、流動、流浪兒童“蒲公英計劃”“小桔燈夢想課堂”、照顧社區空巢困境老人“暖巢行動”、農村老年人義診服務“銀齡行動”、幫扶自閉癥兒童“藍色關懷、擁抱世界”等一批志愿服務項目,正在發揮越來越廣泛的影響力。三是開展志愿服務國際項目合作嘗試,與美國IBM公司進行合作,在太原市部分社區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電子信息技術培訓志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