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龍 李漢一
(山東省昌邑市柳疃鎮潮海學區小學)
淺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
◆王京龍 李漢一
(山東省昌邑市柳疃鎮潮海學區小學)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主要渠道,可以優化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氛圍,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闡述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策略,希望對語文教學有所幫助。
語文課堂教學 有效提問 思維能力
1.在課文的難點處提問
俗話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每一篇語文課文都有學習的難點,語文教師要在課文的難點處提問,以課文難點為中心進行展開,幫助學習理清學習的思路,巧妙的將教學難點滲透到課堂提問中,為學生獨立探究奠定基礎。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如果提問的問題恰到好處,不僅能能夠讓學生找到學習和思考的方向,向學生傳送有價值的學習資源,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臨場發揮能力,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提問內容會激發他們的內驅力,應該學會以教師設計的課堂問題作為思維的航標,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2.在課文的轉折處提問
要想提高課堂提問效率,語文教師首先要善于提問,將課堂提問與日常教學緊密結合,不能存在“教學時間充足就提問,教學時間不充足就不提問”的錯誤思想,否則將會給學生帶來學習的負擔。在課文的轉折處提問是一個技巧,語文教師要把握好課文的轉折點,深入淺出地予以突破。比如,有的課文一直在平鋪直敘,但是突然話鋒一轉,作者將課文提升了一個高度,去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因此,語文教師要想讓學生全程都集中精神,保持飽滿的學習態度,就要抓住課文轉折處的有利契機,做好課文的前后銜接工作,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設計富有思考性的提問,給學生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
3.在課文的首尾處提問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科的實際特點,根據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提問。要知道,學生學習每一篇課文,并不會從一開始就感興趣,這需要語文教師合理引導和刺激,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通常一篇課文的首尾處都是作者詳細書寫的地方,在這些地方會隱藏著作者的情感和態度,需要師生高度重視。首先,不要小看課文的題目,題目具有傳情達意的作用,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耐人思考的問題,有意識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其次,文章的首段和結尾段大多前后呼應,教師要仔細鉆研課文,給學生設計“重重障礙”,讓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種強烈的“表現欲”,當學生積極的進行思考和回答時,也就自然而然的顯示出課堂提問的作用了。
1.注重課堂提問的難度
一些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不考慮學情,將備課時設計的課堂提問一股腦地全部拋向學生,給學生造成思維困擾,找不到回答問題的重點。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語文教師進行課堂提問要注重提問的難度,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調配,設計有針對性和層次化的問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比如,對于語文尖子生,教師在提問時可以設計開放和探究式的問題,旨在優化學生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對于語文后進生,語文教師應該設計基礎性的提問內容,扎實學生的語文基礎,加快把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
2.注重課堂提問的密度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很多傳統的語文教學弊端日益凸顯,如語文教師課堂提問的隨意性太大,有時候在課堂提問時堅持“滿堂問”的原則,在課堂上從頭到尾都進行提問,使學生應接不暇,表面看上去課堂氛圍很高,其實學生根本沒有完全融入課堂中,只是被語文教師牽著鼻子走罷了。有時候,一堂課都不進行幾次提問,學生昏昏欲睡,教師的教學效率得不到提升。因此,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提問方式,注重課堂提問的密度,給學生留出自由思考的時間,避免讓學生出現疲于應付的情況。在課堂提問時,不能直來直去的,要善于進行逆向提問,從課文現成結論相反的角度提出問題,讓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做到適時適度,靈活多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3.注重課堂提問的廣度
語文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把握好提問的廣度,能夠從教材中提出拓展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課文過程中,得到知識和技能的提升。要抓住課文內容的關鍵點,從而“牽一發而動全身”,保證課堂教學的有序性。當講完一篇課文以后,我會給學生介紹一些作者的其他文學作品,讓學生在課后去查閱資料和閱讀,然后進行提問,這樣不僅讓學生對這位作者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和了解,也便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同時,語文教師進行提問的時候還要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給學生一個心理接受的過程,讓學生的思維可以一步一步地向前發展。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還需要語文教師進一步研究和改進,要靈活掌握,巧妙運用,以加強提問的藝術性。
[1]于廣會.淺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策略[J].新課程,2014,(05):80-81.
[2]宮沐露.淺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J].現代語文,2013,(0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