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之泰
?
關注特殊物流
文/王之泰
前些天,從電視上看到兩則有關物流的新聞報道:一則是運送燃氣罐體的車輛失火,另一則是超長貨物公路運輸事故。兩件事故的后果都非常嚴重。作為一個物流人,看到物流過程中發生這樣的事情心痛不已,不由想到自己應該做些什么。做什么呢?只能寫一篇文章表示關注和慰問,同時表達一些觀點,那就是希望有關部門和社會對特殊物流給予重視。
中國的經濟領域,對于“輕”“重”的表述,過去計劃經濟時代有一句話叫做“重生產、輕流通”。脫離了計劃經濟之后,流通逐漸受到重視,并且有了大的發展,但是,在很多人的意識中,對于流通的認識仍然有所偏頗,認為流通就是做生意,把流通等同于商業流通,“商流”涵蓋了整個流通,沒有把物流放在重要地位。經濟界和企業界認識和接受物流這個“第三個利潤源”也就是近三十年的事情。簡單的歷史進程是這樣的:
物流概念最初形成于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美國軍隊開始運用,并在戰后“軍轉民”過程中逐漸進入到社會和經濟領域。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美英等發達國家出現了相應的物流學術組織,開始了理性化和組織化的發展;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物流在日本社會和經濟領域全面啟動,逐漸成為經濟領域的一個支柱,這個時期,物流通過國際貿易和各種國際物流會議與國際物流展覽會向發展中國家拓展;我們這一代人記憶深刻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那一年,1978年“物流”概念正式進入到我國。可以說,物流是借改革開放的春風而來的。
這三十多年發展,物流的主體在我國已經逐漸現代化,已經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經濟發展的要求,不再是經濟發展的“短板”,為我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物流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但是,我們還必須重視兩個方面:一是現代物流在發展的縱深方面,世界性的物流網絡體系應當是我們今后的一個目標;二是我國經濟和社會對于現代物流的需求的滿足方面,尤其是面向和滿足高端需求,應當是另一個目標。在世界范圍內,我國的物流水平雖然早已超過了許多發展中國家甚至某些發達國家,但是仍有差距,建設一個高水平的現代化物流體系有許多工作要做。
現在,我們對于物流的認識和物流的發展運作,應當進一步深化和細分,這就是本文針對特殊物流的原因。
特殊物流是一個大的領域,有很多特殊性,當前在遍及全國一般物流的基礎之上,已經形成了特殊物流的體系,這個體系由許多有特點的物流構成。總的來講是適應物流進一步發展尤其是特殊領域需要,總的作用是面向未來的需求,填補空白和解決短板,提高物流水平。
由于在已經發布的物流相關的文件、材料之中沒有對特殊物流做一個定義性的解釋,本文嘗試性對特殊物流做一個籠統表述:特殊物流是一般物流運行規律之外的物流。再具體一些就是:帶有特殊制約因素、特殊應用領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勞動對象,特殊機械裝備的有特點物流,皆屬于特殊物流范圍。特殊物流的研究和構筑,可以使每個獨特領域里的物流水平大大提高,有實際經濟意義。列舉如下:
綠色物流。物流是環境污染的一個大的來源,綠色物流作為特殊物流特殊表現在是低污染、少污染甚至不污染的物流,這是我們長期奮斗的理論和理想目標。
低碳物流。特殊之處在于減少油氣消耗及碳的排放,從資源和環境角度表現它的特殊物流屬性。
智能物流。讓物流帶上智慧的色彩,這已經不再是虛幻,多年來已具有了多方面的應用:物流自動規劃路線,自動導航、尋址等等不一列舉,發展前景廣闊。
應急物流。物流的本來作用之一就是應急,將其作為一種特殊物流是強調他的快速反應,是能夠比一般物流反應更快、速度更快的特殊形態。
污染物、危險品物流。通常物流服務的主體對象是各種一般物品,有一些特殊要求的所有物品發生的物流,都可以納入特殊物流范疇,污染物危險品尤其是。本文開始提到的事故,就是對于危險品物流處置不當引發的。
第一至第四方物流。第一方物流特殊之處是甲方運作,第二方物流特殊之處是乙方運作,第三方物流特殊之處是第三方服務。
特殊物流這個大領域包含很廣、各有特殊,需要我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