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孟寒
創新聯盟 大船揚帆濟滄海
文/本刊記者 孟寒

今年,進入9月份,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大船”)就雙喜臨門,大船人不禁喜上眉梢。9月1日至2日在北京舉辦的首屆全國質量創新大賽上,大船報送的“大型船舶分段數字化車間” 和“船用新型工藝裝備研發”兩個項目斬獲了兩個國家一等獎!與“兩個”對應的,還有一個“唯一”,那就是大船是唯一一家囊括兩個國家一等獎的企業。
首屆全國質量創新大賽是中國質量協會舉辦的旨在激發全民關注創新、引導企業推動創新的重要活動,來自航空、船舶、鐵路、汽車、石油、化工等20多個行業、近200家企業、190項目團隊參加了這次競賽。
大船參賽的兩個項目獲獎是實至名歸。其中,“船用新型工藝裝備研發”項目,已研制船用新型工裝36個項目近百種型號,20余項工裝獲得了國家專利證書。這一項目的實際應用,不僅提高了探傷合格率、節省了勞動工時、降低了動能消耗,還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和作業風險,改善了作業環境。另一個項目“大型船舶分段數字化車間”則實現了船舶智能制造零的突破。
大船能奪取雙獎,大船科協組建的創新聯盟功不可沒。近幾年,大船的創新工作卓有成效,亮點頻呈。大船能在波濤洶涌的商海中傲立潮頭,離不開創新聯盟的一臂之力。
創新聯盟的建立有利于形成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可幫助實現大數據技術、應用和市場的整合,促進產業鏈企業間的協同與合作。它具有較強的產業帶動作用,有利于集聚創新資源,形成產業核心技術標準和技術創新鏈,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面對船市下滑的嚴峻形勢,圍繞大船的生產經營中心,大船科協致力
打造了創新聯盟這一服務平臺,以帶動創新文化建設,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帶動技術創新,促進創新成果應用。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尚勇(前左二)視察大船
在中國科協的大力支持下,由大船科協統籌,建立了全國船舶行業企業科協創新聯盟。2015年末,大船科協副主席聶曉玲到中國國機集團精工有限公司和鄭州奧特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調研,就加入全國船舶行業企業科協創新聯盟的相關事宜和兩家企業的負責人進行了交流,并作了“全國船舶行業企業科協創新聯盟工作”的主題報告,為聯盟的壯大積極奔走。目前,已經發展了上海外高橋、武船重工、渤船重工、廣船國際等10余家船舶行業企業加盟。大船集團科協每年組織成員單位舉行一次創新交流活動,如,今年已經組織參觀考察了杭州前進齒輪箱集團有限公司、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杭州前進齒輪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專業設計、制造齒輪傳動裝置和粉末冶金制品的大型重點骨干企業,屬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其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讓參觀者獲益匪淺。同時,通過創新聯盟平臺,加強了企業之間的聯系,促進了船舶企業之間科技人員的互動交流,大家圍繞各自建造不同類型船舶產品的經驗,取長補短,互相學習。
借力于遼寧省科協,大船科協促成了大船同遼寧省造船工程學會之間創新聯盟的建立。通過這一層面的創新聯盟,二者加強了溝通協作,聯合開展了船舶配套產業、海工裝備產業等重點課題的調研活動。通過遼寧省造船學會的努力,二者還與渤海船舶職業學院建立了校企會三方專題合作關系。今年8月18日至19日,由遼寧省造船工程學會主辦的遼寧省第十屆學術年會分會——船舶涂裝技術論壇在大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20多家相關單位的50多名單位負責人、科技工作者共聚一堂,共議發展之道。本次論壇以“節能、降耗、清潔、環?!睘橹黝},解讀相關政策法規,研判專業技術分析,推介,新材料、新技術,交流研討行業發展趨勢。大船重工的專家解亮、莊紀美等相繼作報告,部分負責人還到大船集團做了調研。
借助大連市科協的東風,大船科協建立起集團所屬企業之間的創新聯盟。目前,已有設計所、海工公司、舾裝公司等10家加入。目前,這一層面的創新聯盟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
聯盟積極引導成員單位結合自身特色,開展相關創新文化活動。組織成員單位外出考察調研,學習與交流創新文化建設的經驗。同時,積極挖掘成員單位內的創新工作典型,如組織人員對鋼結構創新工作進行總結提煉,并通過集團廠報進行大力宣傳。
秉承“辦好班、辦精品班”的原則,大船科協今年春天舉辦了創新工程師暨創新方法(TRIZ理論)培訓班,遼寧省科協、大連市科協在資金和師資上都給予了鼎力支持,使得大船未費一輜一銖,卻取得非常良好的培訓效果。據統計,參加培訓的學員帶來的技術難題最后形成了131項方案,其中,可行性方案65項,可實施方案50項,專利預案2項。下一步,大船科協聯盟將繼續開展這一活動,使之成為提升聯盟科技人員創新能力的又一實用、有效的平臺。
在組織集團內創新聯盟活動的過程中,大船科協積極發動科技人員,創新性地開展了固化傳承集團傳統工藝、征集系泊航海典型案例和現場施工工藝等活動。傳統工藝目前已固化整理出171個項目,并全部錄入大船科協科技成果程序管理系統。系泊航海典型案例整理出96個典型案例,并在大船內網上建立了“系泊航海典型案例”系統,實現了資源共享?,F場施工工藝完成項目15個,為提升集團現場施工工藝的水平和質量做出了貢獻。同時,大船集團科協在集團創新聯盟成員單位內開展了創新成果征集,現已經征集創新成果39項,正在匯編成冊,準備在成員單位內進行推廣與應用。

創新工程師培訓班
創新聯盟的打造,開拓了大船科協工作的新局面:對外大大提升了大船科協組織的影響力,得到了上級科協組織領導的肯定和認可;對內推動了集團創新工作的開展,促進了成員單位之間的互助協作創新,加速了集團創新人才隊伍的培養。五年來,大船科協推薦了27人次,參加優秀科技人才的評選,其中:1人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4人次獲得“遼寧省優秀科技工作者”“遼寧省‘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科技標兵”“遼寧省‘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優秀組織者”榮譽稱號;22人次獲得“大連市優秀科技工作者”“青年科技獎”“‘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科技標兵”等榮譽稱號。
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通過不斷的科技創新,大船集團奠定了在行業內的龍頭地位,在市場經濟的驚濤駭浪中立于不敗之地。僅2015年,大船就申請專利130項,獲科技進步獎10余項,首次獲得中國專利獎,10個民品項目立項成功。在2015年的上海國際海事會上,大船集團設計研究所開發的新型LNG燃料動力超大型原油輪(VLCC)、DSJ500自升式鉆井平臺,與GE公司聯合研發的燃氣輪機動力(COGES 2.0)17.5萬立方米LNG船等4型產品分獲DNV GL、ABS和LR船級社認證,集中展現了大船一流的創新能力。今年9月7日,在漢堡海事展上,大船集團(DSIC)與美國GE公司聯合研發的超大型集裝箱船獲得了勞氏船級社LR的AIP認可。大船在新型集裝箱船開發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是該集團產品向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發展的又一個重要進展。
大船創新聯盟將繼續兼收并蓄,固本開納,加快創新,為大船的穩健快速前行提供動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