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第四單元寫作·表達自己的看法
特邀主持:王 璇

王璇,浙江省溫州市第二中學語文教師,語文教研組長,溫州市教壇新秀、教壇中堅,中學語文高級教師。

在塵世的生活中,這樣的一瞬間是很少降臨的。當它無意之中降臨到一個人身上時,他卻不知如何利用它。在命運降臨的偉大瞬間,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順從、勤勉、謹慎,都無濟于事,它始終只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將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運鄙視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門外。命運——這是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熱烈的雙臂把勇敢者高高舉起,送上英雄們的天堂。
——茨威格《滑鐵盧的一分鐘》
人的一生中,最光輝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的那天,而是從悲嘆與絕望中產生對人生的挑戰,以勇敢邁向意志的那天。英雄,是不論年齡大小、本領高低的。假如人們沒有具備勇氣、冒險和斗爭精神,假如沒有追求生命的真諦和宇宙奧秘的執著,假如不曾有過憤怒、懷疑、反逆,就沒有一次次壯麗的歷史瞬間和偉大的史詩,也沒有我們迄今為止所擁有的一切進步。
蘇心銘|浙江省溫州市第二中學七(16)班
“請給我畫一只羊,好嗎?”一個細小的聲音把我吵醒了,我一下子站了起來,使勁揉了揉眼睛。“請你給我畫一只羊,好嗎?”他又一次請求。因為我要急著檢修飛機,不耐煩了,就胡亂地畫了一個盒子。沒想到,他卻喜笑顏開:“我就是想要這樣的。”
——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
邂逅與相逢都是一種錯過,擁有一顆充滿想象與幻想的心才是最好的狀態。我可以閉上眼,用手指來觸摸那神妙的紋路,用心去感受那未知的一切,卻不敢睜開眼來審視真實的世界。因為,任何美麗都經不起審視,相見不如懷念,群羊悠悠之地,誰忍心駐足破壞。愿意擦亮心靈的人們啊,當滿天繁星的夜晚,只要你仰望天空,小王子就會在其中一顆星星上向你微笑,那么所有的星星都會向你微笑呢!
潘鉑期|浙江省溫州市第二中學七(15)班
一種濃厚的、色彩斑駁的、離奇得難以形容的生活,以驚人的速度開始奔流了。在我的記憶中,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個善良而且極端誠實的天才用美妙的語言講出來的一個悲慘的童話。現在我把過去回想一下,有時連我自己也難以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為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
——高爾基《童年》
浪漫的幸福與絕望的痛苦矛盾地存在于阿廖沙的這段人生歲月中,極致的黑與白,對立的光和暗,充斥了市儈們的假心假意,溢滿著好心人的知疼著熱,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童年。但,只要你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么,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照亮每一處陰暗的角落!請你相信,即使你的眼前還是黑暗,即使你的生活還有悲傷,只要你仍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只要你堅持讓自己做一個善良、樂觀、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一定會迎來生命的輝煌。
金彥涵|浙江省溫州市第二中學七(15)班
【王老師評】
這三個同學的片段都運用了敘議結合之法。第一個片段引述材料《人類群星閃耀時》里的句子,作者告訴我們,人生的真正價值不在于你是否成功,而在于你是否勇于發起挑戰,戰勝自己。第二個片段作者從《小王子》的細節出發,在一個小片段中悟到,所謂美好的一切,有時候它更多地存在于我們的心中,只要擁有一顆單純浪漫的心,我們便可以像小王子一樣,擁有美好的一切。第三個片段是《童年》一文中一個重要的語段,“浪漫的幸福與絕望的痛苦”組成了文中小主人公的所有童年生活,但只要心存希望,未來一定能迎來陽光。三個同學通過自己真實的感受,在敘述與評論中,進一步升華了文章的意蘊,翻出了原作的另一番天地。
留住生命最后的快樂音符——讀新聞《看見——癌友之家》有感
◎陳 驥|浙江省溫州市第二中學七(15)班
“2015年11月25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古鎮馬家港河東51號,一場簡單的生日慶祝儀式在眾多癌友的見證下隆重舉行。慶生的主角是6名癌齡已過5年的會員。和往年這個時候舉行的活動一樣,這6名癌友除了收獲大家的祝福外,癌友之家協會還為每人準備了一只生日蛋糕……”
這是我在新浪微博上偶然看到的一條新聞。當我初次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我感到了一陣恐懼。癌癥?這個詞語是我極不喜歡的,我甚至害怕聽到這個詞語。我曾經摯愛的舅公就是因為癌癥去世的,在他生命彌留之際,我和父母去醫院看望他。病床上的他,雙眼緊閉,戴著氧氣罩,全身插滿了管子,腹部一起一收,雖然面無表情,但在我看來卻十分痛苦。
癌友之家,聽起來更是無趣。都是快要死的人了,何必折騰?不如在家里一個人安安靜靜地離去,何必要一群痛苦的人聚在一起,一起訴說痛苦?或許那只會讓身懷絕癥的人更加痛苦。
我繼續瀏覽下去。
“多年與癌癥搏斗的經驗,是會員們安撫和鼓勵他人的最好的方式,只要一走進協會,就會發覺自己不再是個病人。大家正在參加協會成立11周年活動的趣味比賽,盡管組織者安排的小游戲都很簡單,但對協會成員們來說,在他們兒時玩的游戲中體會到的,是久違的歡樂。”
我這才發現,我之前的觀點是錯誤的。當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每個人都希望有尊嚴地、平靜地離開這個世界。臨終的過程,因人而異,但絕大多數人都會需要一根“拐杖”,才能走得更平穩、更安詳。這根“拐杖”,可以是家人、社會不離不棄的支持與關愛,也可以是對死亡本身的安然接納。“癌友之家”是一個小小的集體,但對于身患絕癥的人們意義非凡。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首歡快的歌,誰都不希望這首歌以悲傷的曲調結尾。臨終關懷就是讓人在臨死之前,身體免受折磨,心情感到愉悅,讓這段時光成為生命中的最后一個快樂音符。
現在“優生”談得非常多,但對于死亡,人們總是心存忌諱和恐懼,顯得沉重、痛苦甚至會有逃避。“優生”是必要的,“優死”也同樣有必要,它不僅可以減輕離世的痛苦,更能讓每個生命都有尊嚴地謝幕。
生命是一首華美的樂章,讓每一個平凡生命奏出最后的快樂音符。
【王老師評】
這篇文章不僅體現出小作者對時事的關注,更是充滿人文關懷。感嘆小作者能敏銳地捕捉住社會這一小關懷。癌癥、絕癥,這些是很多成年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話題。然而現在有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來溫暖這一社會群體。作者避開當下熱門話題,發現角落處的溫暖,這份細膩難能可貴。此外,文章一氣呵成,清晰地闡述了作者的思辨過程,有理性的點評分析,更有聯系舅公一事的感性流露。全文語言自然深沉,情感豐厚,讀來令人動容。
逝去的大樹
◎林展如|浙江省溫州市第二中學七(16)班

聽說姥姥家的小村莊要進行舊村改建,趁著寒假,我急匆匆地坐上爸爸的汽車,想再看一眼,那熟悉的小村莊舊時的模樣。
坐在車上,往事又浮現在眼前。
小時候,因為父母工作繁忙,我就在外婆家長大。那時的村子中央有一棵約莫十米高的樹,也許并沒有那么高,只是那時的我太小太小了!總之那是一棵參天入云的樹,站在樹下望不到天,滿滿的綠擠滿了眼。墨綠、青綠、淡綠的,一圈一圈淡去,一直延伸到天邊。在樹下,我和村里的小伙伴們打鬧著、奔跑著,高興了,爬上大樹,蕩個秋千;累了躺在樹下,打個盹。大樹張開它的懷抱,無私地呵護著我們,再熱的天,只要你站在大樹底下,一定滿是清涼、滿是愜意。
村里的夜晚特別安靜,可是大樹底下的夜晚總是別有生氣。坐在大樹底下,聽張爺爺講那些過去的神秘故事;看著嬸嬸阿姨們打毛線織衣服;和小朋友們唱唱歌、跳跳舞,分享自己的看家本事……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太快太快,夜深時,我總在外婆的半拉半哄中,揉著睡意惺忪又強力支撐的雙眼依依不舍地離開。
“突突突”……一陣電鋸聲擾亂了我的思緒,外婆家的小村子到了。我一抬頭,不禁驚詫眼前看到的一切: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而過去的那些房子呢,那些黑瓦白墻呢?那些曾經的小小院落呢?循著電鋸聲走去,來到村子中央,看見了那棵伴了我一整個童年的大樹,它在一點一點傾斜,一點一點地倒下,電鋸與樹干的摩擦聲戛然而止,木屑彌漫中,大樹悄無聲息地倒下……
“兄弟們,裝車,拉走!”大樹馬上要被拉走了,我的心中悵然若失,眼眶隨即濕潤,淚眼蒙眬中,我仿佛看見大樹倒下的地方,又是一座座高樓的興建,又是一個個現代化工廠的落成,一切變得太快太陌生了!
大樹在消逝,村莊在消失……
我想:如果,我們能在現代化突飛猛進的發展中,記得去保留和繼承傳統文明,能在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對傳統文化依然保有敬畏和眷戀之心,那么,或許我們還能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獲得一份安慰的驚喜!
【王老師評】
“逝去”是學生寫作中一個經常被觸及的主題。小作者開頭用“舊村改建”一句,為后文張目,并從回憶中的大樹和現實中的大樹兩個場景進行對比寫作。一個“滿是清涼,滿是愜意”,一個“悄無聲息地倒下”,讓人深刻體會到現代文明進程中的殘忍與悲哀。
文章娓娓道來,語言流暢,意蘊深沉,行文有全局觀念,善于從大話題中選取小角度。文章主旨鮮明,說理透徹。特別是結尾一段,使文章更有思辨色彩和深度,開合自如,平實而精致。
責任編輯:陳玉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