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強,陳慧勇
劉輝,王偉達,何嬌,等
趙明華,張玲,鄒新軍,等
徐進,羅慶,毛嘉川,等
李盛,劉朝暉,李宇峙
?
公路運輸
吳光強,陳慧勇
摘要:針對混合動力汽車設計參數眾多的狀況,提出了一種對混合動力汽車傳動系統參數和控制參數同時進行優化的多目標優化新方法-自適應遺傳算法。在ADVISOR平臺上,以一輛使用邏輯門限控制策略的并聯混合動力汽車為例,分析并建立了以動力性能指標為約束的混合動力汽車參數優化的非線性規劃模型,其目標函數包含最小油耗和最佳排放性能。針對遺傳算法容易早熟等book=48,ebook=52不足,采用帶自適應交叉和變異算子的遺傳算法和模擬退火技術相結合進行求解。仿真結果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模糊控制理論,建立了某混合動力車再生制動控制策略。選取制動踏板位置、車速及電池SOC作為模糊控制器輸入,設計了適于能量回收的制動力分配規則和模糊控制器。建立了電機、蓄電池和車輪動力學等模型,對不同初速下的再生制動進行了仿真。結果表明,基于模糊控制的制動力分配策略,不需要精確的數學模型,且有較好的魯棒性和應用價值。 介紹了土工格室-碎石樁雙向增強復合地基這一新型地基處理方法的處治技術及其特點,在分別對碎石樁復合地基和土工格室加筋體工作機理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探討了土工格室-碎石樁雙向增強復合地基的加固機理,簡要總結了土工格室-碎石樁雙向增強復合地基試驗研究、數值分析及雙向增強復合地基的設計計算理論的研究現狀。最后討論了土工格室-碎石樁雙向增強復合地基尚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為了實現對彎道半徑、轉角、路寬等多個幾何線形要素的協同控制,選取了14個有代表性的運行速度模型,使用回歸方法建立了側向容許加速度模型,用其可以計算出半徑為R的彎道速度;提出了等效半徑的概念,即車輛在曲中位置的實際軌跡半徑Re,通過對Re觀測數據的回歸分析,分別獲得了曲線轉角影響模型和通道寬度影響模型;最后分析了不同半徑條件下交通量對行駛速度的影響,通過求出平均行駛速度與運行速度之間的差值ΔV,建立了ΔV與R和交通量之間的關系模型,并對3條公路運行速度進行了仿真。結果表明:應用該模型得到的運行速度曲線能夠同時反映出彎道半徑、轉角、通道寬度的影響,能夠幫助設計者實現對這3個要素的協同控制;根據速度曲線還可以獲得不同交通量水平下的旅行時間,進而預測出所設計公路的服務水平。 針對連續配筋混凝土與瀝青混凝土(CRC+AC)復合式路面結構的特點和現有研究的不足,運用斷裂力學理論和有限元法,計算了CRC層的最大溫度梯度、車轍深度、溫度裂縫的擴展強度,分析了結構層厚度與CRC層的最大溫度梯度、車轍深度、溫度裂縫擴展強度的關系。結果表明:AC層厚度一般在不小于4 cm時才能起到降低CRC層頂面最大溫度的作用;CRC層的最大溫度梯度隨AC層和CRC層厚度的增加而遞減;車轍深度隨著AC層厚度的增加而遞增;AC層厚度的增加能有效減小溫度裂縫的擴展,其他結構層厚度對溫度裂縫的擴展強度影響不大。研究結果可為合理設計CRC+AC復合式路面的結構層厚度提供參考。
關鍵詞:混合動力汽車;多目標優化;遺傳算法;模擬退火 混合動力電動車;再生制動;模糊控制 道路工程;復合地基;綜述;土工格室;碎石樁;處治技術;加固機理 道路工程;平曲線;回歸分析;運行速度;交通量;車道寬度 道路工程;復合式路面;斷裂力學理論;車轍變形;溫度梯度;裂縫擴展
來源出版物:汽車工程, 2009, 31(1): 60-64 入選年份:2013
劉輝,王偉達,何嬌,等
來源出版物:汽車工程, 2012, 34(1): 51-56 入選年份:2014
趙明華,張玲,鄒新軍,等
來源出版物:中國公路學報, 2009, 22(1): 1-10 入選年份:2014
徐進,羅慶,毛嘉川,等
來源出版物:中國公路學報, 2012, 25(5): 47-57 入選年份:2014
李盛,劉朝暉,李宇峙
數據排行
來源出版物:中國公路學報, 2012, 25(1): 21-28 入選年份:2014
編輯:張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