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民政局
法治引領 創新驅動 推動寧波慈善事業健康發展
寧波市民政局
近年來,寧波市堅持法治引領、創新驅動,大力推動慈善事業發展。“十二五”期間,寧波市連續三次入榜“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百強榜”;全市慈善組織直接接收捐贈超過35.83億元,慈善救助總支出約30.83億元,受助人次達294.29萬人次;涌現出了一批較有影響力的慈善先進典型。主要做法如下:
一、探索推動慈善立法。近10年來,寧波慈善事業快速發展,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對此,寧波市將推動慈善立法作為解決慈善領域存在問題、推動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為國家慈善立法積累經驗的重要途徑。民政部門主動爭取市人大、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支持,列入重要議事日程。2011年,在民政部、省民政廳有關領導和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鼓勵下,寧波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寧波市慈善事業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于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條例》對慈善活動、慈善組織、慈善服務等概念作了較為明確的界定;建立了慈善組織資產管理與使用、財務管理、慈善活動、信息公開以及慈善組織的終止等相關管理制度;針對不規范募捐問題建立了相關管理制度,明確了募捐主體資格,規定了募捐公告、備案以及信息保護等制度;還規定了對慈善事業的獎勵和扶持措施。2014年3月,寧波市還受全國人大內司委的邀請,參加了慈善立法座談會,為國家層面立法提供了經驗。
二、健全立法配套制度。為貫徹落實好《條例》,寧波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配套制度。2011年10月出臺了《關于貫徹落實〈寧波市慈善事業促進條例〉的意見》,2012年出臺了《關于公益類社會組織直接登記的若干意見(試行)》,降低了慈善類社會組織的登記準入門檻;2013年先后下發了關于開展救災募捐活動的通知、關于加強救災捐贈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救災捐贈資金使用管理的通知,建立完善市、縣兩級救災捐贈資金匯繳統籌機制,切實加強救災捐贈款物使用監管;2014年制定了《關于進一步規范慈善募捐行為的意見》,進一步細化了募捐備案主體、募捐方式、募捐備案程序、募集款物的管理以及信息公開要求等規定;與此同時,認真落實慈善信息公開制度,搭建慈善信息公開平臺,對全市各類慈善組織相關信息依法向社會公開。
三、強化慈善執法監管。從寧波慈善事業幾年來的管理實踐情況來看,社會慈善行為的廣泛性、多發性和復雜性成為執法監管的難題。而民政部門原來沒有專門的執法機構,監管力量薄弱。2011年,在局機關增設了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2012年,通過機構整合,組建了民政執法支隊,整合了民政執法資源,加強了民政工作領域包括慈善領域的執法監管力量。民政執法支隊成立以來,民政局先后制訂出臺了一系列加強和規范民政執法行為的文件,加大了執法力度。自《條例》施行以來,先后對利用媒體發起募捐、利用QQ群和微信群募捐奶粉等15起違規募捐活動進行了查處和規范,維護了《條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幾年來,通過《條例》的貫徹落實,寧波市慈善事業發展總體健康有序。一是慈善組織發展十分迅速。慈善總會、紅十字會實現了市、縣、鄉全覆蓋,還建立了村(社區)、企業慈善工作站2173個,培育了一批較有影響力的慈善實體。2012年,在省內率先推出小額慈善冠名基金,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企業冠名基金57家(基金規模達1.5億元),個人小額慈善冠名基金76家(基金規模達662.9萬元),村(社區)慈善幫扶基金2071個(基金規模總額8.06億元),“千村慈善幫扶基金”還榮獲第六屆“中華慈善獎”。二是慈善捐贈熱情不斷激發。災害捐贈熱情高漲,在2013年“菲特”強臺風帶來的內澇災害中,僅僅幾天時間市本級就接收了社會捐贈款物約3018萬元,其中個人最高捐贈資金達1000萬元。連續十六年堅持“慈善一日捐”活動,截至2015年底累計募集善款28.88億元。三是慈善活動形式更加豐富。積極探索推進慈善資金項目化運作,精心設計并開展靈活多樣的慈善救助項目,并積極推動慈善救助從傳統“輸血型”模式向“造血型”模式轉變,專門推出了“慈善扶貧基地”項目(“十二五”期間共投入資金1360萬元,幫扶貧困農戶1188戶)。此外,積極開展各類慈善志愿服務,推出了一批特色鮮明的志愿服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