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卷 “別急,多想想”材料作文
評析:陳連友(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教育教學發展中心,初中語文教研員)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我們常常會得到這樣的鼓勵:“別急,多想想。”遇到簡單容易的事情時,我們也常常能聽到這樣的提醒:“別急,多想想。”
上述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你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可以記敘經歷,可以闡述道理,還可以……
要求:(1)自擬題目,選好角度,確定立意;(2)不少于600字;(3)不要出現含考生個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陳老師說文題】
臺州2016年中考作文題與去年一脈相承,都是新材料作文,所選話題都貼近考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有利于倡導表現真實生活的良好文風;題中巧妙提示文體特點而不作限定,“可以記敘經歷,可以闡述道理,還可以……”考生可以運用自己擅長的文體寫作,有較大的發揮空間。
這道材料作文題審題難度不大,但也不可掉以輕心。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別急,多想想”重復出現,明確提示了話題中心。需要注意的是,“別急,多想想”與“別急,慢慢來”的指向是不同的。“別急,多想想”的重心在“想”,即思考、思索;而“別急,慢慢來”則強調“慢”。如果本次作文,考生寫成“慢下來的時光”“享受慢生活”“放慢節奏,享受人生”,那就完全偏離題意啦。
再者,材料所提供的兩種情境中,“多想想”的內涵有所不同。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別急,多想想”指的是要靜下心來,放慢節奏,換個角度思考,多渠道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遇到簡單容易的事情時,“別急,多想想”則是指不要倉促從事,別掉以輕心,要知道看似簡單的事情往往有著復雜的內蘊。寫作時,可以選擇其中一種情境來敘寫,也可綜合兩種情境來構思,還可延伸開來,聯想到生活乃至人生的方方面面,凸顯遇事冷靜、沉著思考的意義和價值。
來自考場的第一手佳作
別急,多想想
◎臺州一考生

初夏的微風吹來,吹拂著我額前的發絲,吹拂著我寬松的衣角,卻怎么也吹拂不了我內心的焦躁。此刻,我的腦子一片空白,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緊張讓我措手不及。中考,怎么辦?我該怎么辦?
難嗎?其實簡單!
手中的簽字筆順勢滑落,我不想再寫,隨手撕下這一頁。我的所有耐心都被練習上一道又一道的難題所吞噬,我急著想從題海中解脫出來。急火攻心讓我疲憊不堪,我慵懶地趴在桌上,閉目,咬牙,捶桌子。這時,爸爸突然進來,見我這般情狀,也會意了。“別急,多想想。”爸爸溫暖的大手撫摸著我的背,平和地說道。頓時,我堅定了信心。是啊,為什么不靜下心來,換個角度思考呢?或許一時解不了的難題只是因為我過于急躁,如果我認真、專注地多想想,也許會得到答案呢。我振作起來,打起精神,重新執筆,耐心地寫下一個又一個答案。爸爸瞧見我,笑開了花:“你看,難嗎?其實簡單!”
簡單嗎?其實也難!
手中的20元紙幣已被我攥得不成樣子,手心里都是汗。此刻,我在猶豫,我在徘徊。面對這個殘疾的老人,我要不要獻愛心?就在五分鐘前,我并沒有如此矛盾,老人滿臉滄桑,破舊不堪的衣著,潰爛得不成樣子的大腿,讓人心生憐憫,我不假思索就掏出了嶄新的20元錢。正準備給他,卻被媽媽攔下:“別急,多想想。”她緊緊握住我的手臂,給了我一個眼神。我陷入了糾結:他是騙子,還是弱勢群體?如果他是在欺騙人,那么我的20元錢就此打了水漂;如果他是真的有困難,那么我幫助他,不也獻愛心了嗎?我咬咬牙,還是將20元錢給了他,就賭一把吧。媽媽卻搖搖頭,無奈地拉著我離開。第二天,在一個偏僻的小巷,我們果然又看到了他,此時,所有的偽裝都已收起,原來是個身體健全的中年人,他滿臉貪婪,用粗糙的手指清點著他的不義之財,其中也有我的20元。媽媽語重心長地說道:“你看,簡單嗎?其實也難!”
站在微風中,我輕輕閉上了雙眼。靜心,耐心,細心,專心。“別急,多想想!”中考,我定全力以赴!
【陳老師評作文】
這是一篇上乘佳作。
其一,切合題意,構思縝密。考生對題意的理解精準、到位,文章內容與材料主旨高度吻合,“難嗎?其實簡單”“簡單嗎?其實也難”這兩個語段,對材料設置的兩個情境作了巧妙演繹,行文中始終緊扣“別急,多想想”,“想、思索”恰恰是難事變易、易事也難的轉變契機,構思可謂精妙矣。
其二,結構精巧,行文靈活。本文采用了新穎的結構形式,開頭寫中考的壓力使“我”內心焦躁,不知所措;結尾寫“我”終于走出陰影,告誡自己要“靜心、耐心、細心、專心”,以積極的姿態面對中考,首尾呼應,結構井然。中間敘寫自己的兩次經歷,“別急,多想想”是兩次心緒轉變的契機,而這兩次的心路歷程又是首尾兩段中“我”走出心理陰影的契機,全文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小標題的運用,避免了行文的呆板。
其三,表達流暢,用語樸實。作者不追求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抒發濃烈的情感,娓娓道來,卻別有滋味。長句、短句錯落有致,疑問句式適時穿插,心理刻畫、對話描寫嫻熟運用,文筆老練,語言表達富有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