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燦華
(中共濮陽市委黨校)
關于構建現代化圖書館信息與人力資源體系的思考
◆王燦華
(中共濮陽市委黨校)
以因特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造成了信息的爆炸性增長,使得傳統圖書館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因而現代化圖書館建設尤為迫切。從現代化圖書館資源的概念、構成、信息資源和人力資源體系建設等方面,思考了現代化圖書館構建問題。
圖書館 資源體系 現代化
圖書館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直接起源于保藏圖書的需求,是人類社會文明的標尺。但在目前信息載體多元化、因特網全球化背景下,其提供信息服務的資源基礎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以往基本上賴以利用的傳統文獻載體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讀者對信息資源的網絡化、數字化需求。圖書館資源是指圖書館為了資源利用而組織起來的相互聯系的多種資源的動態有機整體。實質上綜合地看,一個現代化圖書館的資源體系大致分為信息資源體系和人力資源體系兩大部分。
信息資源是圖書館構成的基本要素,沒有信息資源就不可能成為圖書館,沒有理想的信息資源也不可能辦好圖書館。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是圖書館的永恒研究課題,高波、吳慰慈的“從文獻資源建設到信息資源建設”一文給信息資源建設的定義是:“信息資源建設是人類對處于無序狀態的各種媒介的信息進行有機集合、開發、組織的活動”。根據這個概念,信息資源建設既包括文獻型的資源建設,也包括數據庫的建設,還包括對網絡信息資源的開發與組織。因此,只有將文獻資源建設、數據庫建設與網絡信息資源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稱得上完整的信息資源建設。
(一)適當發展電子文獻資源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發展,電子出版物日益增多。電子文獻依托網絡技術和光盤技術,按出版形式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光盤、軟盤等形式的電子文獻,二是網絡電子文獻。電子文獻具有存儲量大、內容豐富、檢索快捷等特點,同時也存在著使用時受條件限制的弊端。但是,電子文獻是館藏信息資源建設的發展方向,處理好印刷型文獻和電子文獻的關系,適當收藏電子文獻,是非常必要的。電子文獻的收藏要與印刷型文獻進行合理配置,特別是利用率較高的文獻,在以收藏印刷型文獻為主的基礎上,兼收電子文獻。如用戶利用率很高的光盤版《中國學術期刊》《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光盤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等等,這些光盤和數據庫等電子數據的利用已經非常普遍,用起來方便快捷,很受用戶的歡迎。
(二)完善信息資源的服務方式
要通過信息資源服務方式的構建,使讀者既可以使用傳統文獻,也可以使用數字化文獻;既可親自到館查閱,長時間在館內從事研究,或把書借回家閱讀,也可以不去圖書館,在單位或家里通過網絡利用圖書館;讀者既可以從圖書館獲得系統、全面的知識信息,又可以從網絡上獲得最新信息和資料;既可使本地、本單位的讀者獲得實體服務,又可使遠地的讀者獲得遠距離的虛擬服務;圖書館既可實行限時限量服務,也可實行不現實不限量服務。圖書館追求的服務方式應不僅滿足到圖書館來的讀者,而且能為遠距離讀者服務,實現用戶(而不僅僅是讀者)將圖書館搬到家,搬到鼠標所點之處的理想。
(三)提高信息資源的質量
信息資源的質量是決定圖書服務工作質量的重要因素。現代化圖書館不能僅僅依靠傳統的館藏文獻資源來開展工作,還必須將電子資源及網上的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利用,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從結構看,既要精心組織紙質文獻,又要大力引進電子出版物,還要開展網絡信息資源的挖掘和超文本信息的采集加工,使現實館藏和虛擬館藏相結合;從內容上看,既要組織靜態的文獻信息,又要組織相關動態的政策和經濟信息。網上資源的缺點是過于泛濫,查準率低,但它對于搜索國外的信息是非常便利的,我們可以有選擇地下載和組織有關信息,豐富本館的信息資源。
(四)實現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
現代網絡環境為人們提供了開放式的資源空間,無論您身在何處,只要您將自己的電腦連入網絡,便可以不受圖書館時間、地域限制,方便地在網上檢索、查詢和利用,在世界范圍內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從而實現了圖書館界夢寐以求的目標:讓人們平等地享受信息資源。這也為各圖書館開展館際之間的交流與協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圖書館作為信息資源的集散地,在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應該加強橫向聯合,走“分散建庫、集中聯庫、分散服務、資源共享”的聯合建庫道路。這樣既可以降低成本,避免重復勞動,又可以實現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因此,在信息資源建設中加強各系統圖書館的分工協調,使各館致力于館藏特色化建設,才能適應信息時代對現代圖書館的要求。
在圖書館所有的資源中,人力資源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印度著名的圖書館學者阮岡納贊曾斷言:一個圖書館成敗的關鍵在于圖書館工作者。在當今社會,人力資源體系配置是否合理,將成為識別圖書館實力和水準的重要指標,它與文獻信息資源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現實中,一些圖書館往往注重對文獻信息資源的管理和利用,而忽視了對人力資源管理的整體規劃。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方面加強人力資源體系構建工作。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隨著社會的發展,單純的物質刺激已不能滿足館員高層次需要,館員的高層次需求不斷增長,希望不斷提高生活的質量,因此要求工作本身能給他們提供精神慰籍,需要在工作中找到意義,實現人生價值。所以必須樹立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才有可能去了解館員的需求,分析館員的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可以滿足館員物質和精神需求的激勵措施,引導館員把個人需求與單位事業發展目標結合起來,互動發展,達到雙贏,使圖書館事業保持良好的狀態并不斷持續發展。必須充分認識到圖書館的館員作為知識和智力的載體在圖書館的發展中成為首要因素,是圖書館最重要的資源。
(二)建立有序高效的管理機制
古人云:“千金易得,一將難求”。諸葛亮說:“治國之道,務在舉賢”。他們都把招賢納士作為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大計。當今世界各國的競爭已經由單項或某一領域的競爭變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主要表現為經濟競爭和科學技術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人力資源管理的競爭。因此,為了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圖書館要建立有序高效的管理機制,就必須堅持惟才是用,特別注意使用那些有朝氣的年輕同志,知人善用,尊重人才,為每個人發揮其創造力提供一切可能的條件。作為管理者要全面了解與掌握每個工作人員的優點與長處,千方百計地挖掘與發現每個人的閃光點,并創造條件使其得到充分發揮,這樣才能為充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近幾年,有些地方圖書館已把提高人才隊伍的管理水平作為圖書館發展的最重要的策略。例如,浙江圖書館近年來注意對有專業特長、勤奮努力工作的年輕人的培養,通過選派其中的佼佼者赴國外圖書館研修,有針對性地參加國內圖書館業務學術交流等活動,讓他們脫穎而出,體現出了其自身的管理與服務潛能和價值。
(三)強化科學向上的激勵機制
激勵的重要性,不僅在于能使館員安心和積極地工作,還在于使館員認同和接受本部門的目標,對圖書館產生強烈歸屬感的長期作用。激勵的形式主要包括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兩個方面。通常以精神激勵為主,物質激勵為輔,二者的關系是辯證的統一,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精神激勵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如情感激勵、目標激勵、支持激勵、情緒激勵、強化激勵、榜樣激勵、培訓激勵和考核激勵,等等。
1.強化目標激勵。目標是人的行為所期望的結果,個人目標(小目標)要與單位事業發展目標(大目標)結合起來,在實現大目標的同時,也使個人的愿望得到滿足。可采取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使館員既有完成近期目標的信心,又有實現遠期目標的積極性。
2.強化培訓激勵。在現代技術條件下,一個圖書館不管你規模多大,也不管你藏書多少,工作人員的基本素質還是最重要的,一個缺乏與時俱進的現代知識的員工是做不好讀者服務工作的,鼓勵員工學習、參加各種培訓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這是關系到圖書館人力資源的開發和不斷增值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應根據館員的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崗位要求,創造各種機會,有計劃地通過多種途徑對館員進行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讓他們掌握必需的知識、技能,從而成為合格的信息工作者。
3.強化考核激勵。考核制度是人力資源的一項重要制度,是對圖書館工作的一個評價。要通過考核進行獎懲,給職工帶來壓力,激發職工進取,盡全力完成目標;通過考核讓職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與要求以及與他人的差距,以便在下一輪考核期改進,努力做得更好,促進自己潛能的發揮。
(四)注重圖書館員以外的讀者資源建設
狹義的人力資源僅指圖書館員,近年來有關圖書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研究大都是從狹義的人力資源的定義上來論述的,很少把圖書館員以外的讀者資源納入到人力資源的研究范圍中。實質上,人力資源的含義包括圖書館各種人員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管理方法,應由圖書館員和讀者資源兩部分組成,讓讀者參與圖書館管理,將為圖書館事業注入新的活力,也才能構成完整意義上的圖書館人力資源體系。如有些館建立的專家顧問團、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學生圖書館管理協會等都是對讀者資源的開發。這些義務館員緩解了圖書館人力不足的困難,是一支很好的人力資源隊伍。
總之,當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兩大資源正逐步融合,特別是在當前網絡環境下,數字化圖書館發展迅猛,圖書館資源走向集成化,已實現了各類資源的重新整合。我們要努力構建一個合理的圖書館資源體系,更好地研究各類資源的開發管理以及相互間的優化配置,使圖書館內收藏的資源能被讀者更廣泛的使用,通過構建合理的資源體系,建設具有特色化和專業化的文獻信息數據庫,為用戶開展多樣化、深層次的服務,以達到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目的,使圖書館事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1]嚴永康.圖書館資源的概念及構成剖析.情報資料工作,2003,(05).
[2]徐潔.圖書館的人力資源管理.圖書館論壇,2003,(02).
[3]黃俊貴.關于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問題.圖書館論壇,2003,(06).
[4]錢惠軍.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構想.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4,(02).