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帥 效志強 李杰
?
民兵漁船油料保障地方力量動員淺析
文/王帥效志強李杰
摘 要:地方油料保障力量動員是高效完成民兵漁船油料保障工作的重要基礎,本文分析了民兵漁船油料保障地方力量動員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民兵漁船油料保障地方力量動員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民兵漁船;油料保障;地方力量;動員
民兵漁船油料保障地方力量動員工作涉及軍隊、地方政府、漁港碼頭、船舶公司、地方石油公司等,動員程序繁多,協調關系復雜,觸及利益敏感。面對當前國防油料動員的有利局面,為高效開展民兵漁船油料保障地方力量動員工作,有效滿足民兵漁船參加海上維權行動油料保障需求,需要結合動員工作現實需要,把握動員工作要點環節,充分發揮動員資源效能,實現動員資源的最優化利用,為民兵漁船參加海上維權行動提供雄厚的油料保障資源后盾。
(一)油料保障資源動員法規還不夠完善
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動員法規建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與國民經濟動員建設的需求相比,與地方油料保障資源動員的需求相比,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是習慣于運用行政手段開展工作,對動員法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制訂動員法制的意識不強。二是相關法規體系亟待完善。在戰略資源動員(尤其是石油資源動員)方面有許多法律上的空白,造成許多工作還都無法可依。三是執法監督機制尚未健全。受國民經濟動員編制體制的影響,一些政府部門沒有把國民經濟動員建設納入主要議事日程,一些執法部門未把國民經濟動員法制建設納入職責范圍,造成無人執法或執法偏差,對執法缺乏有效監督。
(二)軍地動員職責區分不夠合理
地方油料保障資源動員是一種國家行為,政府擔負著主要責任。同時,由于動員對象在地方,需要更多地依靠各級政府開展工作。因此,地方油料保障資源動員應該是按照“軍隊提需求、國動委搞協調、政府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來運轉的。但現行的這一工作格局在實際工作中,暴露出機構職能分散、協調關系不順、工作相互推諉等諸多現實問題。如,本應是政府主導落實的油料籌措、綜合補給船征集、油料補助發放等工作,地方政府職能部門多以不會做、做不了為理由,推給省軍區去落實。通過實踐表明,省軍區在戰區指導下,實際上已經在從屬地位上發揮了主導地方力量動員組織實施的功能作用。然而,目前省一級國防動員辦事機構,除人民武裝動員辦外,基本上都設在地方政府職能部門。這一現狀也決定了省軍區對相關部門缺乏監督制約,從而導致地方政府部門在落實動員需求上做得不主動、標準不高、時效不強。隨著維權行動的常態化發展,動員任務必將更加繁重,對于省軍區來說將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三)地方油料保障資源動員計劃體系針對性不強
從地方油料保障資源動員需要來看,目前的動員計劃體系還不太完善,存在系統性、操作性和針對性不強等問題,需要進一步提高宏觀籌劃能力。一是地方油料保障資源動員的實質性研究以及演練實施還處在起步階段,動員的范圍比較窄、內容比較單一、涉及面不夠寬、影響不夠深,離實戰保障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二是地方油料保障資源動員需求方(軍隊)、協調方(國動委)和落實方(政府)之間協同不夠,對地方油料保障資源動員建設發展規劃、計劃和戰時動員預案缺少統籌安排和通盤考慮;三是在提出精確的戰時動員需求計劃、合理的動員組織指揮和實施程序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逐步研究解決。
(四)地方油料保障力量組織和訓練還達不到實戰要求
地方油料保障力量的組織和訓練工作雖然逐步建立起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仍然較多。具體表現在:一是參訓率不高。目前地方油料保障力量主要集中在成建制的預備役部隊,其人員分布在地方油庫、加油站、船舶公司和港口碼頭等,但這些單位的人員參訓率普遍不高。二是訓練水平低。預備役人員的訓練內容起點低,訓練要求不夠嚴格,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訓練走過場、流于形式、練為看等現象,距離實戰的差距大。三是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部分預備役部隊油料保障人員對待訓練的態度差,存在“招之不來、來之要錢、錢少不練”等現象,部分地區的油料保障人員在政治素質、軍事素質、科技素質、專業素質、身體和心理素質等方面遠沒有達到參加維權行動油料保障對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
(一)完善地方油料保障資源動員法規制度
地方油料保障資源動員法規是規定國家、軍隊、部門及相關行業、企事業單位及個人在油料動員中的責任、權利和義務的一種法律規范,是國防經濟動員法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重要戰略物資的動員法規。具體內容應包括以下兩個大的方面:一是規定國家、軍隊、部門及相關行業、企事業單位及個人在油料動員中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二是調整國家、軍隊、部門及相關行業、企事業單位及個人在油料動員中的關系,使各方在戰爭時期能夠協調一致,服從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用立法的形式規范油料動員法律監督的依據、范圍、程序和方式,明確油料動員監督者和被監督者的權利、義務及相應的法律責任。油料動員法律的監督包括對油料動員立法的監督和對油料動員法律執行的監督。通過對動員立法的監督,使動員法的制定必須嚴格按立法程序進行,不能因搶時間、趕進度而省略必要的立法程序或步驟,從而提高動員立法的質量。對油料動員法律實施的監督,要建立油料動員法律監督和約束機制,使各種油料動員行為嚴格遵照法律規定進行。油料動員法律的監督、約束機制中應當包括專門監督和社會監督。專門監督,是指具有監督職能的國家機關和油料動員專門監督機關,對油料動員活動是否依法運作而進行的監督。社會監督,是指非國家機關對油料動員活動的監督。我國的人民政協、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新聞媒體等都可以監督油料動員活動是否依法進行。同時,要健全監督協調機制,要對不同的油料動員監督形式加以協調,以利于全面高效地做好監督工作。
(二)科學構建地方油料保障資源動員計劃體系
地方油料保障資源動員計劃主要由國防動員委員會、軍隊和相關石油企業共同制定,以體現一段時間內地方油料保障資源動員需要完成的工作和達到的目標。一般來說,制定地方油料保障資源動員計劃應遵循以下程序:軍隊油料部門提出需求計劃——遞交國防動員委員會審議——下發地方油料保障資源動員歸口管理部門分解任務,并提出落實計劃——實施動員計劃并修訂完善,通過計劃下達——計劃實施——落實反饋——修訂和完善動員計劃,不斷推進計劃的落實和完善。
地方油料保障資源動員是地方油料保障力量轉化為戰時保障力的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軍地之間需要協調的部門多、環節多,一定要明確軍地對接關系,協調好各方工作。具體包括明確各方的責任,按照“軍隊提需求,國動委搞銜接,政府抓落實”的要求進行分工,明確地方油料保障力量與部隊之間具體的保障關系。
(三)切實抓好地方油料保障資源動員潛力調查
地方油料保障資源動員潛力,是地方油料保障資源動員準備的重要內容和基礎性工作,是連接平時戰備與戰時動員的紐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地方油料保障資源變化的速度加快,地方油料保障資源動員潛力調查必須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來落實,完善動員潛力調查的組織機構,明確具體的調查內容,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法和手段,成為潛力調查的主要工作。
地方油料保障資源涵蓋油料、油料設備設施和油料保障力量三大構成要素,這也是地方油料保障資源潛力調查的主要內容。具體可分為:一是用于為漁船提供動力來源的燃料油;二是用于油料運輸、儲存、加注、維修的設備和器材;三是基礎設施,如煉油廠、油庫(站)、碼頭、輸油管線等;四是地方科研院所、相關行業從事油料研究、檢驗、計質量管理、工程設計的專家和技術人員;五是從事油料儲存、輸轉、裝備維修、輸油管線巡護、工程建設的專業保障隊伍。另外地方油料保障資源的科技信息也是潛力調查的重要內容,如用于油料儲存、運輸、加注的新技術、新方法;油料流通過程中的信息(諸如地理信息、物流信息等)使用與管理、信息系統和通信網絡等。
(四)加強國防油料薄弱項目建設力度
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各漁船碼頭都具備了一定的油料補給能力,能夠勝任漁船日常生產作業的油料保障需求。然而,受領維權任務后,漁船出動強度和油料補給時限要求遠高于平時,現有的碼頭油料補給能力還不能滿足任務的需要。因此,在可能成為動員對象的地方相關行業建設立項時,也要充分考慮軍事需要,努力使地方油料設備設施建設滿足潛在軍事需求。如碼頭地方加油站在建設規劃時,可考慮兼顧民兵漁船參加海上維權行動油料保障需求,預留一定油料儲備能力和戰備泊位等。
(五)加強地方油料保障人員的專業訓練
油料保障力的形成離不開平時的訓練,為確保執行維權行動任務時能夠遂行油料保障任務,地方油料保障力量必須加強專業訓練。訓練要以維權行動油料保障需求為牽引,結合年度民兵訓練計劃,科學搭建油料戰備訓練平臺,改變以往只注重作戰訓練的方式,增加安排民兵預備役人員開展油料保障相關科目訓練,提高油料保障能力;地方油料從業人員,則積極開展國防教育,加強崗位練兵,突出思想素質和業務技能的全面提高;結合民兵漁船參加海上維權行動戰法研討等重大活動時機,組織民兵和地方預備役人員開展實戰演練,提高地方油料保障力量遂行民兵漁船參加海上維權行動油料保障能力。
本課題資助項目:2 0 1 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4CGJ014),全軍軍事科研計劃項目(14QJ004-088)。
(作者單位: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軍事油料應用與管理工程系/海南省軍區供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