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鵬林
(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
習近平協商治理思想探究
董鵬林
(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國內外發展形勢對我國國家治理提出了更多挑戰和更高要求,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動回應時代和人民呼聲,高度重視在全面深化改革偉大實踐中不斷探索,勇于創新,創造性地將協商民主引入到治國理政實踐之中,并通過加強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等路徑確保協商治理取得良好實效,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習近平;協商治理;中國夢;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立足基本國情,勇于實踐,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意義深遠,引起了學術界廣泛的研究興趣,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有關社會、經濟和生態等具體領域的治理思想的研究,而對習近平總體的治理思路的研究相對較少,雖然也有不少學者關注于協商民主推進國家治理的研究,但其研究內容或研究角度與對治理新思路的研究仍有很大的不同。本文立足治理方式創新的角度,著重對習近平治理新思路及其背后的價值理念進行分析研究,以期豐富習近平系列治國理政思想的研究成果,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習近平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針對新時期新舊矛盾集中凸顯的困境,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整合既有優秀治理資源,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同時,不斷總結具體實踐經驗,創造性地將協商民主引入國家治理之中,為我國走出治理困境,提供了新的治理思路,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習近平協商治理思想的實踐背景
任何理論都是在一定時代背景中針對實際問題發展起來的。隨著全球化和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日益融入世界,隨之,世界也悄然走進中國。國外思想文化、價值觀念不斷傳入中國,對我國人民思想觀念和政治制度等產生了巨大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國民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多元發展,以權利意識為核心的公民意識覺醒,政治參與意愿增強,對推進民主政治提出更高要求。二是各類社會組織和新興階層發展壯大,地位作用日益凸顯,參與社會治理的意愿和能力不斷增強,另外,在它們之間聯系日益密切的同時矛盾沖突亦隨之凸顯,但仍屬于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具體利益多元訴求的人民內部矛盾范圍。三是國家治理難度不斷提高。政府體制機制仍有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之處,致使治理效果不佳,人民群眾不滿情緒高漲。政府和政黨再也不能通過行政命令手段輕易地治理國家。這便給習近平協商治理思想的產生提出了強烈的實踐需求。
(二)習近平協商治理思想產生的理論條件
習近平協商治理思想始終植根于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汲取營養,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借鑒各國優秀經驗,為應對復雜的國內外挑戰提供了思想武器,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一,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群眾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重要內容,是馬克思以此打破唯心史觀在哲學界壟斷地位的重大發現,始終是社會主義民主的立論基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求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以人民為師,依靠群眾,為了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現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這就為習近平協商治理思想奠定了根本理論基礎。
第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一是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毛澤東在革命時期,深刻地意識到“惟目前的內外壓迫,非一階級之力所能推翻”[1]。最終提出統一戰線思想,并成功指導了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是中國共產黨克敵制勝的“三大法寶”之一。當前我國內外局勢不甚樂觀,單純依靠政府一元治理再也不能實現治理實效。這就為習近平協商治理思想提供了寶貴理論依據。二是鄧小平民主法制思想。鄧小平理論是在進行撥亂反正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形成發展起來的。鄧小平總結國內外國家治理成敗經驗,深刻地認識到“民主要堅持下去,法制要堅持下去。這好像兩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2],沒有法制,民主便無保障,沒有民主,社會便無活力,只有靠民主法制才能形成既安定有序,又充滿活力的社會氛圍,這便為習近平協商治理思想提供了重要理論指導。三是江澤民正確處理改革穩定發展關系的思想。江澤民在任期間,國內外局勢深刻變動,國際社會主義走向低潮,黨內新老交替,對國家治理提出了嚴峻挑戰。為此,江澤民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意在保持黨的先進性,以更好解決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矛盾,“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3],保證社會主義事業得以順利前進,開辟了改革開放在新世紀偉大實踐的道路。這就為習近平協商治理思想提供了重要理論借鑒。四是胡錦濤和諧社會思想。胡錦濤在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實踐中,提出了“和諧社會”理論,強調要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就為習近平協商治理思想提出了重要理論指導。
第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和同”思想。任何外來或新興理論都不可能脫離本國歷史和現實而存在發展。“和同”是一對古老的哲學范疇,在《國語·鄭語》中周太史伯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4]思想,辯證探討了“和”與“同”的哲學關系,認為相異事物共存共生,協調互補;而排斥差異,強調同一,則無所補益,不能發展。以此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哲學思想,對實現我國多元主體參與協商治理,取得治理實效有重要借鑒意義。
總之,強烈的實踐需求和豐富的理論條件,是習近平協商治理產生和發展的源泉,同時也規定了習近平協商治理思想的主要內涵和價值理念。
習近平協商治理思想深深植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之中,直面實際問題,通過創新國家治理形式來保證社會持續穩定發展,以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意義重大。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表現”,強調協商民主是我國政治文明獨創,豐富發展了社會主義民主理論。協商民主目的在于“在黨的領導下,以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內容,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以促進各利益主體達成共識,良性互動,實現國家善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還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就標志著黨在國家治理方面取得了新突破?,F代國家民主政治的基本治理思路是通過廣大民眾積極參與國家治理,在處理國家公共事務過程中,各主體在共同目標引領下,良性互動,共同治理國家,以實現社會和諧目標,其內在要求協商而非強制,強調多元共生而非一元獨存。
由此可見,國家治理現代化必然要求協商民主,而協商民主離開國家治理亦不會有生命力,兩者一致旨在實現“國家治理的理想狀態,就是善治”[5]。可見國家治理與協商民主有其內在同一性,基于此,習近平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實際形成了習近平協商治理思想。習近平協商治理思想是習近平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立足基本國情,創造性地將協商民主引入到國家治理之中,形成的以協商民主為范式的“一元領導與多元協商相統一”[6]的治理模式。這種模式將利益相互沖突的多元主體納入協商治理實踐之中,用協商民主形式在決策制定前和決策實施之中就社會公共事務展開廣泛協商,通過理性妥協使多元利益主體達成共識,再將不同力量匯成合力,引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解決了西方治理方式難以解決的既要發展民主又不致社會分裂離散,既照顧多數人利益又滿足少數人合理訴求的難題,實現了社會和諧穩定。這就為正確應對和妥善處理國內外復雜問題提供了新的治理思路借鑒。順應了歷史和民意,豐富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具有深遠意義。
習近平協商治理思想立足基本國情,主動回應現實挑戰,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思想的豐富發展,彰顯出獨具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的價值理念,進一步增強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出了新的貢獻。
“多一些治理,少一些統治”[7]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習近平立足基本國情,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極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氣,不斷總結協商治理得失經驗,探索協商治理實現有效路徑,為取得協商治理實效,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指明了方向和借鑒。
(一)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實現協商治理提供根本政治保障。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決定著協商治理的優劣成敗。這就決定了中國共產黨應始終代表整個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從全局出發,打破利益藩籬,正確處理各種利益矛盾,“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8]。還應特別注重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在社會和人民可承受范圍內有序深化改革,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為協商治理有效推進,奠定穩定的政治基礎。但“執政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不是一勞永逸的,過去擁有不等于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保?]可見,中國共產黨的治理能力不可能始終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所以只有通過從嚴治黨,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始終保持先進性,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更加密切聯系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才能不斷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才能保證協商治理的正確方向,推進協商治理進程,實現國家善治。
(二)建設法治國家
建設法治國家是現代文明國家的重要標志,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還是實現協商治理的根本保障。通過全面依法治國,用法律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保障其在協商治理中的合法權利,調動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合法渠道表達利益訴求,達成共識,有序參與國家治理,共享治理成果的積極性。更加重要的是,要用法律限制權力運用,破除官本位思想,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鼓勵和督促廣大黨員干部轉變作風,依法行政,為民服務,增加行政公信力,以此來促進公民意識和國家主人意識的覺醒和增強,破除權力崇拜,實現干部群眾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平等協商,處理各種利益主體間和國家治理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問題,推進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穩定,為確保廣大人民群眾依法有序參與治理,合作共贏夯實社會基礎。
(三)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治理重要渠道作用
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治理重要渠道作用,為實現協商治理提供主要平臺。人民政協自成立起,便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主要機構,通過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廣泛協商,解決實際問題,為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新時期社會發展給政協提出了新要求,“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這就要健全人民政協體制機制,增加協商密度,豐富協商形式,擴大協商范圍,推進政協協商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為協商治理提供健全完善的機構平臺。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探索政協與人大協調互動機制,促進協商民主與選舉民主相互補充,相濟為用,兼顧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少數人的特殊利益訴求,激發政協活力。另外,還要推動政協與其他協商治理平臺機構的良性互動,用政協的優秀治理經驗指導和促進其他機構平臺體制機制建設,拓寬廣大人民群眾協商治理的合法渠道。
(四)推進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
面對新形勢,黨的十八大提出“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這就要求在實踐基礎上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將優秀協商治理經驗提升為理論,將健全完善、運行良好的協商治理組織機構制度化,以此來建立健全便于多元利益主體尤其是有特殊利益訴求的少數主體合法表達和維護自身利益的理論支持和制度保障,拓寬利益表達渠道,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激發他們參與協商治理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另外,還要實現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相結合,加強頂層設計和深入實踐探索相結合,以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以制度創新促進理論創新,共同推進協商治理實踐進程,并在協商治理實踐深化的基礎上推進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實現協商治理實效,增強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這四方面路徑為廣大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協商治理,取得治理實效提供了全面保障,所以四方面路徑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關系,只有綜合運用,多措并舉,才能達到協商治理實效。
習近平協商治理思想是對時代挑戰的主動回擊,是立足基本國情,為解決實際問題而提出的重要的治國理政思想,充分體現了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實踐永無止境,改革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習近平協商治理思想也必將隨國家治理實踐的深入而不斷豐富發展。
[1]毛澤東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19.
[2]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9.
[3]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5.
[4]左丘明.國語·鄭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515.
[5]俞可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J].理論參考,2014,(1).
[6]李建.十八大以來中共對協商治理資源的開發[J].云南社會科學,(1).
[7]俞可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J].前線,2014,(1).
[8]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9-21.
[9]習近平.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綱領性文獻[N].人民日報,2009-10-9.
Study on Government by Consultative Democracy Thoughts of Xi Jinping
DONG Peng-lin
(School of Marxism,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In the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a’s national governance presents more challenges and higher requirements,therefore,since the eighteenth congress,Xi Jinping,active response times and people’s voice,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continuously explore in the great practice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innovation,creative will be introduced to th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governing practice,and by strengthening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nd the rule of law governance path to ensure that the consultation,good effect has been to promote national modern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ability,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t an early date and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hinese dream.
management by consultative democracy;Chinese dream;thoughts
D2-0
A
1009-6566(2016)06-0059-04
2016-09-06
董鵬林(1993—),河北衡水人,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政黨和協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