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主持:周 勇
人教版八上第一單元寫作·學習寫消息
特邀主持:周 勇
周勇,浙江省杭州育才中學語文教師,杭州市優秀作家,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
初二(5)班舉辦“好消息獎”評選活動
◎呂靈靜|浙江省杭州育才中學初二(5)班

近日,育才中學初二(5)班的同學們舉行了“好消息獎”評選活動。同學們從近期的報刊、網絡上搜集了最感興趣的一則消息帶到班上進行交流,共收到了三十多份來稿,經過大家的評議,共評出《第五屆大運河國際詩歌節在杭舉辦》等六篇優秀作品,其中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和三等獎三名。
【周老師評】
本則簡訊,作為短消息,新聞稿的要素它都完備。這則簡訊主要事件是初二(5)班評選優秀新聞一事,簡訊由內容、評選結果兩部分組成,語言簡練、明白。時間、地點和事件內容交代清楚、完備。
本班新聞評比結束六篇作品獲獎
◎豐寧雅|浙江省杭州育才中學初二(5)班

近日,育才中學初二(5)班的同學們舉行了“好消息獎”評選活動。同學們從近期的報刊、網絡上搜集了最感興趣的一則消息帶到班上進行交流,共收到了三十多份來稿,經過大家的評議,共評出《第五屆大運河國際詩歌節在杭舉辦》等六篇優秀作品,其中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和三等獎三名。
在一等獎作品《英國公民二次公投》中,有同學提出了自己對英國脫歐公投結果的看法。英國脫歐公投剛剛結束,一些英國人就為自己的草率決定悔青了腸子。他們更是加入了“留歐”派在英國議會網站上發起的請愿斗爭,呼吁舉行第二次公投。截至6月26日16時,該請愿已獲得超過288萬人簽名支持。本班同學們認為,有必要進行第二次公投,在英國國民認識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之后,第二次公投應該更加具有反思意義。
對二等獎作品《中俄戰略結盟關系簽署》,絕大部分同學都覺得,中俄戰略聯盟的確立,有助于認清某些國家自導自演的南海“仲裁”鬧劇的真面目。6月22日的龍卷風,給江蘇鹽城等地區的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之后的災區重建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人們盼望盡快使受災的小鎮恢復生機。該篇新聞《江蘇災后重建工作進行中》也由此獲得二等獎。
更多的同學則更關心的是貼近我們生活的杭州中考情況,三等獎《2016杭州中考狀元產生》中的文瀾“學霸”黃枳儀的成績讓我們著實嘆服,這個成績的產生必然和她的學習態度等因素有關,而這一次的中考成績,很多考生都交出了一份令自己滿意的答卷。
另有《杭州中考成績揭曉》《第五屆運河國際詩歌節在杭舉辦》兩篇獲得三等獎。
評選活動的順利進行,對于時事新聞的認識,讓大家更好地了解到當今世界的格局與變動,也讓同學們的知識面得到進一步的拓寬。
指導老師:周 勇

【周老師評】
本篇新聞,一是結構嚴謹。新聞的格式是金字塔式的,第一段翔實介紹獲獎情況,主體部分則介紹獲獎篇目內容、背景和觀點。
二是內容有側重。導語部分側重于概要介紹獲獎評選結果。主體部分概述獲獎篇目,一等獎較為翔實,二、三等獎次之。體現了報道的側重點,詳略得當。
三是體現價值立場。新聞在報道“英國公投”后,作者以“第二次公投應該更加具有反思意義”作結,這個反思意義在于,不是草率的行為,而要慎重取舍。對于整體意義的評價“更好地了解到當今世界的格局與變動,也讓同學們的知識面得到進一步的拓寬”,體現了報道者客觀評判的立場。
四是語言曉暢明白。新聞語言要求簡明、通俗易懂,少用文學色彩濃厚的詞語過多渲染。本篇新聞稿的語言則給人以樸素生動之感,而又平實流暢。
第五屆大運河國際詩歌節在杭舉辦
◎潛李揚帆|浙江省杭州育才中學初二(6)班
6月10日,在杭州舒羽咖啡館里,文人騷客紛紛亮相,參加這場備受文化界矚目的“第五屆大運河國際詩歌節”,海外詩人、國內名家紛紛出場,本次詩歌節主題為“語言的峰會”。我校五位學生代表作為嘉賓參加了本次詩歌研討會。
沒有高人,無以成雅集。出席的詩人,除了韓國83歲高齡的“國民詩人”、連續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高銀先生和夫人之外,還有“朦朧詩”詩人楊煉,“后朦朧詩”詩人代表歐陽江河,中生代著名詩人西川、姚風、李笠等,來自加勒比海的詹姆斯·R.坎特雷,以及多位杭州本地詩人如潘維、李郁蔥、方石英、竹君、谷雨等。昨晚的詩會成為真正的“高朋滿座”。
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詩人朗誦他們的優秀詩作,述說他們的創作靈感和文學故事。與此同時,育才學子朗誦了育才中學第一屆詩歌節的優秀作品,并將本校的第一本學生詩集《陌上花開》送給了在場的各位老師,請他們給予指點。
坐在會場最前排的老先生,就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高銀先生,他說:“寫詩的人必須是一個孩子,不要長大。”詩歌與詩人,其實是藝術的載體,他們用心靈深處的語言,敘說情感與故事。
第五屆大運河國際詩歌節,帶給讀者的不僅僅是詩歌與藝術的魅力,更是一種精神財富,以及人生的哲學和文化的傳承。
指導老師:周 勇
【周老師評】
這篇新聞稿結構完整,敘事脈絡清楚。說它的結構完整,是因為其導語部分介紹了大運河國際詩歌節舉辦的具體時間、地點、參加人員以及盛況;主體部分介紹了著名詩人高銀以及其他詩人;背景是我校作為特邀單位出席。結束語很簡潔,“是一種精神財富,以及人生的哲學和文化的傳承”。說它脈絡清楚,是因為其把詩歌節召開作為重頭戲放在首段;接著是與會重要詩人,有的介紹,有的一筆帶過;最后是其意義。敘述扼要簡潔。
責任編輯:巫作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