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新寧 黃蘇華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第六小學;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師范附屬小學)
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信息化教學
◆曾新寧 黃蘇華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第六小學;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師范附屬小學)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之中應用信息化多媒體技術,也成為了一種必然。信息技術憑借其豐富的資料,生動的影像以及直觀的表達形式,改變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方法,引發了新理念、新數學、新方法等一系列的探究。
小學數學 信息化 課堂氣氛 學習興趣
數學本身偏枯燥,運算公式和運算方法,定理和定義,這些都需要學生去背誦學習,熟記于心。一味地講授這些知識,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上課走神走思,不注意聽講,學習的效果自然就比較低。此時,就需要引入信息化技術,將書本的知識用多媒體豐富多彩的呈現出來,刺激學生的興趣,激發她們學習的欲望。
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課時的時候,我把各種物體的圖片通過多媒體一一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蝴蝶、蜻蜓、樹葉、足球等,讓學生總結其中的規律,在展示了幾幅幻燈片之后,學生們就紛紛發現了其中的規律,將這些物體從中間劃分,兩部分是對稱相同的,這樣直觀有趣,學生們絲毫不會感覺枯燥。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使用信息化教學,利用強大的多媒體技術,豐富的多媒體資源,逼真的聲音畫面效果,可以有效的帶動課堂節奏,活躍課堂的氣氛,讓學生愛上學習,主動學習。讓學生利用多媒體去學習知識,在學習中感受樂趣,拋棄死板的黑板、課本和作業,學生學習的熱誠會大大提高,才會做到主動的學習。
例如,在教授“幾分之一”這一課時的時候,我做了一個小動圖,媽媽在給兒子和女兒分水果,橘子4個,蘋果2個,芒果1個,西瓜1個,這些東西要怎么合理的分給兩個孩子呢?學生們議論紛紛,而我讓不同的學生回答他的看法,并且用課件演示出來,橘子和蘋果都順利的分完了,而且兩個人所得相同,我適時的說出這就是“平均分”,但是芒果和西瓜都是一個,分配成了問題,動圖繼續演示,此時爸爸回來了,那水果要如何分配給三個人呢?此時就需要導入新的內容“幾分之一”了。如此講課,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一直在開動腦筋思考,活躍了思維,開發了大腦,學習的勁頭很足,主動性也大大的提高。
在以往的教學之中,往往是教師一個講臺,一塊黑板,一根粉筆就完成了課堂的教學,在講解的過程中顯得異常的生硬和蒼白,時間一長,學生的注意力開始低下,上課精神渙散,勁頭不高,開始疲倦打瞌睡。信息技術的使用,通過色彩、聲音、視頻等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她們可以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以動制靜,動靜結合,才能相得益彰。
例如,在進行“求三角形面積”這一課時的教學時,直接將公式教給學生,學生們對于公式的記憶不深刻,或者無法完全理解。于是我便找了一個教學視頻,通過動畫演示給學生。將三角形進行一定的旋轉,可以將兩個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如此演示之下,學生們就很容易理解三角形是等底等高的長方形面積的一半這個定理,公式自然也就牢記于心了。信息技術給我們的授課提供了更多動態的可能,便于課件和內容的展示,讓原本死板和課本上的知識活靈活現的展現,易于學生的理解和學習,我們必須要熟練的運用。
學習數學的目的不是死記硬背一堆公式和定理,而是在生活中真正的掌握和運用,而小學階段的數學更是在實際的日常生活之中頻繁用到,一定要打開學生的思維,培養她們的創新意識,學以致用。
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這一課時的時候,學生對于圓和其他圖形的面積和對比很是抽象,無法想象其中的不同,于是我便用多媒體演示給學生,采取固定的周長,分別圍成不同的圖形,對比放在一起,讓她們觀察不同圖形之中的細微差距,然后再通過具體的數據運算,得出最后的結論,圓的面積是最大的。如此教學之下,學生的思維很是活躍,可以有效的培養她們的創新能力,舉一反三。
信息化教學運用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隨著它的越來越普及,對于新的教學方法的探索也在不斷的增加和深入,新的教育改革已經到來,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和新的問題層出不窮,需要教師認真學習,優化結構,開拓新的教學道路。同時學生的學習思維也需要轉變,多媒體互聯網不止有吸引人的電影、音樂和游戲資源,還有著大量的學習教育資料,要合理的運用,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而不是淪為消遣的工具。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的信息化教學也在逐漸地完善,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靈活熟練地掌握信息技術,創新數學教學的新模式,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及課堂教學質量。
[1]黃瑾.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創新與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3,(35).
[2]張海燕.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調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