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蕾
高校財務內部教學成本核算方法
◎毛蕾
高校財務內部教學成本核算是高校發展過程中重要的會計核算環節,教學成本投入直接關系到高校內部財務向教學資源之間的轉化效率,是評判一所高校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的重要指標。筆者結合企業單位成本核算方法,在結合高校特性的基礎上簡單介紹幾種能夠應用于高校財務內部教學成本核算的會計方法。
如同企業生產經營一樣,高校雖然不進行產品生產,但是其可以通過資本上的投入構成教學成本,這種投入就類似企業生產材料的投入。
高校教學成本內容相對比較簡單,教學設備上的投入、教學資源上的投入、教師薪酬上的投入等費用。一般情況下,高校會計工作也具備一定的會計周期,通常是以月為單位,比如高校在某月購進多少教學資源(書本、網絡資源等,折合成人民幣計算,以下成本計算均這和為人民幣)、支付了多少教職工薪酬、購進多少教學設備這些在出入庫的過程中都會產生原始的會計憑證,在會計結算周期結束時可以直接根據這些會計憑證進行教學成本核算,或者分別計算出不同類別的教學成本投入,最后相加得到的結果就是最終的一個會計結算周期內教學成本的總和數目。
這種核算方法能夠較為直接地計算出教學成本總投入,并且是根據原始會計憑證進行核算,在最終核算之前不會產生額外的會計核算工作量,能夠適當減少高校的人力、物力消耗,使更多的資源相教育發展傾斜。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當用于最終教學成本核算的會計憑證出現錯誤和遺失時沒有辦法進行修改和彌補,也就是說如果在最開始記賬的時候由于會計人員的疏忽造成的資金數目錯誤無法得到糾正和彌補,有時會導致教學成本核算結果上的誤差。此外,這種直接核算的方法能夠較為直觀地得出教學成本總投入,但是無法形成明細結果,比如在教學成本中某一方面(教學成本小類,比如教學資源中教材購入費用等)投入了多少、某一方面某一時間段內投入較為集中,這些特點無法在結果上顯示出來,僅僅核算出教學成本數目,不利于高校在下一個會計結算周期內進行財務支出上的調整和會計工作的改進。

企業一個生產環節會涉及到多個部門,例如材料采購部門、生產車間、加工車間等,會產生一個產品的多個生產環節,即所謂的“步”。高校教學成本投入也存在類似特征,例如某一批教材的購進會產生采購人員活動費用、教材購入的運輸費用、教材費用、分發教材消耗的人力費用、管理費用等。這種步驟上劃分能夠成為高校教學成本核算的一種依據。
將一次教學成本產生的過程分成多個步驟,形成不同的記賬憑證或賬單,然后在會計結算周期結束時每一次教學成本產生過程中每一個環節的費用進行逐一核算,隨后再計算出總和即為一個會計結算周期內高校教學成本總數目。
這種分步核算的方法能夠形成明細的教學成本分布特征,基本是以一借一貸的形式形成復式記賬單,也因此不容易出現漏記或錯記情況,能夠幫助高校領導層了解一個會計結算周期內教學成本的分布特點,從而對下一個會計結算周期內教學成本投入進行更加優化的預算和規劃,有利于高校會計工作的改進,同時有利于達到高校內各種教學成本的平衡(主要是教學軟硬件方面)。但是這種核算方式也有其弊端,首先就是記賬憑證或賬單的復雜,由于分步、分類進行教學成本核算登記,因此在最終教學成本核算之前會產生大量的“小的核算”,無形中會增加高校會計人員的工作量,同時消耗一定量的人力、物力,變相降低高校資本向教學成本投入之間的轉化效率。其次,這種核算方法雖然能夠體現教學成本小類的分布特征,但是如果要得到教學成本投入大類的投入情況數據則需要通過額外的會計核算流程,會造成簡單核算工作的復雜化。
企業在進行成本核算時有分類核算的方法,是依據企業生產不同產品的類型(產品A、產品B、產品C等)進行分類核算。筆者認為這種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也可以移植到高校教學成本的核算之中。
高校教學成本投入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類:針對教職工的(薪酬、勞務費用等)、針對學生的(教材投入、教學設備投入等)、其他(比如教室門窗修理費用等)。高校內部會計在一個會計結算周期內可以將各種教學成本進行分類,然后分別計算出每一類的教學成本投入,隨后再將這三類的核算數目進行相加就能得到總的教學成本投入的數值。
這種核算方法的優勢是能夠直觀的看出學校的教學成本投入分布,針對教職工的成本投入、針對學生的成本投入和其他成本投入之間的比例,這是了解學校教學改革重心的重要信息依據,同時也是高校調整內部職工薪酬和其他費用的依據,進而有利于高校整體工作重心的調整。當然,這種核算方法也存在弊端,當學校部門機構較多,并且教學成本支出較為零散時,這種核算方法會產生極大的統計量和計算量,不利于高校內部會計核算與監督工作的效率執行。同時很多零散的支出有時在這種核算方法中處于交叉地位(例如,教職工自費給學生購入教學設備,后期學校以薪酬方式進行報銷時),很有可能產生重復核算,而高估高校教學成本投入,造成核算結果不準確的問題。
(作者單位:威海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